1.引言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近年来,国际社会多次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得当事经济体遭受了巨大损失,例如1929年至1939年的大萧条让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失业率大增,工业产出下降,20世纪80年代的拉丁美洲债务危机使得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退回到70年代水平,2007年至2011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放缓。这种持续爆发的货币危机使得各国学者开始重视货币危机研究,货币危机理论发展历经一般危机模型发展、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第一代货币危机将货币危机归因于宏观层面,认为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导致了宏观经济的恶化进而引发货币投机的攻击;第二代货币危机认为投资者的恐慌会导致自我实现的流动性危机,而这种预期会产生多重均衡结果,这种多重均衡的结果可能是由私人部门或者公共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的货币错配引起的;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较有代表性的是道德风险模型、资产负债表多重均衡模型,第三代模型强调债务本国货币赔值情况下会增大以外币负债的偿还负担,并且会引发投资和产出的减少,从而导致货币危机的产生。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的角度从分析危机发生国的经济制度、宏观经济运行等转向本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转向研究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过度”的外债持有情况,当一国持有外币负债并受到冲击时会导致本币歴值、外资大量流出,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有些学者在分析危机产生原因时,发现在爆发危机前夕,这些国家普遍存在货币错配的现象,尤其存在较为严重的负债型货币错配。例如2009年爆发的希腊债务危机,学者们普遍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是政府部门存在大量的财政赤字及公共债务。我们发现在危机爆发之前,希腊2011年末的债务总额为3556亿欧元,占GDP的165%,超过欧元区规定的60%上限,除希腊外的欧洲许多国家也有这种情况,其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都超警戒线,最终导致引爆了欧洲债务危机,可以看出此次危机与各国负债型的货币错配不无关系。
………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错配情况比较普遍,于是许多学者比较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错配,货币错配理论最早在Cooper (1971) 于主权债务的文献中出现,但是随后的30年里,该领域的研究理论并没有太多进展。直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规模金融危机的爆发,对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也愈来愈深入,对货币错配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多。总体而言,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关于货币错配定义及产生原因的研究。Eichengreen和Hausmann (1999)@正式提出“货币错配”概念,他们指出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以外币计值而未来收入却以本币计值的情况会导致货币错配的发生。戈登斯坦和特纳(2005)提出了货币错配程度测度的新指标一实际货币错配余额(Aggregate Effective Currency Mismatch, AECM)。通过测算不同国家的AECM指数,他们发现爆发过金融危机的国家在危机发生时期,货币错配程度普遍很大。AECM指数为以后度量货币错配程度奠定了基础,许多学者在研究如何测度货币错配时均是以该指标为基础。Nair (2006)认为货币错配产生有多方面原因,从国际角度讲,由于目前的国际美元本位体系下,各国交往只能使用关键货币是货币错配产生的关键原因;从国内原因分析,本国国内经济、金細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货币错配的主要原因。
…………
2.货币错配的内涵、影响及其测度方法
2.1货币错配内涵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但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却并不一致,其中戈登斯坦和特纳(2004)关于货币错配的概念界定较有代表性,他们认为,货币错配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大到一国政府,小到各部门企业)在对外经济交往时,其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使用不同的货币.计值,因而在货币汇率变化时会受到影响。在货币错配情况下,该经济体的净值(资产负债表)或净收入(损益表)对汇率波动十分敏感。由于经济体损益表(包括利润表和损益平衡表)反映的是经营成果或企业利润分配情况,在期末会结转到资产负债表中。于是最终反映流量的净收入会以存量的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资产负债表(净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定义可以看出,一国经济体的净值与货币错配的密切关系,下面给出一个模型来说明货币错配对净值的影响。
…………
2. 2货币错配对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层面上分析,货币错配会通过影响本国融资风险以及反周期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而对我国经济运行风险及经济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从微观层面,货币错配主要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效应、投资者资产组合效应以及企业竞争性效应与净值效应对微观经济体净值及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具体分析如下:若一国外币负债比较多,造成了巨额的净外币债务,当该国经济正处在需恢复或扩张时期,按照大多数经济学家建议,央行的政策应采取增加市场流动性,扩大货币发行,压低基准利率,保持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这样会造成本国购买力及本币利率的双重下降。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本币实际购买力下降,本币对外将泛值,这种结果会增加企业外币债务偿还困难,从而造成债务危机,于是我们难以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来促进一国经济发展。若是釆用提高利率的措施阻止汇率泛值,这样又会增加经济体财务负担,不利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同样会影响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性,因此,当经济存在严重的负债型货币错配时,新兴市场国家反周期货币政策的实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
3.我国货币错配程度分析 ..........19
3.1我国货币错配规模分析 ..........19
3.2货币错配程度测度指标选取.......... 19
3.2.1国外净资产 ..........19
3.2.2外币债务及总债务 ..........21
3.3我国货币错配变化态势及原因分析.......... 22
3.4我国货币错配的特点 ..........25
4.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7
4.1影响货币错配的因素.......... 27
4.2实证分析 .......... 30
5.管理和控制我国货币错配的政策建议.......... 38
5.1繊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 38
5.2加强人民币债券市场建设.......... 39
5.3注重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发展.......... 40
5.管理和控制我国货币错配的政策建议
5.1推进汇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
虽然从上一节回归结果分析看到,钉住美元的汇率制有助于缓解货币错配程度,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汇交易会随之增加,我们不能通过固定汇率制度来避免外汇风险的冲击,在经济开放的今天,我们应积极应对汇率波动冲击,应进一步推进汇率市场化,完善和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各种对冲工具,以增强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减少经济主体货币错配的外因风险,这是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货币错配程度的有效手段。我们前文提过,政府维持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政府隐性担保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隐性担保激发了道德风险,私人部门没有动机去防范自己的外汇风险。实行浮动的汇率制度就可以鼓励私人部门降低货币错配,或有效地对冲货币错配的风险。与此同时由于一国货币错配水平的高低往往与政策的可信性和通过膨胀历史有着密切关系,于是实行稳健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可以为化解货币错配问题提供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在货币政策方面,我们有必要在适当时机把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调整为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行将有助于稳定对通货膨胀的长期预期,从而促进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我国货币错配程度。在财政政策方面,我国应釆用审慎的财政政策,防止债务膨胀,避免经济大幅波动,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目标与固定汇率制度存在不可兼容性。要想保持物价稳定,必须要动用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工具对经济进行调整,而这两项政策工具的运用都会反应到汇率上,从而造成汇率的波动。要维持汇率的稳定,就必须与国际利率保持一个稳定的利率差,在国外利率既定的情况下,本国利率的调整会受到限制。当汇率固定时,外汇储备就一定会变动,而作为国内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国内货币供给会随之变动。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冲销调整,这会给汇率和利率带来压力。在灵活性的汇率安排下,政府可以专注于国内均衡,同时通过汇率的调整实行外部均衡,最终达到缓解货币错配的目的。
……….#p#分页标题#e#
结论
货币错配在中国主要体现为净外币资产,而净外币资产的形成则是中国经济长期失去外部均衡的结果。这种外部失衡一是因为中国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二是因为中国目前的以外需补充内需的出口导向政策。长期的外部失衡是不可维持的,至少维持这种失衡需睪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这方面的改革是既定的。但是如何改革以及如何合理处理改革将要带来的问题涉及宏观层面的决策,本文无法做出论证,但以下两点将是我们应该注重的。
第一,提高消费率,降低储蓄率,我国目前的国民储蓄率己高达於%,国内消费动力不足,要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而不是投资或出口。为了提亊公众消费需求,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社会保障问题,只有让居民感受到“老f所依”才会增加当期消费,于是建议政府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完善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第二,转换经济增长路径,适当降低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咯。如果经济增长仍依赖外向部门,贸易顺差的情况就仍将持续下去,货币错配也不会消除。货币错配风险能否有效地得到管理和控制,关键在于增长路径能否得以顒利转换。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引资方式,根据国家发展选择符合要求的外资,引导外资投向,在需要继续保持一些特殊优惠的领域,实行内外资统一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内外均衡发展。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