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李约瑟难题”真伪性的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4856
  • 论文编号:el2022030119553629687
  • 日期:2022-03-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科学论文格式哪里有?笔者认为如果直接认定中国没有科学,是对于中国古代那些辉煌的技术成就背后所具有的那种合理性的忽视。笔者将这两个要点进行结合,认为科学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都有着表现的形式,在中国的古代自然也有,就如李约瑟先生认为的不同文明的古老的科学细流如同江河一样奔向近代科学的大海,所以中国曾经是拥有科学的,并且其中的一些思想对于近代科学的发展有所帮助,但是这种帮助远不及近代科学从西方近代之前的思想中获取的帮助要多。


绪论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李约瑟难题的研究思路与国内大体相同,有专注于回答难题的,也有专注于难题本身意义的。

作为该难题的被冠名者,李约瑟对于该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在该著作中他具体回答了中国古代“科技”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

1931 年 德国人 魏特夫(K.a.wittfogel,1896-1988)出版了一部名为《Wirs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Chinas》的著作,有中国学者吴藻溪从书中摘译出一篇文章,中文标题为“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该文认为,中国的思想家们发挥自身智慧的对象都是集中在了农业秩序所产生的各类问题,而没有去思考如何发展工业生产的相关问题,在古代中国,代表着当时最高知识水平的“翰林院”并没有着力于科学上的研究,而只是进行了历史法令和文章的编撰工作。尽管中国也存在了科学认识的萌芽,但是却没能得到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人席文(Nathan Sivin)认为近代科学所具有思维方式深深根植于欧洲社会和历史文化之中的。这便是精神区分于肉体,客观区分于主观之间的地方,这两者早在柏拉图时期就已然深深植根于西方的哲学科学思想中。这种科学与中国传统科技相分离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今日,所以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近代科学无法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科学,因为“中国科学的发展与西方不同,它没有把精神同肉体、客观和观区分开来。”同时他还认为,去研究讨论一个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这类讨论就像在说“为什么你的名字没有在今天报纸的第三版出现”一样。

科学论文格式参考


第三章 “李约瑟难题”的技术要素分析——以四大发明为例


第一节 例证样本选取的原因

一、李约瑟对“四大发明”的肯定

中国古代的技术所取得的成就是无比辉煌的,这也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同的,在这些技术成就之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最早出现在培根的《新工具》一书里,但在书中只提及了如今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于造纸术却丝毫没有提及。培根虽然极力认可这些发明对于世界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对于这些成果的发明者却并未提及。随后的马克思的观点也大体上与之相同,所说的也是“三大发明”,马克思说火药把骑士的城堡炸得粉碎,指南针造就了地理大发现,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最后成为改变这个世界的杠杆。但是马克思同样也没有提及这些发明归属于哪个国家,更不要说把这三个发明归于中国。从三大发明向四大发明的转变,最初是来华的耶稣会教士艾约瑟将造纸术增添了进去来实现的。而后将四大发明的所有权归属于中国的是李约瑟,他认为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于世界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也是在他的倡导下“四大发明”进入了我们的教科书,因此在论证李约瑟难题中的前提条件时,笔者选取四大发明作为技术比较的代表,一方面是因为这四项发明具有着伟大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四大发明的成就也深得李约瑟本人的认可,自然可以作为事例用于论证其自身的观点。


第五章 “李约瑟难题”的真伪性证成分析


第一节 “李约瑟难题”逻辑结构基础中认定的事实并不存在

在前文已经论述过李约瑟难题应由两个部分组成,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其中前提条件:“从公元前 1 世纪至公元 15 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将人类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类实际需要的效率方面,要比西方高得多。”里提及的人类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类实际需要的效率所指的正是科学和技术在特定时期的表现形式。

经过前文的论证,第一,技术方面在公元十五世纪之前中国所取得成就确实非常瞩目,许多技术从时间上来看也确实较西方优先,但是中西方比较的是应用的“效率”,这就不能仅仅只用出现的时间先后来比较,还应当包括这项技术出现之后对于该技术的应用以及创造的价值,如果将此列入比较的范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二者谁领先于谁,其实很难真正分辨。所以对于中国的技术来说只能说取得了很显著的成就,但是如果按照李约瑟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类实际需要的效率来说,在技术层面,中国高于西方的说法并不妥当。一些技术成就对于中国来说只是存在了时间上的优先,而西方尽管在出现时间上晚于中国,但是在其接触过这一技术后对这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相比较中国来说,并没有与中国出现太大的差距。

第二,科学方面首先笔者通过论证肯定了中国科学的存在,在中国所取得的辉煌的技术成就背后,多数都存在着一种系统且具有稳定性的知识体系对其进行指导,这就是那个时代科学的表现,其本质就是一种不被人随意曲解的解读世界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甚至可以说那种系统的不能够被肆意解读的“神秘学”在特定的时期都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尽管这些思想中有些部分可能和现代科学相冲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其历史作用。


第二节 “李约瑟难题”逻辑结构中的“应然”并不成立

李约瑟的疑问是基于一种“应然”与“实然”的矛盾,这是李约瑟发出疑问的逻辑结构,这种应然指的是中国科学和技术曾经大幅领先于西方同产生近代科学之间的关系。这与现实情况——中国并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存在着冲突。但李约瑟认为的那种“应然”是不正确的。那种“应然”指明了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深厚科学底蕴的地区应当有近代科学的产生,但是不论是科学思想还是科学成果的产生其实都具有一定的“巧合性”。

尽管某些科学思想早就存在,但是基于这些科学思想产生的理论上的突破以及科学成果的获取并不一定会由最先提出科学思想的某一地区或个人所发现。换而言之科学思想对新的科学理论的突破以及对科学成果具有的指导作用从时间上来说会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例如祖冲之推算圆周率是建立在了割圆术的思想下。造成这种滞后性的原因就在于科学思想在实现新的突破以及转化为科学成果时需要一定的“巧合”因素。

因此李约瑟认为的那种“应然”是不存在的,曾经拥有科学所能保证的只是科学能够在新的时代有着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但科学成果诞生中的“巧合”因素会使得两者为追求科学做出同样努力的收获不同,例如苹果的坠落对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所具有的启发性便是巧合性的一种体现。对于科学来说,如果其产生过程的中没有那些巧合性的启发因素,我们是可以认可这种应然关系的存在,但我们所能保证的只是如果你不具备某些条件或因素,科学就无法得到发展,而非只要具备了某些条件就一定使得科学得到发展。中国的科学思想中也存在着近代科学有帮助的部分,但是这些部分没有在中国转化为先近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成果。我们可以去肯定中国的科学思想中对于近代科学积极优越的部分,但是我们不能去断言只要有近代科学成长所需要的养分就一定会产生近代科学。

科学论文格式怎么写


结语

通过对“李约瑟难题”逻辑结构的分析,发现其所认为的中国应当产生近代科学的这种应然存在着不合理之处。此外,对于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学界一直以来都具有一个共识点和一个争议点。共识点就是中国古代的技术上取得的成就十分辉煌,虽然经过笔者的论证这种灿烂的辉煌并不能是将西方远远甩在身后。争议点在于对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科学,笔者认为如果直接认定中国没有科学,是对于中国古代那些辉煌的技术成就背后所具有的那种合理性的忽视。笔者将这两个要点进行结合,认为科学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都有着表现的形式,在中国的古代自然也有,就如李约瑟先生认为的不同文明的古老的科学细流如同江河一样奔向近代科学的大海,所以中国曾经是拥有科学的,并且其中的一些思想对于近代科学的发展有所帮助,但是这种帮助远不及近代科学从西方近代之前的思想中获取的帮助要多。

所以说李约瑟的在发出最终的“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疑问时所依赖的逻辑结构中是存在着认知上的偏差的,他所认为的那种应然关系并不成立,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比之西方也没在特定的事件大幅度的领先。

因此,当那些要素本身就存在着问题时,笔者认为这些要素所构成的李约瑟难题就是一个伪命题。只是在人们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认识到了中国曾经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认识到了近代一来中国同西方在科学发展上的差距,使得尽管其是一个伪命题,也具有研究意义,引起人们长久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