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据上海电力学院“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在对高等学校的本科、高等职业学校以及民办高校培养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高等学校的特点,提出一种高校和用人单位对本科生进行联合培养的定制教育新模式。并结合本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班作为试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定制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上海电力学院与电力行业具有长期紧密的联系,并为电力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50多年来,学校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为电力行业培养了数万名合格毕业生,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国经济从2002年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周期,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了电力行业的发展进程,新电厂的建设如雨后春笋。在目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能为电力行业服务的合格人才,一直是我校长期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本科生就业面临着以下两个亟需解决的新问题:
一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逐年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就业岗位增长的速度,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面临“毕业即失业”
的尴尬境地。
二是对于那些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他们不能马上适应工作的需要,公司和企业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半年或更长时间的岗前培训,造成了资源浪费。
根据我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的特点,在对高等学校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以及高等职业学校和民办高校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定制式教育模式。
我校与电力行业有密切的联系,不少电力公司和电力相关企业提出了与学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建议,并愿意为学校以及联合培养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和毕业生工作的机会。国内外高等职业学校和民办学校已有订单式教育的实践,如厦门南洋学院和东软等职业学校等,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其毕业生的就业率高,甚至达到百分之百。但是高等职业学校和民办高校的定位更多侧重于技能工人的培养,而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则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而不是技能工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大都采用产学合作的方法,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合作共同参与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模式。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也已有十多个年头,但存在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企业缺少动力等问题,用人单位在生产一线缺乏高层次、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依然存在,如何从已有的产学研联合办学中找到解决该问题突破口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本课题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型进行研究,借鉴高职的定单式教育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应用型高等学校的特点,提出一种应用型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对本科生联合培养的新方式:定制教育。并将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班作为试点研究的对象,通过开展研究工作,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提升,向应用型高校全面辐射与推广。
二、定制式人才培养的探索
1.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根据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方向)产学研协作专业班筹建工作研讨会,制订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方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根据制定的计划,在2006年召开了一次全国范围内变压器行业内的关于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方向)产学研协作专业班筹建工作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变压器企业和上海电力公司的代表,以及上海电力学院的领导、专家。与会代表对定制式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班的开办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提供了变压器行业的人才与技术需求的信息,提出了开办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对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并制订了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班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2.研究的主要成果及特色
(1)结合拟开办的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班提出了一种应用型高等学校定制式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与变压器设计制造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与企业共同确立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以实现人才定制培养的教育模式,在计划中双方职责明确,给学生创造了更好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环境,使其毕业后能更好地为变压器设计制造企业服务。
定制教育模式建立在校企双方互相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为高等学校注入了师资与资金的活力,搭建了校企合作的平台。它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结合,是对应用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一种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同时增强了学校市场意识,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有很高的积极性。
定制教育模式就业导向明确,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参与教学培养计划的编制与教学实践,节省了企业人才培训的时间,为企业培养了“度身定制”的人才。同时加强了教师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促进了人才供需双方的零距离对接,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对企业、高校、学生无疑都是有益的。
(2)提出了一种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促进高校多元化筹集办学经费、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活力的新思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希望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办学资助。在办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定制式教育、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吸引企业投入部分教育经费,提高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增加了学校购置教学、实验设备等方面的经费,对提高办学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提出了一整套变压器制造与设计方向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根据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班定制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制订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方向)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对于该方向的在校学生,在已修“电路原理”课程基础上,继续开设“电子技术”(模拟、数字)“、计算机技术”(微机原理、C语言等)、“电机原理”(不含变压器部分)、“高电压技术”等课程,并在第5~8学期教学安排上,专门开设变压器专业课程,包括变压器原理、变压器设计、变压器试验,对原有电力专业课程作适当调整,如适当减少了电力系统分析的学时数、将发电厂电气部分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合并为电力设备与继电保护、去掉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课程。另外,增加了变压器专业方向的选修课:变压器材料工艺及装备、干式变压器、特种变压器、变压器组件、变压器标准(国标GB、IEC标准)等课程。修订了实习与实践环节的教学计划,安排了两次企业实习(每次一个月)和在企业进行的毕业设计(15周左右),内容与变压器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4)该研究成果对定制式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动与辐射作用。结合应用型高等学校的特点,提出了应用型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对本科生联合培养的新方式:定制教育。并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变压器设计制造)产学研协作专业班作为研究的对象,开展该项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提升,以此为试点,也为高校与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事实上本项研究的思路已在我校高职学院与上海电力公司定制式培养人才的协议中得以体现。本研究成果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与辐射作用。
三、实践与运用根据定制式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班筹建工作决议及统计相关需求信息,原计划在本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6级在校学生中组建一个班的学生,开设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班,并已经制定了相关方向的详细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由于变压器企业的待遇及工作环境远不及电力公司等方面原因,该专业学生大多不愿意中途转到变压器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班学习,最终因学生未达到开班的最少人数,致使该专业班无法按原计划实施。但本研究的定制式办学思路与探索在我院的高职学院中得以采用,现我院高职已与上海电力公司签订了定制式培养协议,计划从2009年秋季招生,为本项研究提供了实践平台。该办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屈指可待。本科学生专业班定制式教育的实践有望在今后扩展新专业方向时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柏青,肖兴宇.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3):109.
[2]林卉,赵长胜.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2):51-52.
[3]钟秉林.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0,(21).
[4]黄慧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形式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3).
[5]刘宏岩.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1).
[6]张炼.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问题及在我国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2,(34).
[7]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8]范晓斌,贾荣言.高校产学研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6,(3).
[9]黄国杰,程镇康,谢水生.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进展及问题[J].世界有色金属,2006,(3):11-15.
[10]顾伟忠,刘兰.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研究[J].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21).
[11]吴敬琏.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4.
[12]郭文理,李维维.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建议[J].中山大学学报,2004,(2):31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