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核心能力的分析
所谓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掌握的具有独特的和不易模仿的专业能力,此能力可为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主要能量,是学生可持续竞争优势和新事业发展的源泉。[1]
邵阳学院属新建地方性本科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有34年的办学历史,现在每年招收140名左右的学生,为邵阳及湘西南地区区域经济建设和工矿企业培养电气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可以看到,通过分析,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要有内在性。这是本专业的学生必定要掌握的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专业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专业特性,它集发电、配电、供电、用电技术为一体,涉及电工电子、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理论范畴,强电和弱电结合,元件与系统同行,控制与通讯并举。这些专业特质将伴随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全过程,而专业能力的强弱也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工作的成败。第二,要具延展性。电气工程专业的工作领域较宽,从电力设计、施工到电气设备运行、控制、检修,从电力生产、调度、营销到电气产品研究、创新、销售。在校学生不可能预知今后的工作岗位,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的改变也在所难免,而专业核心能力可以确保学生能在专业的不同层次和方向找到合适的位置。第三,要有独特性。这实际是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体现。社会的行业与企业各自有其专业人才标准,使得不同高校毕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就业处境与去向。
在湖南省,开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校就有10所,每年毕业的学生有1000人左右,只有结合学科与专业的特点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好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培养与行业对口的核心能力,才能确保毕业生在专业领域的竞争优势。
二、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
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遵照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首先我们拟定了“4+4+3”知识-能力并行教育模式,[2]
在此基础上,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所需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和工程技能三大核心能力,再将每一种核心能力细分为二级核心能力项目,分别从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和学生第二课堂三个方面加以培养。构建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能力及培养途径如表1所示。
专业核心能力的建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了解了课程内容所针对的专业技能和岗位,不再有“学这门课有什么用”的疑问;对教师来说,为担任课程教学授课和实践训练指导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学过程要围绕有利于核心能力的建立来展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教师和学生都明白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目的所在,教和学之间有了交集,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专业核心能力的建立,还有利于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专业教育是通过课程教育实现的,课程体系决定专业结构及其优化程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专业特色的根本途径。为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我们已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使新的课程体系有了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更加重视学生主体的需要。在课程内容方面,有利于授课内容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增加实践能力训练课程的比重,增设创新性、探索性课程;在课程结构上,有利于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按照学科要求,把握知识结构纵向与横向的平衡,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三、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学校2006~2008三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实践,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设置核心理论课程,狠抓课堂教学对每个二级核心能力项目,我们确定了相对应的核心理论课程或核心课程内容进行针对性学习,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专业的核心知识。这样,学生对核心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应用就成为是否具备该项专业知识的关键。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课堂教学。
(1)改革课堂教学内容。由于专业课时压缩较大,而教材原有内容基本未改,还增加了近年研究发展的新理念。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授课教师必须从观念上改变原来对课程内容讲授的观念。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教学内容应该是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统一,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根据社会、行业的发展,针对企业的需要不断更新。本着这样的思想,结合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拓宽课程学习内容。对每一门核心课程除教材外,教师还给学生开出三本及以上的同类参考书籍,在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学习内容时使用,使学生从多方位、各层次上来接受、理解新知识,也为课外自修提供学习资源;另一方面注重有效知识的传授。教师在准备课程教学时,精心组织讲授内容,拟定好哪些内容要精讲,哪些内容为泛讲,哪些内容可不讲,留给学生做课外自学。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精力下,尽量提高学习知识的效率。同时,要求授课教师从讲授过程、讲授语言、讲授效果三个方面下工夫,提高课堂讲授水平。
(2)实现课堂能力培养。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一点对将要进入科技、工程领域的工科学生尤为重要。因此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往的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本身,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表现在课堂上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与学生交流,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是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局限于知识表面,没有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我们主要采用问题法教学来改变这种状况。针对专业核心课程涵盖的专业信息面宽,要求的基础知识点较多,强调专业理论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特点,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首先依据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设计出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切入点的问题,来唤醒学习意识,构建学习平台;然后给出在生产实际中解决该问题采用的方法或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意识;最后来讲授解决问题的原理,完成新知识的教学。这样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互动,在课堂中参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实施课堂管理策略。由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理状况各不相同,要完成教学目标,要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培养,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教学行为的有效进行。
首先,教师以身作则。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课堂内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重视并喜欢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青睐。其次,严明课堂纪律。
目前在大学课堂内,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交头接耳等干扰课堂教学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司空见惯的事情往往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效果不理想,还影响整个课堂,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受损。因此,有必要制订纪律规则,以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第三,理性认识课堂行为。课堂行为可以分为三类:积极行为、中性行为和消极行为。
教师对课堂积极行为给予鼓励,使其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重复出现,并逐渐模式化;对在课堂里开小差、看小说、在座位上睡觉等不增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中性行为,使学生意识到行为的不当性和无效性,自觉地调整行为,向课堂积极行为转化;对在课堂上低语、躁动不安、骚扰他人的消极行为,从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身心的原则出发,不讽刺、挖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行为的错误性,自觉矫正并向好的方向转化。通过对课堂行为的理性认识,塑造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达到课堂学习纪律自我管理的目的。
2.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动手能力
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其核心能力独特性的体现,就是要在电力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从事现行技术应用工作。我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步,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将实践教学分为工程认知、基础综合、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四大模块,每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任务由相应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承担,四个实践教学模块与四个理论教学课群总体串行,局部并行,功能明确;第二步,将重点承担基础综合与技术应用教学模块任务的校内实验室在场地和任务上进行优化重组,使原来按课程单独开设的实验课整合为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术应用三大类,并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各类实验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第三步,根据核心能力的培养项目,拟定相应的实践训练内容,特别针对工程技能核心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在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完成。第四步,推行案例法教学,以实验与实习相结合、实习与设计相结合、设计围绕现代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的原则来设计实践教学案例,改变以前三者之间联系松散、方法落后的状况,形成以工程技术应用为主线,递进式(基本技能训练、工程综合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3.重视课外学习活动,提高人文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不仅体现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上,还体现在人文素质方面,即要学会求知、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和发展。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爱好,我们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了融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时间上,让主课堂的学时安排留有余地,为学生提供开展第二课堂的自主支配权和有利条件;在活动内容上,与主课堂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格局;在活动的方式方法上,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来考虑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组合,特别考虑采用团队活动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实现个性互补、团结协作,使学生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出个性优势和特长。通过这些活动,使参与者锻炼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同时,支持和扶持各种形式的学生专业学术研究团体,在科研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质疑精神和科学态度。
四、结语
按照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我们从2002级开始,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实施了培养计划。通过对近三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一次就业率高达95.8%,总就业率为100%。这说明,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开发潜能、拓展个性,适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将继续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合格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维维,唐旭东,吕全忠.应用型工程院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10-112.
[2]王晓芳,罗庆跃.地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