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法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012
  • 论文编号:el2022010711414928123
  • 日期:2022-08-0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法学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哪里有?文献综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法学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以“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法律实现”为例,为大家讲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1、前言

简要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2、正文

文献综述的重点。通过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等,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3、总结与展望

对正文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高度概括主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

4、参考文献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论文摘要

分配是劳动者享有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方式,而薪酬分配作为分配活动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则是劳动者获取经济收入的基本方式,其不仅直接关系劳动者物质利益的实现程度,决定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同时公正的薪酬分配也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的标志,是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说过:“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就对薪酬分配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坚持以人民为发展中心,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有效提升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薪酬分配制度已经确立,有序合理科学的薪酬分配秩序已经逐步形成。薪酬分配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劳动者薪酬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度也日益提升。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阶级矛盾逐步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各项改革已经不断深入推进,劳动者薪酬分配的方式和公正性也暴露出新问题。不同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劳动者群体之间的薪酬差距依然不合理,部分劳动者尤其是一线职工和低收入劳动者薪酬增长缓慢,劳动者对提高薪酬的需求与用人单位用工成本提升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各生产要素的分配中劳动力要素所占比重严重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健全劳动法制度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薪酬分配法律机制。 学界一直致力于关于薪酬分配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和深化。

一是需要拓展和夯实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理论基础。西方资本主义的分配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正义的理念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关社会分配的精华部分,并非相互对立、互不认同,相反,可以将三者相互融通、有机结合,深化和完善适应我国当代国情的薪酬分配理论体系,以指导具体薪酬分配问题的有效解决。二是需要探寻契合时代发展主题和背景的法律机制。现有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少有从法学视角关注薪酬分配的问题,对于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问题更是涉及甚少。在我国践行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大背景下,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不仅需要经济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劳动者权益,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实现薪酬分配公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三是需要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提出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原则和方法。这既具有完善我国新时期分配正义的理论价值,又有破解当代劳资矛盾的现实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薪酬分配体系可以有效维护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底层劳动者的切身权益,保障整体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运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等方法,构建法学视角下的劳动者薪酬分配及其公正性问题的研究框架体系。以分配正义、矫正正义构成的哲学维度和以人权保障原则、倾斜保护劳动者原则构成的法学维度共同支撑起薪酬分配公正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的回应、得所应得的强化、差别原则的考量和深化改革的要求这四个层面体现了薪酬分配公正法律实现的必要性。本着批判继承的原则,对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的演进进行总结,为实现当代中国薪酬分配公正提供历史和文化经验。

从薪酬分配公正的评判标准来看,经济学的评判标准主要为基尼系数和要素价格,法学的评判标准由“三个程度”构成,即劳动报酬请求权的实现程度、同工同酬的实现程度和劳动薪酬集体协商的实现程度。

通过上述标准,可以基本判断出某个国家在某段时期内劳动者的薪酬分配是否公正或者趋近于公正。 通过纵向比较总结出当今世界的几种薪酬分配的典型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典型的薪酬分配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瑞典的多种政策措施并用控制收入差距的模式、美国的以税收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对分配进行调节的模式和巴西的以政府公权力为主导维护分配公正的模式。这三种典型模式可以为我国劳动者薪酬分配模式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为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需要完善和优化由权力保障机制、权利实现机制和社会支撑机制构成的、保障薪酬分配公正的制度体系。一是权力保障机制。通过分析权力配置的原则和结构,影响权力运行的因素,以及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困境,总结出我国权力配置的运行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薪酬分配公正的国家责任,即司法公正的型塑、薪酬分配制度的完善和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基于新冠病毒带来的变化和困顿,尝试提出疫情背景下薪酬分配公正对权力行使的新要求;二是权利实现机制。以人本理念和劳资共赢理念构建起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利观,以劳资共决权、同工同酬权和劳动报酬请求权为内容,构成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利实现机制。这三项权利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虽不尽相同,但各有侧重,多效并举,共同促进薪酬分配公正之实现;三是社会支撑机制。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劳动法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两大社会化组织,在确保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中有其特定的角色和作用。工会代表权和维权手段的强化保障以及职工代表大会决策权和监督建议权的强化保障,是这两个社会化组织有效履行职责和充分发挥保障职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社会化支撑机制完善的关键之所在。

文献综述范文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1.国外研究方面

分配正义这一问题一直是许多西方学者关注的重点,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最早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他对正义的看法,随后亚里士多德等人又进一步作出了发展与完善。

二十世纪,米勒、沃尔泽等学者继续围绕这一话题撰写了包括《社会正义原则》在内的一系列著作。 有关分配正义这一问题,柏拉图最早阐述了有关正义的理论。其后亚里士多德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发展,他将正义分为两类,分别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他指出,分配正义的概念是包括物质、名誉、尊重等人类所共有的财富的分配的正义。矫正正义的概念是能够在私人交易发挥矫正作用的正义,其能够对秘密交易或者强迫交易中出现的不正义的状况加以矫正。①米勒明确了分配正义可以分为“结果正义”和“程序正义”,前者主要指在不同时间的不同个体享受的资源、商品、机会和权利的正当性,这可以作为对正义的评价。后者则指个体和组织的利益分配行为所依据的规则的正义。②罗尔斯把正义区分为“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也可以称之为形式正义和分配正义,其对各种物品的分配程序正当性予以定义。他指出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相反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结果正义是程序正义的内在要求,只有在满足结果正义的前提下,程序正义才能得以存在。③诺齐克提出了“持有正义”,也就是说人们持有东西的正当性问题。他指出“众多互异的持有构成社会中的自然的分配”,反对集中统一的再分配,他将自然分配的统一改变称之为“人为分配”,认为“分配正义”是“由某个体系或机制依据某种标准来集中的分配。”①纳斯鲍姆也指出,全球正义不仅仅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同类都有权过有尊严的生活,同时还要求人们对其他存在具有感知能力。②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国外分配正义理论分几种类型:一是功利主义的分配正义观,主要观点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种观点产生于近代,代表人物为穆勒、休谟、边沁等;二是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观,该理论的核心要求近乎平均主义;三是自由至上主义分配正义观,该观点主张个人自由和权利至上,其代表人物为哈耶克。还有一些学者的观点也被继承下来,沃尔泽等学者提出的社群主义分配正义理论、以阿玛蒂亚·森为代表的分配正义理论等。

因为分配正义一直都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价值理想,西方学者一直在对分配正义展开研究,且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特点,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③第一阶段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启蒙运动以前的“差异和谐的分配正义理念”,其主要观点为公平分配不仅仅要数量相等,也需要价值相等,不仅要匹配相应的基础,也需要权衡比例;第二阶段是亚当·斯密等学者推出的“以自由为核心的分配正义理论”,他们指出在市场的主导作用下,那些拥有大量资源的群体将自身劳动所得的物质分享给有需求的人,这一过程所体现的就是分配正义;第三阶段是罗尔斯等学者提出的以人的权利为核心的分配正义理论。

2.国内研究方面

目前我国学者针对分配正义的研究大多以同一理论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研究内容大体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围绕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开展的讨论。邹琨指出只有实现人民之间权利平等、不同阶级之间的包容性增长以及整个社会的共享式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分配正义。④黄有璋指出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应当依照按劳分配原则、补偿性原则等多个原则,进而促进分配公平的实现。⑤第二类是围绕社会主义分配问题开展的讨论。当前中国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成因就是没能建立完善的分配机制,致使无法落实分配正义的要求。⑥

具体归纳,国内学者主要从三个层面对分配正义进行探讨:一是有关西方分配正义思想的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的代表作品,如何建华《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探析》①、刘须宽《罗尔斯“分配的正义观”要分配什么?》②、贾中海在其著作中依据哈耶克进化论理性主义思想,对罗尔斯理性建构主义理论作出了思考③,粟亚丽立足于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对罗尔斯提出的公平正义论和诺齐克提出的权利正义论的可操作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④。二是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有关研究。郭继红指出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强调的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两个主张就体现了分配正义的理念。⑤宁德业指出,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收入分配公平理论具有一定的相对意义,由于时代环境的不同,社会分配制度所发挥的效果也不同,社会的分配公平程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⑥还有观点指出,公平与平等的概念并不等同,收入分配公平并不意味着要为每个个体提供相等的收入。三是研究中国的分配正义理论,也出现了一些代表作,如吴忠民的《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王云中的《我国劳动者报酬提高和规范研究》、贾可卿的《分配正义论纲》、汪行福的《分配正义与社会保障》、何建华的《分配正义论》、荀关玉的《劳动者报酬合理比重的理论构建与实现途径研究》。

法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四、论文结论

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论题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与论证的:一方面,我国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劳动者之间往往会因地区差异、自身素质差异等原因,而产生明显的收入差距,贫富分化日趋显著,甚至影响到用人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法律实现研究旨在从法律视角系统研究薪酬分配问题,以理论指导扭转这种不公正的社会现实。

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应当有一个多维的判断标准,践行分配正义原则,实现资源、权利、收入等在全体社会成员间的合理分配。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在判断薪酬分配是否公正时,必须参考基尼系数和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与此同时,还应当构建针对薪酬分配公正的法律评判尺度:一是劳动者报酬请求权;二是同工同酬;三是劳动者报酬集体协商。这三者的实现程度越高,劳动者的薪酬分配就越趋向于公正。 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并非易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依靠三种机制的协力配合。首先是权力机制。根据权力配置的一般原理,分析我国权力运行的现状,就可以找出在薪酬分配公正的过程中,政府权力行使的困境和问题。而政府在劳动者薪酬分配环节的责任重大,需运用公权力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和全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更为重要的是运用公权力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法律制度体系,保障公正的实现。其次是权利机制。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权利观是由人本理念和劳资共赢理念支撑的,在此基础上要维护作为弱势一方的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就必须保障其权利实现。劳资共决权、同工同酬权和劳动报酬请求权是维护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三项最重要权利,此三项权利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各不相同,但多效共举才能共同支撑着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实现。最后是社会化机制。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这两个社会化组织是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有力保障。厘清二者的角色定位,使其能够有效运行并保障其维权作用充分实现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努力的方向。以上三种机制,构成了法律视角下完成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有效路径,以此为框架审视现实问题,便可清晰梳理出薪酬分配不公的症结所在,为设计全面、系统、公正的劳动者薪酬分配方式提供依据和参考。在当今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在经济稳增长、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的前提下实现劳动者薪酬同步有效增长,可持续、宽领域、深层次建立健全实现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的法律制度,促进新时代居民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更公正。

劳动者薪酬如何分配一直是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综合问题,也是一个众多学者一直在讨论却依然没有结果的问题。不同学科对该问题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和路径都不尽相同,这为从法学视角出发研究劳动者薪酬分配公正提供了丰富资料,但同时也带来了认知和整合的难度。由此决定,本文的研究和论证也是初步的尝试,尚有诸多问题需要继续斟酌和进一步深化研究。

五、参考文献

1.常凯.劳动合同立法理论难点解析.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常凯.劳动关系·劳动者·劳权:当代中国的劳动问题.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5.

3.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4.陈瑞华.论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陈宇学.改善收入分配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

6.程恩富,简新华.中国经济规律研究报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7.程延园.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第 2 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8.程延园.劳动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董全瑞.收入分配差距国别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0.董保华.社会法原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1.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12.董保华.社会保障的法学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冯彦君.劳动法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14.高培勇.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5.龚益鸣.平权论: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探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以上是法学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模板,可以参考完成自己的论文文献综述,如果你想了解论文写作的其他内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相关信息,如果你需要论文指导,可以在线咨询。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