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涉警舆情应对的法治化研究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94
  • 论文字数:31590
  • 论文编号:el2021022420481221899
  • 日期:2021-02-2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法学论文,同时,警察执法要坚持法治思维、依法处置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舆论、虚心接受舆论监督,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建立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内部联动工作机制和外部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加强涉警舆情应对立法工作和完善责任监督来实现涉警舆情应对的法治化,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民众公信力,构建河清海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风清气正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当然,涉警舆情应对法治化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公安机关的努力,还需要媒体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因笔者能力有限且论文篇幅有限,本文只是从公安机关的主体角度对涉警舆情应对法治化进行了构建。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够为涉警舆情应对法治化贡献一份力量。本文提出公安部要出台《公安机关舆情应对工作的若干规定》及具体的工作指引,指导涉警舆情应对工作;建立涉警舆情外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公安机关舆情应对过程中与法院、检察院、政府党政、宣传等部门的沟通和交流,保障舆情应对相关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宣传工作的统一性。

.....

 

1绪论

 

在实践意义方面,有利于规范警察执法。首先,涉警舆情应对法治化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使得公安机关舆情应对更加重视证据和法律适用的准确性问题,可以减少涉警舆情应对的随意性;其次,明确涉警舆情监测预警的部门和责任,可以有效提高舆情监测的质量;最后,设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涉警舆情应对,建立内部联动工作机制和外部联席会议机制,实现公安机关舆情应对内外联动,可以有效提高涉警舆情应对的效率。本文研究的创新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角度新。长期以来,学者们大都从公安管理学或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研究涉警舆情,本文则是从法学角度研究涉警舆情应对的法治化问题。二是对策新。本文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舆情应对外部联席会议制度的设立。我国并未有法律明确规定联席会议制度,因此关于警察舆情应对外部联席会议的组成人员、召开形式、具体职能的现有规定还比较模糊;二是涉警舆情往往涉及到公民言论自由的问题,公安机关如何在舆情应对的过程中尊重与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如何界定并依法处罚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言论,也是本文研究的难点。

........

 

2涉警舆情的基本范畴

 

2.1涉警舆情的内涵
关于涉警舆情的概念,现有学术研究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之分。广义说认为涉警舆情是与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有关的社会舆论的情况。1狭义说认为涉警舆情更多表现为一种社会政治态度,它是“社会各阶层民众围绕有关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较多民众关于警民关系、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2笔者更倾向于狭义说,它将民众的意愿限定在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方面,外延相对缩小了,却更加突出了它所包含的民众与公安机关之间利益的基本含义,反映了当代中国民众诉求表达的现实特点。3笔者认为,涉警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公安机关和警察个体的执法、管理、服务等活动,公安机关出台的政策措施,警察队伍形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所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按照态度的倾向性,涉警舆情可以分为正面涉警舆情和负面涉警舆情。正面涉警舆情是指民众对公安机关和警察所持有的积极的、肯定的社会政治态度,负面涉警舆情则是民众对公安机关和警察所持有的消极的、否定的社会政治态度。

 

2.2涉警舆情的基本特征
一方面,涉警舆情有利于促进警察转变执法理念,提高执法能力。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和“陕西32名民工被非法扣押事件”,引发了民众的广泛讨论,特别是“孙志刚事件”1发生后激起了波及全国的舆论浪潮。面对民众的批评,公安机关以此为契机,在全国公安队伍中开展了执法为民的执法教育,使警察的执法理念和执法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涉警舆情有助于公安机关更好的了解民意,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虽然涉警舆情不乏非理性化的成分,但只要公安机关认真对待,仍可以从中捕捉到公众的合理愿望、呼声和诉求。公安机关是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为了更好的履行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的职能,必须倾听民声,而涉警舆情是公安机关了解民意的重要方面。通过涉警舆情听取民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更加符合规范的执法,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3涉警舆情应对的现状................................................................................................10
3.1涉警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10
3.2涉警舆情应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2
4涉警舆情应对的法治化原则....................................................................................16
4.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16
4.2尊重与保护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原则..........................................................17
4.3比例原则........................................................................................................17
4.4效率原则........................................................................................................18
5涉警舆情应对的法治化措施....................................................................................20
5.1培育法治思维................................................................................................20
5.2设立舆情应对工作机制.................................................................................20

.......

 

5涉警舆情应对的法治化措施

 

5.1培育法治思维
公安机关不仅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人民警察法》,还要充分理解民法典法律条款的基本内容,明确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办理边界;同时要注重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如在案件通报或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不可向公众公布犯罪嫌疑人的真实姓名,公开执法记录仪视频时应对当事人面部进行马赛克处理;在执法过程中,抓捕犯罪嫌疑人时应采取对犯罪嫌疑人伤害最小的手段、审理时不可刑讯逼供等。二是加强对警察权力的制约,明确涉警舆情应对责任主体、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要制定责任对应细则,明确涉警舆情监测预警、研判分析工作的责任人员及法律责任;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对因执法不规范引起负面舆情的民警进行处罚,同时对因舆情应对不当或怠于应对而造成恶劣影响的警察和公安单位进行批评教育。三是培育程序性思维,坚守程序正义。要完善涉及敏感事件的重大舆情的报告制度,涉警舆情尤其是负面涉警舆情爆发后,根据舆情划分等级,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要完善救济程序,规定发表具有社会危害性言论的当事人不服公安机关处罚时的申诉复议程序。
法学论文怎么写

 

5.2设立舆情应对工作机制
具体而言,各警种部门按照分工,严格落实舆情数据的搜集、分析和研判工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数据分析情况集体商讨舆情应对方案,单位主要领导人对方案具有最后确定权,政工部门负责与上级党政部门、同级其他部门党政机关(如党委宣传部、纪检委)的沟通,宣传部门负责与媒体的沟通协调,具体办案部门负责案件查证,公共关系部门则作为面对民众的直接回应主体、积极进行舆论引导以及组织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上,由舆情领导小组组长针对案情和具体进展进行通报和答疑。针对影响力比较大的涉警舆情,下级公安机关应及时上报,上级公安机关可提级应对或者派专业舆情应对人员指导涉事所属地公安机关进行新闻发布与事实调查工作。同时,对于涉警舆情中产生的造谣传谣行为,网信、网安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并依法惩处媒体和网站的不实新闻报道、网络造谣传谣行为。
法学论文范文

.......

 

结论
在涉警舆情应对工作中,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追究不严格等问题,最终导致“烂尾舆情”1困境,降低公安执法公信力。在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在舆情应对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责任体系建设,打造责任分解、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的完整责任链条,防止警察执法权力的滥用或不作为,切实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及其他合法权利。首先,要制定明确、详细的责任对应制,明确相关岗位、人员和法律责任,深入分析每个环节、步骤和岗位应承担的责任。其次,要实行制度化的监督工作体系,使舆情应对职责真正落到实处,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表现为上级部门对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考核与效果评定,外部监督主要表现为深化政务公开接受社会评议,如新闻媒体的监督,民众针对公安机关舆情应对满意度调查的反馈等。最后,落实责任追究,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涉警舆情发生后,对上报及时、反应迅速、处理有效的工作单位、部门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二是在涉警舆情发生后,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舆情应对工作,封锁消息,迟报、瞒报、漏报、谎报舆情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和责任人进行相应纪律处分;三是公安机关各业务部门和警察个人未经本级公安机关主管负责人批准或授权,对外发布或泄露涉警舆情应对信息、给工作造成被动或带来严重社会影响的,视情节轻重,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