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博士论文,博士论文是由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能够把握和驾驭的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博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促使我们需要要更加关注老年人这一群体,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庞大的老年群体也带给我们沉重的养老压力,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 岁人口为 222459737 人,占 16.60%;15-59 岁人口为939616410 人,占 70.14%;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177648705 人,占 13.26%,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18831709 人,占 8.87%。跟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6.29 个百分点,15-59 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3.36 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2.93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1.91 个百分点。1可以明显的看出老年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预测,我国将在 2020-2030 年进入老龄化高峰。从 2011 年到 2015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将由 1.78 亿增加到2.21 亿,平均每年增加 860 万老年人;老年人口比重将由 13.3%增加到 16%,平均每年递增 0.54 个百分点;到“十二五”时期末,80 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 2400 万;未来 20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日益加重,到 2030 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2老龄化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养老压力,加之我国又是在经济尚未发展起来的时候快速进入老龄化,个人、社会等对老龄化都准备不足,认识不足,这也给我国的养老压力增添了难度。老年人在步入老年阶段以后,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开始逐渐的衰退,有的甚至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理能力,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人给予照顾,一些患有疾病的老年人对家人和家庭的依赖性更强,而且还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护理和照顾。家庭历来都是赡养老人,承担养老的主要场所,而家庭养老也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家庭的结构和规模都发生变化,现在很多家庭的结构都是“4-2-1”或“4-4-2-1”,家庭中年轻的子女需要承担四个甚至是八个老人的养老重任,而且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子女都疲于应付生计,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照顾家中的老人,“少子老龄化”的问题凸显出来,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沉重的养老压力使得仅仅依靠家庭的力量也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就机构养老来说,我国的机构养老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不仅仅是取决人心理上的不接纳,还因为这些养老机构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不完善,发展的水平整体偏低。
..........
1.2 研究综述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现在不仅仅是一个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已经发展成全球化的问题,西方国家首先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提出了居家养老模式。西方国家把社区居家养老称为“老人社区照顾”。英国是最早提出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国家,到 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已经在本国的国土上广泛实施,在颁布福利白皮书后英国又在 1990 年颁布了《国家健康服务于社会照顾法令》,指出社会照顾的环境要尽量在自己家中或者是和家庭环境相似的情境下进行。同时英国政府在《1982 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也指出,“应该设法让年长者能够尽量在自己的家里和社区独立生活”,还建议“社会福利服务应该以社区为基础,向老年人提供各方面的服务”。1991 年《联合国老年人原则》也突出强调“老年人应该得到家庭和社区每个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而给予的照顾和保护。”3一些国家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非常高,其中英国为 95.5%,美国为 96.3%,日本为 98.6%,菲律宾为 83%,越南为 94%,印尼为 84%,马来西亚为 88%。4现如今中国老龄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口的养老负担日益加重,国家对于养老问题以及老龄事业也更加关注。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就已经有了关于居家养老的理念和政策,政府开始关注老龄问题,1982 年成立了全国工作委员会,逐步建立起了省、市、县、乡各级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处,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老龄工作网络。但此时并没有正式出台老龄政策,对于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也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这个阶段对老年人的照顾还是主要以家庭为主。我国人口结构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向老年型社会转变,所以导致国家开始增强对老年问题的关注程度,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老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仅靠家庭的力量难以承担养老的重任,开始在养老中引入社会的力量,并将解决养老问题的思路投向社区,1998 年 4 月在“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研讨会上会长张文范就指出“居家养老是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传统家庭养老的历史延伸。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积极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目前,我国还处于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个过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当前社会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都是以‘居家养老’为主。”
..........
第二章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实务探究
2.1 实务干预地点选择:甘肃兰州西固区某社区的情况
先锋路街道幸福社区成立于 2001 年 11 月,位于西固区福利东路,由九街区和十街区两个居民小区组成。辖区总面积约 0.12 平方公里,共有 33 栋居民楼,总户数有 3452 户,总人口 10405 人,其中常住人口 10036 人,流动人口 369 人。社区党总支部下设 4 个党支部,共有党员 471 人,其中社区在职党员 7 名、退休党员 415 名、纯居民党员 6 人、未就业大学生党员 40 人、失业党员 3 人。辖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 7 个,商铺 68 家。社区 60 岁以上老人 2755 人,未成年人有1016 人,社区重点人群包括低保人员 35 户 49 人、享受公租房住房补贴人员 8名、残疾人员 98 人、吸毒人员 84 人。2015 年,在先锋路街道和西固区民政局领导与兰州石化矿区服务事业部大力协调下,兰州石化矿区服务事业部将社区原有的车棚进行了改造,并交付社区使用,2016 年 1 月 19 日,社区搬入了新改造后的办公场地,新的办公场地面积为 970 平方米,分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40 平方米)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430平方米),并完善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各项服务功能,配有用餐区、日间娱乐区、理发室、中医理疗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保健康复室、书法区;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了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点式代理等系列服务活动。西固区是兰州的老工业区,所有呈现出的特点是,工人多,家属院多,一个社区中的很多人都是工厂的工人,上下级的关系,相互之间比较熟识,有共同的话题和生活圈子甚至有着相近的生活习惯。这次实务干预地点幸福小区,它属于兰化的社区,社区中都是兰化的职工,家中的具体情况都很相似,家里经济较为富裕,家庭中以独生子女为主。很多家庭的子女不是出国就是在国内发达地区工作、生活,大部分家中都只留下了两位老人,而社区中老人们一辈子生活在这里也不愿意搬走,所以养老的问题成为了社区工作的重头。老人不愿意随子女出国或出省居住,又或者是单独在养老院中生活,而子女平时不在身边,在身边的又工作忙碌,所以无论是在衣食住行还是精神上都不能给予老人关怀和照顾,所以居家养老的需求比较迫切的,老年人需要得到基本的生活照顾,同时还要得到精神层面的关注和关怀。
..........
2.2 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
幸福社区现居住 10405 人,其中老年人有 2878 人,60-69 岁的老人有 1517人, 占本社区老年人口的 53%;70-79 岁的老人有 1017 人,占 35%;80-89 岁的老人有 320 人,占 11%;90 岁以上的老年人有 15 人,占 0.5%。其中 60 岁以上的女性老年人有 1521 人,占老年人比例约为 53%,男性老年人为 1357 人,占47%。社区中流动人口共有 191 人,其中九街区有 44 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0 人,十街区有 147 人,60 岁的老年人为 16 人。幸福社区中老年人的收入主要来源使养老金、退休金、低保补助、子女赡养费等几个方面,经济支出主要是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两者所占的比重较大,还有很少的部分用于休闲娱乐和其他方面。目前中心主要提供三个层次的服务:无偿服务,为特殊需要的老人提供无偿的服务,包括一些生活有特别困难的老人,残疾、高龄的老人等;低偿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品质有保障的服务;高偿服务,为退休老干部等提供特别的服务,如医疗顾问,可以通过特殊渠道挂号。服务的供给方式主要有:服务承包,也就是购买服务,将社会福利服务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委托给民间营利或非营利机构,由他们来提供社会福利福服务,中心就承接了中央财政的项目,为随迁老人以及高龄、独居、残疾老人提供服务和帮助;补贴制度,政府为了保护老年人的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会通过补贴的形式来降低部分商品和服务的费用,中心的老年食堂为老年人供应的每顿饭都有国家补贴的一部分;志愿服务,由志愿者以及义工通过慈善或义务机构,自愿无偿地为老年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为老年人送去温暖和关怀;自助性服务,由家庭、邻居、朋友等提供的帮助。#p#分页标题#e#
...........
第三章 多专业联盟式居家养老的模式确定.........24
3.1 目标...........24
3.1.1 短期目标............24
3.1.2 长期目标............25
3.2 原则...........25
3.2.1 以人为本的原则..........25
3.2.2 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26
3.2.3 公平原则............26
3.2.4 保密原则............26
3.3 主要内容....26
3.4 服务评估指标.....32
3.4.1 对服务投入的评估......32
3.4.2 服务机构方面的评估............33
3.4.3 服务产出评估....33
3.4.4 老年人服务满意度......33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35
4.1 优势..........33
4.2 不足..........34
第三章 多专业联盟式居家养老的模式确定
3.1 目标
由于居家模式在实践过程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创新居家模式就成为我们重点的研究内容。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和社会转型时期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居家养老模式作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综合,在缓解养老压力,为老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居家养老模式由于资金的限制,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对象的范围有限,缺乏专业的人才,老年人的需求不足等都制约了居家养老模式实际的作用,同时也影响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效果。老年人在步入老年以后身体的机能都在逐渐地衰退,“老年病”等也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麻烦,所以建立一个更加专业的多元主体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就是我们新的探索。
3.1.1 短期目标
多专业联盟式的居家养老模式短期的目标是希望通过网络的便利性和覆盖性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多专业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调动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养老服务事业中,缓解老龄化给家庭和政府带来的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老年人希望获得更好、更专业的服务,因此多专业联盟式的居家养老模式主要是希望协调和发挥各专业的特长不割裂的为老年人提供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家庭清洁、用餐送餐、购物、营养、精神陪伴、医疗保健等服务,通过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将服务快捷送到老人家中,从而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和不断变化着的养老需求,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和资本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缓解政府的养老的财政压力,又能覆盖更多的老年群体。首先是链接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多专业联盟式养老模式主要就是通过网络整合和链接更多的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健康、医疗、营养、娱乐、家政、心理辅导、精神慰藉等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并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调动资源满足老年人的特殊的服务需求。
..........
结论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逐渐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这不仅影响着国民的幸福指数,也是以人为本及和谐社会的要求。老人们是曾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过贡献的人,当他们老的时候国家应该给予老年人一个舒适的环境安度晚年。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应该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主,建立完整的生活照料体系,必须结合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走老年人个人自主、家庭资助、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道路。建立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多专业联盟式居家养老模式,充分结合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优势和长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为老服务的信息平台,合全社会的物质、人力资源,建立合作服务提供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由于现行的居家养老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服务内容单一、缺乏专业人员、老年人参与不足、同质化程度高,所以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各种资源,就是居家养老应该探索的新出路。其次,多专业联盟式居家养老模式就是利用了网络的优势、市场化的手段,将社会中各种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人性化、便捷式的服务,同时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便利性作为基础连接社会中更多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互联网的使用也可以加大居家养老的普及范围和社会的认知程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居家养老服务式是做什么的、提供哪些服务等,从而可以让更多的老年人纳入到服务体系中,享受到养老服务。再次,居家养老服务还应该成立由老年福利、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社会工作者等与居家养老相关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专业服务。而多主体的参与也使得养老服务能够更加快速的发展和壮大,老年人的服务不是简单的家政服务和生活照料,对于老年人的服务还涉及很多专业层面的服务,而多专业联盟式居家养老服务就是链接更多的专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专业、适切、需要的服务,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不仅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的需求,还可以满足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