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博士论文: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8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4032311558529
  • 日期:2018-04-0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博士论文,博士论文是由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能够把握和驾驭的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博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导 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技术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踏入新媒体时代,其中互联网作为普及化的信息平台,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了观点和言论自由的聚合平台。2017 年第 39 次《中国互联网统计状况发展报告》指出,“截至 2016 年 12月为止,我国上网人数达到 7...31 亿,新增加的互联网上网人数 4299 万,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率 53...2%”①。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以互联网为主要技术依托的新媒体的重要性。新媒体平台以开放性、包容性、虚拟性彰显自身优势,给我国政治思想宣传带来重要意义,信息的海量性、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逐渐显露,新媒体成为“众生喧哗”的集散地,一方面表现在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的渗透和西化日渐增多,“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西方意识形态霸权不断攻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另一方面,国内思潮呈现多元化现象,网络新语、民间新语不断出现,新媒体带来了官话、民话、网话的互相冲击和影响,官话失权、网话占主流越来越严重,话语权失衡逐渐显现。新媒体下话语权的失衡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因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习近平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②。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创新互联网技术,保障网络空间安全,构建“新媒体生态圈”,加强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权,已经成为当前党和国家必须面对的课题。因此,在新媒体大背景下,继续深入探讨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对我国政治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价值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于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首先,集中研究意识形态理论。主要体现在国内学者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特征分析。第一,分析意识形态的体系性特征,指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融合价值、观念、信仰为一体的思想体系。俞吾金在其著作《意识形态论》中分析了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及阶级特征。①第二,分析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特征,主要包含在阶级性、发展性、科学性、实践性等方面,探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如何实现中国化,说好“中国话”,成为中国意识形态的代表。敖带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热问题与冷思考》着重分析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社会前提和外部环境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第三,分析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如何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姜安在《意识形态与外交博弈》中强调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外交建设中对我国国际关系和中美意识形态博弈中所发挥的作用。张骥的《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立足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新变化,论述如何建构我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的立体性战略。①其次,集中分析话语权的建构问题。随着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话语力量逐渐显现。我国学者继而分析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证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保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内的话语权,获取社会公众认同感。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效果等方面入手,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内核和外延出发,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体系。侯惠勤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初探》、《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再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中强调意识形态话语权已经成为现代新型国家的所必须的道义基础和核心权力,保证意识形态话语权在转换中做到“老话新说”和“添新不去旧”。②李俊卿、张泽一把意识形态话语权置于国际较量之中,在《国际较量视域下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分析实现话语权就要讲社会听的懂、愿意听的语言;要敢于说话、善于说话。林莺发表《言说权力和新闻媒体主体性话语权力构建》中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明新闻媒体的话语权的生成机制和重构途径。
..........
 
一、 新媒体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基本问题界定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首先需要我们对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等基本问题做一界定和分析。
 
(一)新媒体内涵及特征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一份商品计划书,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媒体的认识,P 戈尔德马克提出了我们现在所讲的"新媒体”概念。这是“新媒体”一词被首次提出,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推进,新媒体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呈现多样化趋势。根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组织形态的不断变化,而随着时代进步和技术发展不断延伸。首先,从技术层面定义新媒体为“建立在数字与网络两种技术之上,创新的各种传媒组织形式”①。从狭义组织状态定义新媒体为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四大传统媒体之外的“第五媒体”。本人认为新媒体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概念,是以“数字信号”作为传递中介,与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相嫁接的媒体表达形式,其呈现出信息来源、信息发布渠道、信息接收方式多元化特征,受众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动筛选需求信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大众媒体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播机制,体现出其特有的传播学特征。首先,新媒体信息传播主体平等性和虚拟性。传统媒体传播模式,信息制造者具有绝对地位,信息输出者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资深媒体人士,编辑、记者、制作等工作者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和技术培养才能进入行业。而新媒体改变了这一特征,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发出者,是信息制造的主体。信息制造者来源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身份,实现信息制造主体平等的发出信息和接收信息。使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受者、各个信息接受者等点对点传播与沟通成为可能,点与点的对应去除了传统媒体中信息发出者的绝对中心地位,形成了广泛的交互关系,信息主体实现了平等。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主体不平等性特征,进一步实现了信息主体去中心化、信息制造机会均等化、信息成本均等化等。信息成本均等化指在信息满天飞的时代,每个人徜徉在信息海洋,可以自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信息费用对于每一个信息接受者都是均等的,并且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无偿信息时代已经过去,平等的有偿信息获取是新媒体发展趋势。
......
 
(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
意识形态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在一个社会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诸多意识形态互相争锋,造成了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系统的分野,突显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科学中是最难以把握的概念”①。在研究主流意识形态前,一定要充分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包括意识起源和构成,同时要分析意识形态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条件。所谓“意识形态”这一称谓并非马克思所独创的,而可以从西方哲学的发展追溯。我们可以从以下顺序分析“意识形态”,首先,以特拉希为代表的观念学派,首创了“意识形态”一词,并且在当时的法国文化大革命时代,“意识形态”成为专门研究意识观念的学科,他认为意识形态可以通过观念和感知而通达人性,其实质是分析人类能否在观念的支配下创造历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到了拿破仑时代,“观念科学”被贬斥为“虚幻的形而上学”,一直到马克思恩格斯作出了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意识形态的概念才有现代化的缘起意义。本文所理解的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意识形态,是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不断完善的概念,具有三个层次的外延。首先,是立足于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文化思想”。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是思想的上层建筑,是人的大脑对社会生活的反应,是社会的产物。其次,是以道德为中心的社会思想、道德观念。道德在社会发展、人格确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是宗教与哲学。三者相互联系,共同发生于经济基础之上。因此,意识形态是根源于现实世界、立足于经济基础,以一定的阶级利益为出发点,具有强烈阶级性,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综合性反应,是与物质世界相对应的,以哲学为论证方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体系。#p#分页标题#e#
......
 
三、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路径.........21
(一)创新话语内容,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命力.........21
1.加强理论创新,保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21
2.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23
3.面向国际视野,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24
(二)创新传播方式,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25
1.转换话语传播语言,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魅力.........25
2.丰富话语表现形式,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26
3.创新话语传播载体,拓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格局.........27
(三)加强阵地管理,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28
1.坚强党管媒体的原则不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28
2.加强新媒体技术研发,夯实传播平台监管的技术保障.........29
3.健全法律法规,营造意识形态领域良好的舆论氛围...........30
(四)坚持谋好发展,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服力.........32
1.坚持发展经济,实现富强中国.........32
2.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切实增强群众改革发展的获得感.........34
3.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35
(五)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才保障...37
 
三、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路径
 
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意义重大,要构建实现路径,必须从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传播、阵地、制度、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让主流意识形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一)创新话语内容,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命力
创新话语内容,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得以实现的前提和时代要求。话语内容是意识形态的核心,而内容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根本。当前,新媒体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即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吸收古今中外先进思想文化内容来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进而提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生命力,这是实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前提条件。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马克思主义不断修正、改造、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创新是中华民族永不衰竭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反复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①想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保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生命力,首要做的是创造性地运用党的理论成果来充实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过往的历史和现实都向我们诠释着,任何一个国家的理论都是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这是完成话语权构建的先决条件。前苏联没能及时解决好社会中的重大问题,更无法及时对非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批判,进而导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阵地不断被西方意识渗透、侵略并最终攻占,最后不得不“改旗易帜”。这个惨痛经历很好地证实:意识形态建设不重视理论发展、理论创新,终将被时代的变化所抛弃。环视当今中国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改革也走进了“深水区”,既要“摸着石头过河”也要兼顾顶层设计,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必须以时代性去考量、去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是在新形势下预见未知风险、解决重大问题、化解疑难问题的“创可贴”,更是改革发展中的“救心丸”。要以符合新时代改革条件和新媒体实践的意识形态,不断解除传统的意识形态对改革的束缚,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实践性与包容性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
 
结 语
 
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媒体时代变革,给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传播的大众化与个性化、信息传播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促进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更加开阔的平台被不断传播与发展,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掌握更坚定的话语权提供了可能。但从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带来西方国家的技术霸权、语言霸权在不断弱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西方霸权主义挖尽心思的边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也面对着新媒体环境下其他多种因素的冲击。新媒体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网络舆论场被分为官方舆论和民间舆论两大部分。如何在媒体舆论中保障官方舆论地位的主导性、科学性和民主性;实现对民间舆论和社会舆论的正确政治引导,是我国面对民间思潮、西方思潮时的必然课题。实现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必须从话语理论、话语主体、话语背景入手。创新话语理论就要提高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内容的创新性、实践性与包容性,提高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的变现形式。话语主体的建设就要从专业队伍建设、广大受众教育出发,提高新闻媒体人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质。创造良好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背景,要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群众获得感、强化法律后续保障入手,营造良好的“意识形态文化圈”,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绝对思想领导权。本文的不足之处体现在对于新媒体技术研发和改进、强化新媒体监管方面的阐释力不足。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就要保证新媒体平台技术、传播、监管的严格性。继续深入探究新媒体在意识形态传播的格局、做好意识形态宣传的数据分析和技术监管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