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导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制度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人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人的需求的多重性,客观上对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度在人类社会中将发挥着愈发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中,制度的作用尤为突出。邓小平曾深刻强调:“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①虽然邓小平谈的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的问题,但作为制度的根本性功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关于制度的所有学者的所有界定中,有一个共同的内容,即制度的规则、规范性内涵。②因此,制度具有保证、引导、教育、激励、制约和促进作用。高等教育制度的设计与运行问题,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意义上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而高校学生辅导与管理制度作为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国情的不同以不同的形态普遍存在于高等教育的体制之中。高校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理论的研究必须要基于实践的大背景。辅导员制度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充分显示了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日益深化的改革与发展、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的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客观上对辅导员制度建设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可以说,近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与辅导员制度的问题密切相关,或者说由辅导员制度所决定。有了好的制度和环境,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才有了根本的保证。
…….
1.2 研究现状
有关辅导员制度发展历史的研究,学者大多是按照时间的顺序,研究了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分期。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党在军队早期的政治指导员制度的设立,是辅导员制度的萌芽。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建立,是辅导员制度产生的标志。除“文革”期间,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停滞外,辅导员制度在逐步向前发展。有关辅导员制度发展阶段的划分,学者们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代表性的观点有:王道阳将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52 年以前为辅导员制度萌芽阶段,1952-1965 年辅导员制度确立阶段,1978 年以后辅导员制度得以恢复并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①胥海军、张秀芹将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前辅导员制度的缘起阶段、1949-1966 年辅导员制度的确立和完善阶段、1966-1984 年辅导员制度的挫折与恢复阶段、1984-2010 年辅导员制度的快速发展阶段。②朱正昌按照辅导员队伍专兼职情况及其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将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政治指导员制度阶段、“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阶段、以精干的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政工队伍发展阶段、确立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方向的发展阶段。③刘刚将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阶段(1937-1952 年)、确立阶段(1952-1961 年)、完善阶段(1961-966 年)、破坏阶段(1966-1976 年)、发展阶段(1976 年至今)。
…….
第 2 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演进的内涵与功能定位
2.1 制度与高校辅导员制度
有关“制度”一词的含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但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多学科、多视角地去分析理解制度的内涵,更有助于理解制度的本质与特征。第一,制度的词源学解释。从词源学来解释,制度可分为“制”和“度”两个单音节词。“制”的本义是裁断、切割,后又引申为约束、法度。“度”的本义是计算长短的标准和器具,后又发展为法制、法度的意思。随着词源学科的发展,“制”和“度”合成为一个复合词,具有名词和动词双重含义。如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制度一词已经存在。《商君书》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①该记载指出了凡是要建立国家,制度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的。有制度规定时,国家的习俗可以普遍化,民众也会遵守制度的规定。这里的第一个“制度”是名词的含义,第二个“制度”是动词的含义。《尚书•大禹谟》中伯益曾说:“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②这里伯益指出,警戒不要失误,不要放弃法度。汉语词典中对制度的解释有两个含义,一是办事规章或行为准则。如财会制度、请假制度等。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体系。如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③在英文中,“institution”和“system”都可以理解为制度,但词义上还是有差别的。“institution”的含义是 (大学、银行等规模大的)机构;惯例,制度,规定,建立;社会事业机构。“system”指体系,系统;制度;身体;方法。
……..
2.2 制度变迁与高校辅导员制度演进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该问题的研究除了从历史发展的过程进行梳理外,还要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深层次探究其发展因素及规律,有关制度变迁的最早研究者应该是戴维斯和诺思。其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新的制度安排,原因在于人们对它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诺思把制度变迁概括为是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机制组合的边际调整。①布罗姆利沿用了二者有关制度变迁的原因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从制度交易的角度予以分析,他认为当人们为增加自身的利益并且对新制度安排预期能带来足够利益时,由此便会产生制度变迁。林毅夫把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认为制度变迁是人们在制度不均衡时追求潜在获利机会的自发变迁(诱致性变迁)与国家在追求租金最大化和产出最大化目标下通过政策法令实施的强制性变迁。②卢现祥认为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
……..
第 3 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演进分析........ 35
3.1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进 ........ 35
3.2 高校辅导员制度演进的解析 ........ 41
3.2.1 辅导员制度演进的原因 ...... 41
3.2.2 辅导员制度演进的模型 ...... 42
3.2.3 辅导员制度演进的规律 ...... 43
3.3 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的经验启示 ...... 46
第 4 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机遇...... 50
4.1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现状调研 ........ 50
4.1.1 辅导员层面的调查分析 ...... 50
4.1.2 教育行政部门层面的调查分析 ...... 66
4.2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基本问题分析 ...... 67
4.3 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面临的现实机遇 .... 80
第 5 章 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分析与借鉴...... 86
5.1 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分析 ...... 86
5.1.1 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制度 ........ 86
5.1.2 英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制度 ........ 91
5.1.3 日本的学生事务管理制度 ........ 95
5.2 辅导员制度与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比较 ...... 97
5.3 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的启示与借鉴 .... 102
第 6 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趋势与完善路径
6.1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趋势
“趋”在汉语词典有四种解释,一是快走,小步快走,如趋走;二是奔向,追求,如趋求;三是归附,迎合,如趋炎附势;四是向某个方向发展,如大势所趋。“趋势”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事物朝着某一方向发展变化的势头。①对“趋势”一词的哲学理解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由事物本身的矛盾决定,因此这一发展方向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被人们所认知的。本研究采用趋势的这一概念。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始终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框架内,坚持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家化发展方向,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探究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趋势,既要立足于辅导员制度发展历史的实证考察,又要遵循辅导员制度发展规律的深入分析,同时还要紧密结合辅导员制度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对辅导员制度发展趋势的分析,不是在操作层面上对某一项具体制度的微观预测,这需要立足现实的基础上经多方面考察及量化才有可能实现的,而是从某些方面发展范畴厘定的视阈对辅导员制度发展趋势进行考察。#p#分页标题#e#
………
结 论
本文既是关于高校辅导员制度理论方面的研究,又是对辅导员制度实践方面的探索。虽然学术界从制度层面对辅导员制度的研究较少,有关辅导员制度的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以笔者在高校十余年辅导员工作的经历中深深地感受到,高校辅导员制度迫切需要改进与发展。开展此项研究,也是笔者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和尝试。首先,从制度的视角界定了辅导员制度的内涵。在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对辅导员制度一词使用得比较多,但真正对辅导员制度的内涵进行探讨的还比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制度、辅导员的内涵界定,力争清晰界定辅导员制度的内涵,为开展辅导员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打好基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一切问题都与辅导员制度相联系,都是辅导员制度的创新、发展与完善的问题。本研究力争开拓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新的视野,从制度层面开展研究,有助于破解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困境,满足新形势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求,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