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德育论文」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开题报告 Proposal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8
  • 论文字数:2150
  • 论文编号:el2021081511390522713
  • 日期:2021-08-1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本文将以德育论文为例,为大家分享一篇开题报告的范文样本,标题是“高效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具体详情如下。
一、论文开题报告基本框架
论文开题报告一般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每个院校都有固定的开题报告模板,可能有所差异,大家可以参照各自学院的要求进行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研究目标及内容
3.研究方法
4.论文大纲
5.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6.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7.论文工作计划
8.参考文献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一)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具有重要作用
1.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资源的诉求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我们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习近平同志的话,是我们挖掘、整理、发扬、利用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指引。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树一帜的品格。与时俱进的红色文化资源见证着党踔厉奋发的光辉历史。红色文化资源的诞生和演进,根源于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群众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培育出众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红色文化资源,尽管不同时代诞生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有所不同,但服务人民是它们一致的价值追求。党领导下所诞生的任何理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都彰显出以人民的利益为根,以社会的稳健发展为价值追求。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既是红色文化资源生成的基础,也是其享用者和受益者。时代性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魅力源泉之一。红色文化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的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成果既有物质层面的展现,也有精神层面的表达。红色文化资源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亦是其独特的品格表现之一。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佐证,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开展各项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等的集中表达。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还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核,具有融合创造的功能。
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一,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是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红色文化资源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救亡图存、富国安民过程中的产物,其产生于发展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同轨同辙的,见证了中国社会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演进规律。红色文化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发展各阶段客观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镌刻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印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各项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这个意义上看,两者具有相同的理论品质。若从整体与部分的逻辑关系窥视,习近平关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元素,这也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弘扬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第二,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振力气。中国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和人民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这是世界上除了中国共产党以外任何一个政党都不曾具备的。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御西方不良文化侵袭、传递中国声音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看,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本就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前者的时代性能够为后者的创新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基础、资源和素材,其蕴含的爱国正义、艰苦奋斗、富强民主、无私奉献等因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 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角度来说,育人主体需要开发、整合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推动育人客体传承好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优良品格,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话语影响力,帮助大学生扣好红色文化资源这颗“扣子”,更好地改造大学生内在精神世界,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薪火相传。
2.科学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养能够担当时代重任新人的需要
红色文化资源的本质属性是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它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经年累月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红色文化资源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体现,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近年来,部分高校结合办学特色,适时开发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编纂教材,把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精神生动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有最基本的认知,而且通过学习党的红色历程,特别是了解和学习英模人物的真实感人事迹,能够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意识,继而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由此可见,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优秀的教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除了在理论层面的功效以外,还能够通过大学生亲身参与红色主题的校园和社会实践加速内化红色精神以及红色优良传统的进程。如开展红色主题的校园文艺活动、参观革命圣地、投身于红色主题的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途径,大学生所认知并充分内化的红色文化资源又能够培育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价值立场是解决新时代大学生信仰缺失、思维迷茫的重要素材。
在西方社会思潮持续不断入侵、社会转型的矛盾频现以及新媒体负面影响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深入挖掘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剖析其内涵与价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并以最佳路径融入到高校育人实践之中,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气息和现实关怀度,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急需人才,是时代赋予育人主体的使命。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存在思想自觉性不高、主题滞后的问题
高校本是“生产”文化的地方,理应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应始终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以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部分高校片面地集中优势资源发展自然科学,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没有将文化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导致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观念淡漠,存在着轻视、淡化甚至是否认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思想,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是没有意识到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是推进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从红色文化资源的性质上看,它凝结了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众多文化精神和优良传统,是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载体。从作用上来看,红色文化资源为育人主客体进行文化学习、文化教育、文化创造、文化享受提供了平台,是把红色精神、红色道德理念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媒介。
二是没有意识到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是增强高校育人成效的重要途径。从唯物论来看,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是人创造的产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和反映。但红色文化资源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既有物质层面的直观体现,也有精神层面的传承。无论是从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兼具感化人和塑造人的功能,这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核心功能所在。红色文化资源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紧贴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也就比较容易触发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情感共鸣,带动他们体悟和自省。但部分高校存在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等问题。例如,他们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只是对革命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的政治宣传,脱离时代发展的主题,教育意义不大;认为思政课程已经包括了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内容,不必单独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和利用;认为在改革开放和科技信息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已经过时了,不必要重视了。这些都是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非科学的认知。
三是没有意识到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是解决育人主客体思想道德迷茫问题的重要途径。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不断涌入的西方社会思潮,育人主客体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冲击。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需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需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需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水平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队伍需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可以适度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此外,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时一定要明确基本内容和突出重点。 “‘革命’二字统治中国的政治话语长达 30 年之久。”[1]改革开放前,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主题表现为革命主题与建设主题互溶的态势,以革命主题为导向。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话语的叙述者,同时扮演着“启蒙者”“布道者”等角色,是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力量。自上而下的单向度传达模式,体现出极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成为建构全新的价值体系以增强执政合法性地位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方式,发挥着价值引导和信仰塑造的功能。从高校育人层面来看,改革开放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主要目的是培育一批批合格的“革命者”“阶级斗争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时代是理论的源泉。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意味着高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育人的主题必须要实现“革命理想”和美好生活的适时互融。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时所叙述的红色史实也不例外。从叙述内容看,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在红色历史的叙述过程中必须立足现在对历史的说明和重塑,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主要任务的转换,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必须要根据新形势,不断与新的实践相结合,其叙述内容应该要实现从革命主题到建设主题再到基于“美好生活”的主题建构。改革开放以来,革命主题生成和发展所基于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变化,“革命”二字不再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和现实生活,社会认同度有所降低,逐渐淡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中心。生产力主题(生产力发展) 、发展主题(发展是硬道理) 、实践主题(实践标准论) 、人性主题等成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主要话语内容。在物化生存、思想多元的时代背景下,为了继续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水泥作用’,必须适时调整育人主题,逐步推进从片面追求发展到关注大学生心理诉求等具有现实关怀性的育人主题的变迁。红色文化资源并不是肆意捏造出来的,其具有历史可追溯性,这也规定了高校的育人主体“说什么”并不能随心所欲。在底线思维的主旋律下关照现代大学生对政治民主化的期盼、对生产发展的思考、对公平正义的追寻、对价值重建的努力、对历史长河中“小人物”梦想的讲述、对美好生活的展望等,正是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主题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现实的现代性建构,也是新时代高校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指向。
2.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近年来,部分高校积极利用各种形式方法,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的方式,积极传播红色文化资源,厚植高校群体的爱国情怀,取得了应有的成效。同时部分高校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和利用层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念滞后。当前,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仍然处于积累经验的探索阶段,对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的总体水平不高,直接导致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理念的升级困难。部分高校始终认为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已经过时且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红色文化资源被排斥在课堂之外,部分高校教师的底线思维意识和党史学习意识有待增强。有学无教,教育传承断裂,是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噩梦。二是部分高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形式和路径仍然较为陈旧和单薄。一方面体现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部分高校侧重于片面地利用课堂教学也就是理论教育进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希冀仅凭理论灌输,就能够让大学生群体对红色文化资源入脑入心。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片面且又集中的课堂理论教育,只强调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表层认知,并没有让大学生以实践的途径进行体验和感悟,难以达到内化于心的效果。“满堂灌”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厌倦情绪,使育人成效大打折扣。另外一种情形是侧重于强调红色文化育人的实践途径,忽视了理论层面的教育,这样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漩涡。“走过场”的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体现在育人主体对新媒体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利用不足,过度依赖线下教育中课本讲授、课件展示和黑板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三是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基础设施欠缺和人才队伍匮乏。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成效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人的保障工作是否良性开展。部分高校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经费和物质投入明显不足,也没有建立起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无办公科研场所、无图书资料室、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现象已司空见惯。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人员,主体都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对红色文化资源感兴趣的思政课教师构成,辅以外聘社会兼职研究人员。这些都掣肘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践的顺利开展。一言蔽之,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保障体系有待建构。
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育人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弊端凸显。就理论学习层面来说,部分高校把“发表了几篇论文”“开过几次红色文化资源专题报告会”“请了几位专家”“记了多少页笔记”“开展了几次文艺活动”等可以通过视觉直接观测的内容作为考察红色文化资源运用成效的一元化指标。在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游戏化”“娱乐化”等特点。他们既没有坚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时“内容为王”的原则,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诉求合理选取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内容,选择和运用多样化的育人方法,也没有重视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的倾向。事实上,要克服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时的形式主义,就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要把红色文化资源是否被大学生认知和理解、红色精神和红色优良传统是否“入耳、入脑、入行”作为运用成效的基础性评估依据,以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机制来牵引红色文化资源的规范利用。第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式创新不足。新媒体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已经充斥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前,微博、微信、知乎、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大学生学习和研究方式、与人交往方式以及未来的工作方式。在信息社会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必须要适应大学生群体知识储备不断夯实、思维更加敏锐、价值追求多元化以及自主意识不断觉醒的新特点,将红色文化资源适时引入新媒体平台,通过红色微剧制作、红色网站信息传播、入驻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平台等多种新媒体方式,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阵地,这些都是高校目前没有深度开发的地方。第三,没有形成多元化的红色文化资源运用模式。例如,没有充分运用媒体、制度、物化等形式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从媒体层面来看,没有做到传统媒体(报纸杂志、书籍、广播)和现代传媒(互联网、视频、手机等)的相互衔接和功能互补;从制度层面来看,没有深入理解“制度是展现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形式”,没有形成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相关顶层设计、实施细则以及奖惩制度并使之成为传播红色文化资源、塑造文明行为的重要保障;从物化层面来看,没有重视校园红色景观的打造,忽视了门楼、走廊、房屋、校园雕塑等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这些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发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育人功效,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文化载体。把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书写、绘制或通过艺术的形象印刻在这些物体上,使之成为“无言的导师”,能够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和言行举止的改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结合以上选题依据,新时代开展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研究,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需要,是以教育途径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传承的需要,也是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
1.1.2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有利于深化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并未很好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学术界的研究也呈现碎片化的态势。随着世情、国情的变化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同时伴随着新型红色文化资源的不断出现及育人实践的不断丰富,高校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实践,重要性日益凸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频繁强调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作用。放眼新时代,已有不少学者聚焦于红色文化资源本体及运用其开展立德树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此类研究业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型理论增长点。
2.有利于拓宽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学科融合研究视野。通过跨学科研究的方式,多维的视角让社会发展过程中现实问题的解决具备了多种可能性。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研究,学科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融合了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知识框架、理论原则和价值判断。因此,我们要对跨学科研究持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并通过跨学科视角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3.有利于增强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效的理论思考。尽管目前,各高校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各种内容的红文化资源的育人研讨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等,使得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育人中的利用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甚至没有实效和适得其反等。这就需要深入研究,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育人中的实效性,既深化红色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而繁荣兴盛的探讨,同时又能够思考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之策。
(二)实践意义
1.有助于抵制不良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持续性冲击。全球化的稳步推进,加速了世界多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同时也引发了不同价值观念所支撑起来的思想观点的对抗,使我国高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面临新的态势与挑战。大学生享受着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西方不良文化凭借网络技术的优势渗透在新媒体的各个角落。各种西方社会文化的传播速度之快,且表达方式日益群众化、草根化,对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积极用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西方不良文化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2.有助于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中最深层次的体现。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创体。红色文化资源时刻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道德诉求以及行为规范。弘扬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对历史虚无主义论调的有力反击。历史不容抹煞,红色血脉仍需世代传承。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无数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的崇高理想信念、优秀道德品质,它们既是党艰辛执政,带领人民群众走向独立、富强的佐证,亦能够唤醒人民群众心中“社会集体记忆”中的“红色板块”。因此,我们要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为文化自信固根守魂。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使之积极践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有助于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践的科学性与时效性。红色文化资源自诞生起,就显示出强大的价值引领和道德教化功能,对于年轻一代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有着激励斗志、提振力气的作用。合理地开发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遵循大学生身心成长的实际诉求,以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和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延展教学路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入脑入心。如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三进”[1],创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实践教育途径,运用网络新媒体拓宽红色文化资源的存在场域。以“理论教育+实践养成+环境熏陶”的方式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增强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成效。
4.有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继承、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开展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以物质和精神形态并存的一种特殊文化资源。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在高校科学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就是在育人铸魂的同时继承、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资源。
三、研究内容
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所得到的现实结论,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范式搭建研究框架,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期实现提高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效性的既定目标。
全文除导论和结束语以外,共设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高校育人与红色文化资源。概念及内涵的廓清是论证问题的逻辑起点,也就是为课题研究树立起“标靶”。本章主要是从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类型、特征与价值、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内涵廓定、构成要素、育人特征、育人的有效性以及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育人的时代要求等层面展开论述。
第二章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依据。本章重点分析了该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从理论依据的论述来看,主要论述了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借鉴;从现实依据的论述来看,主要论述了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丰富高校育人的内容、拓宽高校育人的方式、营造良好的高校育人环境以及有助于提升高校育人的价值等。
第三章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调查现状分析。本章首先对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实践的调查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介,然后对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展现的成效进行了系统性地论述。
第四章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本章重点突出的是论文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价值指引。本章首先论述了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过程中存在的主体、主题、方式、动力以及评价问题,尔后对造成诸类问题的宏观原因和微观原因进行了细致地分析。
第五章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标准探讨。本章主要论述了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五个基本原则并从基本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的设立依据以及评价的现实困境等层面探讨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评价标准。
第六章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路径及保障体系建构。本章属于论述对策的环节,主要从理性升华的理论教育层面、情感激发的实践教育层面、氛围营造的校园环境建设层面、良性育人话语建构层面、打造新型育人平台以及推动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自我教育等层面论述了提升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有效性的主要路径。此外,本章还论述了提升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有效性的保障体系,如促进基于有效实现育人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成立指导机构、开展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制度保障、推动各项协助、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四、研究方法
论文主要采用以下五种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查阅并掌握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占有丰富的与课题高度相关的感性材料。在基本悉知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坚持重点性与广泛性、整体性与层次性紧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浏览和研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理性分析,结合自己对本课题的深度理解,汲取氧分,助益课题研究。
二是理论研究法。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灵感的火花。笔者通过看阅相关文献,积极与导师、同学进行理论上的交流与探索,从学术界目前已有的关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研究成果中探索出更加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观点。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其本质进行深入解读,探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学理支撑,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念、原则以及有效路径等范畴。
三是调查访谈法。与经院式的人文社科研究不同,我们讲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本课题的问题意识和论据,来源于问卷调查、电话或网络访谈等多元化的调研方式获取。大致思路是,针对不同的调研主体,设计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主题凸出的调查问题,走访若干高校,调研主体为高校教职工和在校大学生,从量化的调研结果中,提炼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电话或网络访谈,主要是以电话或者邮件的方式采访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期获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理指导。
四是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活动中的具体实践,凝练出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的具有普适性和推广价值的宝贵经验。这些珍贵的经验既为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提供了创新的生命源泉,也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提供了价值丰硕的参照。
五是跨学科研究法。当前围绕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研究横跨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展现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多维认识成果。所以,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性研究,必须立足于育人铸魂和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对这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整理,积极吸纳其余学科的知识体系、价值取向和研究方式,这就要求在本论题的研究中加强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
五、研究结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始终坚持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动员、政治教育、道德教化。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育人铸魂这个根本任务,在继承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敏锐的眼神洞察当前育人实践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诉求创新育人途径,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同感,助推育人成效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理论研究
红色文化资源之所以能够被利用为育人铸魂的宝贵资源,理由有二。一则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着振奋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二则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拓宽育人铸魂的路径。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多以灌输的形式为主,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能够以“听故事”“观实物”“谈感想”等形式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此外,红色文化资源因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奋斗主题不同、地理区位不同,导致其内涵也会有所差异。而学术界现有的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都较为宏观或是主题较为陈旧,缺乏对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这些都是红色文化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从高校育人的视域来看,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之中,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应积极依托基础理论研究诞生出来的新成果,用主题相符的红色文化资源去弥合大学生日新月异的心理走势。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的困境,一是部分研究人员与时俱进的能力有待提升。他们没能及时把握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能量事件并从中提取出红色基因,将其转化为育人的素材。二是部分研究人员深入人民群众的力度不够,经院式科学研究的气息仍然存在。红色文化资源既能够反映出党在一定时期的执政理念、价值取向、思想道德境界、行为范式等内容,同时也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能够反映出人民群众的心声。简言之,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红色文化资源诞生的依托。部分研究人员主观上看淡了人民群众在红色文化资源创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能深入群众做调研,等着自上而下的官方指导文件用以开展基础理论的研究,他们是合格的政策解读者,但不是优秀的理论知识创造者。理论研究与育人实践之间的脱节,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数年的学术探索,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也略显成果。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生产力的却不多见。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探讨。从国家层面来看,要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提高全社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可度。这就依赖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率先垂范,积极践行红色精神,继承优秀的红色传统,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的各项事业等。从高校层面来看,要积极制定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践开展的相关顶层设计,如资金统筹、人员配备、奖惩措施等,不能只是在口头上支持,要以实际行动助推育人实践的开展。从育人主体层面来看,要以生为本,让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践贴近现实,做到育人实践有规律地良性运转。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若是不关注大学生的现实诉求,片面充当政治说教的工具,其实践的成效必然式微。因此,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必须要重视新时代大学生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把满足利益诉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突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实关怀,积极疏通大学生的心理症结,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自由全面地发展。
二、形成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合力
恩格斯在深入分析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政治和经济条件交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他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1]此番论述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形成合力坚定了理论基础。2017 年 2 月 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1]“三全育人”理念是新时代高校范围内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最新表述。
红色文化资源是属于全党、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利用其开展育人实践的开展不能只依赖学校完成,更要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从社会教育来看,主要包括社区教育、大学生实习单位教育等。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社会育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积极打造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社会性队伍。如各社区、单位可以筛选出对红色文化资源感兴趣的工作人员,对他们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将他们打造为红色文化资源社会育人的主力军,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及宣传工作的开展奠定组织基础。第二,积极与高校开展横向联动。高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利用节假日或周末开展红色主题的服务类公益活动,社区和用人单位可以对大学生完成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地考评。另外,社区工作者还能够为大学生在开展红色宣传活动、文娱活动等方面提供业务指导。第三,积极邀请社区里的革命老前辈或是英模人物为大学生现身说法。他们是红色基因的“携带者”,是红色优良传统的笃定践行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四,无论是社区还是大学生的用人实习单位,一定要积极营造热爱红色文化资源、践行红色精神的良好氛围。当大学生在假期、周末等闲暇时间走进社会时,若能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和亲眼目睹正能量的高尚行为,都能够熏陶他们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同感。
恩格斯早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文中提到:“像野草一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还能希望他们以后成为道德高尚的人?”[2]习近平曾经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一般来说,亲切和睦、温暖、充满爱心。奋发向上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育。”[4]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就是要积极利用红色家风、家训对晚辈进行思想的熏陶与行为的教化。红色家风、家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道德品行在家庭生活层面的集中体现,对于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优良传统有着积极的作用。利用红色家风、家训开展家庭教育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家庭成员尤其是长辈群体一定要率先垂范,将红色精神以及优良传统融入到为人处事的过程之中,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信友善等等。第二,要以时代的视野适当地为红色家风、家训扩容,及时吸收先进的红色基因并转化为符合自身家庭的相应要求,增强家风、家训的生命力与时代感。
三、建构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的“和合共生”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文化资源的分类形式多样且争论不休,但大部分学者对以“文化”作为分类依据持认同的态度。有学者依据“不同主题”对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也有学者以文化资源的“获取途径”作为划分依据,分为物质实证性文化资源、文字与影响记载性文化资源、传承性文化资源。本课题这里所展望的与红色文化资源一起建构“和合共生”模式的文化资源,需要框定一下范围,便是高校可以用来开展育人铸魂实践的那部分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了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等内容。之所以想要尝试建构起三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类型文化资源的“和合共生”模式,缘由如下:第一,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余类型资源的育人价值同向。无论是何种文化资源,只要被高校采用并且开展育人实践,虽然具体的育人内容会有所差异,但终极指向都绕不开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个目标。第二,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余类型资源可以秉着求同存异的原则,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无论哪种类型的文化资源,都会有其特有的时代诞生背景、内涵、特征及价值等范畴。育人主体们要本着开放的姿态,找寻不同文化资源之间内容的契合点,做到互相“捧场”,提升彼此的认知度。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可以作为平等对话的伙伴关系,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并在一种和谐相处的环境中消除误解。
四、 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的有效利用
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精神激励、价值引领和行为示范三大范畴。从本质上看,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表现为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以及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积极功效,育人价值的最终落脚点是大学生群体。探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的有效利用,也就是反向探讨大学生经过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后所具备的精神面貌对其个体、高校以及红色文化资源本身的作用。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以上是博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的相关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资料,可以随时在本网站查阅,如果想寻找论文写作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