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论文哪里有?本文以中部和沿海地区十二个省份为研究区域,在系统分析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相关理论、测度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从供应链前端、中端、末端三个部分构建了中部和沿海地区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引言
1.6研究创新点
(1)基于跨境电商供应链的特征构建了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根据跨境电商供应链的自身特征,从三个维度:前端供给、中端物流、末端市场出发,科学选取14个指标,构建了跨境电商供应链指标评价体系,以一个新的角度衡量供应链韧性,并使用熵权法赋予指标权重,进而测得中国中部和沿海省份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指数。为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韧性和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测量。
当前关于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使用定性研究方法。本文在供应链韧性水平测算的基础上,选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测量,该模型适用于多种空间数据分析场景,且有助于克服传统计量经济模型因受到线性假设条件约束而导致的探测结果偏差问题。
3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测度
3.1指标选取
由于供应链系统具有复杂性,单一指标难以全面衡量供应链韧性水平。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韧性受到多方因素影响,采用综合指标体系法测度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水平最为科学和严谨。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需要有迹可循,有据可依。
3.1.1指标选取原则
通过文献阅读,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根据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的内涵,构建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科学的评价方法,指标选取要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是供应链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从抵御外部风险、迅速恢复运营等方面来体现的。
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为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基于评价目标选取指标。确保这些指标能够准确地衡量跨境电商供应链的韧性水平。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此外,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备系统性。跨境电商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要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
4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
4.1指标选取
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ASCM)阐述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该协会指出,产业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预先设计好的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传递。这一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经过加工、制造,最终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终端客户。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物流是指商品和服务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包括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物流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商品的供给能力和成本,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桥梁。资金流则涉及到资金的流动和配置,包括投资、融资、支付等金融活动。资金流的顺畅与否,决定了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对经济增长和稳定具有深远的影响。信息流是现代经济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包括市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流的速度和范围大大扩展,对企业决策、市场预测和消费者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知蔡跃洲等已经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视角分析产业链供应链的断链风险问题[71]。同时参考相关文献研究[27][52][72][73],考虑指标的可获得性和代表性,本文具体选择资金因素、市场因素、物流因素和结构因素、科技因素5个影响因素、10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
4.2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科学性,本文选择研究期内2007年、2015年和2022年三年的数据作为研究结果比较,使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的统计年鉴,使用插值法填补缺失值。本文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因变量为各省份的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水平,自变量选取5个维度10个指标,5个维度分别为为资金因素、市场因素、物流因素、结构因素、科技因素,运用SPSS分析软件分别对2007年、2015年、2022年10个影响因子的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导入地理探测器模型中进行单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分析区域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因素。与传统回归模型相比,地理探测器的主要优势表现在:(1)能够检测和量化空间数据、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一致性对结果的影响,具有较为明确的物理意义,因此探测结果更具说服力。适用于多种空间数据分析场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2)该方法在假设方面受到的制约更少,对于目前研究较少的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分析更具包容性,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内生性问题。(3)传统回归可以识别两个因子的交互乘积,而地理探测器可以通过单因子探测和交互因子探测,判断单因子的影响和两因子之间是否存在交互关系,包括相乘关系和其他关系,还可以判断交互作用方向以及强弱[75]。
5结论与建议
5.2建议
根据实证结果,本文认为要提升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韧性水平,要继续关注改善当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特征,更要针对对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有较大影响力的影响因子做出改善,建议如下:
一、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继续保持并提高沿海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水平,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形成合理分工和梯度发展格局。沿海地区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要重点促进跨境电商供应链与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不断提高跨境电商供应链的技术保障。同时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发挥沿海地区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中部地区和其他地区发展,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更大力度的改革,实现沿海地区动能转换与产业转型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沿海区域更要积极通过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更新,承接国内外高技术产业转移,培育形成具有更高国际竞争力的供应链产业集群。保障投入充分的资金、人才以及技术支撑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重点孵化附加值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完善海外仓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打造更高水平的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服务平台。
抓住政策机遇,扩大中部地区跨境电商规模,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畅通内陆地区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供应链通道。积极构建双向开放新体系,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扩大国际循环的范围[27]。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扩大贸易范围,多元化选择贸易伙伴,提高出口市场集中度[76],推进国际合作。继续坚持面向全球开展技术和供应链合作,强化在劳动力成本、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与东盟的互补关系,围绕国际领先市场和目标市场积极布局,进而在国际竞争中实现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赋能稳链、补链和强链。围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主动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链主企业牵引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本土产业链供应链根植性、韧性和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