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提升信息化水平。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对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有直接影响。我国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所以需加快西部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普及率,提高信息化水平。同时政府应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构建高效、及时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供求信息的交流。
第 1 章 绪论
1.4 研究创新点
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寻找到切实可行且具备学术价值的研究方向,可能的创新点在于:
在研究视角上,前人研究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机制的较少,本文根据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对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在成本节约、渠道整合和创新效应等三个方面详细分析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既符合现实生活,又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在研究区域上,现有研究一般是研究重点关注全国和单个省市,对东中西部电子商务发展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的比较少,本文在研究全国基础上还分区域进行研究,比较有新意。
第 3 章 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作用机制分析
3.1 电子商务的成本节约效应
交易成本概念最早是由科斯提出来的。他认为交易成本包含沟通成本、搜寻成本和运输成本等。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会产生交易费用。电子商务的出现可以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这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平台将农户、批发商和消费者紧紧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了可以有效实现产销对接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电子商务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降低农产品流通中的成本。第一,批发商通过大数据智能化系统确定农产品最优库存数量标准,并根据此标准调整自己的数量,这样可以减少仓库保管和库存的费用。第二,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活动需要在买卖双方见面的情形下才能完成,现在消费者直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采购,突破了地域空间限制,可以直接和生产者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是交易中的一大创新。在电子商务平台作用下,农户和消费者的联系和合作更加紧密,降低了沟通成本。第三,农户将农产品进行线上交易时,就降低了对线下店铺的需求,有利于为农户节省店铺租金费用以及仓储费用,从而使农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第四,当绝大部分农产品都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交易时,就会形成规模庞大的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此时农产品资金流和信息流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提升农产品信息利用效率,降低搜寻农产品信息成本,从而提升效率。
第 5 章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评价
5.1 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
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中的商品部分,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经济过程,由农产品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组成,整个过程涉及市场主体、流通载体和物流体系等之间的运作效率以及协作程度。所以研究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首先从市场主体、流通客体、流通载体和流通模式方面来讨论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状况。
5.1.1 流通主体
农产品流通主体指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获得一定收益的个人和组织,不同区域的要素禀赋、流通方式和农产品流通主体是不同的。现代农场的流通主体主要包含批发市场、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民。
农户作为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是流通起点,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表 5.1 显示了我国 2013-2019 年城乡人口数量以及城乡比例情况。体现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
5.2 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
5.2.1 DEA-Malmquist 指数理论方法和模型
TEC 在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可以分为规模效率(SEC)和纯技术效率(PEC) SEC 表示规模效率的变化情况,反映是否在合适的规模状况下投入的生产达到规模经济。SEC>1,表明评价对象规模效率是有所提高的,反之,则是恶化的。PEC 表示评价对象的纯技术效率变化,反映生产技术的有效利用的情况。当 PEC>1 时表明纯技术效率是提升的,反之则是下降的。
利用 DEA 的 Malmquist 指数法将农产品流通效率分解成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水平变化的,从而进一步分析农产品流通效率变化的原因。在模型分析中,分为规模报酬可变模型(VRS)和规模报酬不变模型(CRS)。在现实中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多,规模收益会呈现饱和状态,最终演变为规模报酬递减(王娜等,2016)[60],所以本文依据现实情况使用规模报酬可变模型来进行分析。
本文中农产品流通效率指的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产出和投入的比值。本文在设计指标时借鉴孙剑(2011)提出的农产品流通指标体系,从流通速度、流通效益和流通规模三个方面建立测度体系,从而对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评价。投入指标则考虑劳动力、资本两方面设计,分别选取农产品流通业从业人员、农产品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两个指标。
第 7 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作用。基于 2013-2019 年 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从交易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和发展潜力等选取了 12 个二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衡量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采用 DEA-Malmquist 指数法测度出我国的农产品全要素变化率,最后将二者建立回归模型。基于此,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电子商务呈不断发展和上升态势。就区域而言,东部地区发展速度最快,且远高于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较弱,电商发展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出现东部向西部、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趋势。
(2)从总体来看全国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同时东部和中部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水平变化影响较大。在考察期内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安徽、河南、湖南、海南等省市农产品流通全要素变化指数大于 1,则处于增长状态,其余省份小于 1,则处于下降状态,但下降幅度均在 10%以内。
(3)从回归结果来看,全国电子商务发展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具有提升作用。交通线路长度、农产品市场交易数量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且影响显著。劳动力质量对农产品流通发展具有反向作用。政策环境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从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显著,西部则不显著。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