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论文哪里有?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等研究方法,探讨”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这一研究主题。首先依据在现有的理论与文献研究基础之上,研究电子商务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机理,其次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然后构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测度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实影响,最终依据实证结果提出针对性政策。
第 1 章 绪论
2.1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从而使得经济增长能够持续保持,而且这种扩大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主导产业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向效应。并根据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把经济分为传统社会、”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都挺近阶段、高额大众消费阶段。
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产业间存在的产业关联效应是制造业内部结构转化的原因。他进而将制造的发展分为经济发展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将制造业也按三种不同时期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种不同类型的产业,这些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特点的理论被称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根据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这一比例被称为,即霍夫曼比例。
霍夫曼比例在4 ,6这一区间内,为第一阶段,主要特点为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在1 .5,3.5这一区间,为第二阶段,其主要特点为资本品工业发展快于消费品工业;霍夫曼比例在0 .5,1.5这一区间被称为第三阶段,其资本品工业持续发展与消费品工业大致持平;当霍夫曼比例小于 1 时,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为第四阶段。
电子商务论文
.............................
第 3 章 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机理
3.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分析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往往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低水平向以非农业为主的高水平不断演进的过程;另一方面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资源配置效率、协调能力和利用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最终表现为通过对市场经济活动主体企业产生影响,促使经营者对于生产决策进行调整。已有研究认为:供需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46-47]。
(1)供需结构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社会供需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出发点与立足点,也是拉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往往包含了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能够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蕴意,由此关注社会供需结构的变化,并促使市场主体企业在面对消费者需求变化和行业发展变化中做出决策调整,决策部署最终将落在产业产品上。
在原传统市场上,我国生产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连接度不强。我国在一些重要行业领域主要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这一发展模式有利于资源集中,使得该行业能在短期内培育、扶植起来,但同时易导致该行业集中过度发展,出现供给过剩。而在日常消费商品市场上,生产性企业通过市场考察生产商品并最终在市场出售,对市场需求考察存在片面化与主观化,同时消费者对卖方企业规模、产品特色、质量等信息往往掌握不充分,出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企业与生产者紧密结合成为可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电子商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解决生产性企业”盲产盲卖“的困境。电子商务依靠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与记忆性的特点,由此可以对市场消费者消费及商品查询进行数据记录,使得电子商务平台既是交易平台,也市场数据收集平台。生产性企业可以利用这种更为广泛的数据进行市场分析,从而有力企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产品,更易于精准找到消费群体。二,电子商务构建起信息反馈渠道,利于产业产品优化、升级。电子商务平台构建起的信息反馈平台,解决传统市场上”一锤定音“,消费者可以便捷的对商品、服务进行信息反馈,从而可以成为生产性企业改善方向。
........................
第 5 章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测度
5.1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5.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电子商务的发展涉及到信息技术水平、电商平台建设水平、仓储能力、物流配送水平、网络交易安全性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因此,用简单的单一指标衡量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够全面,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构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建需遵从系统性、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等构建原则以确保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真实性。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在选取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需要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考量。既要体现指标的全面性,又要具有侧重性,选取指标时,要尽可能全方位的选取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及特点。既要有所区分,又要注重内在逻辑,指标之间相互区别,有内在联系,形成能够反映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统一整体。
(2)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科系性原则。结合其实际目的,及其电子商务发展特点,从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发展规模、发展潜力三个方面进行指标体系构建,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现有文献,选取被普遍接受或被广泛使用指标。
(3)可行性原则
指标选择需要注重数据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更为全面,准确的衡量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但目前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统计内容不够细分、不够完善,在选取过程中需要注重数据的可得性、真实性与完善性。
..........................
5.2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结果与分析
5.2.1电子商务发展综合指数
根据熵值法对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进行赋权,赋权结果如表 5-2 所示:
表 5.2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指标权重
5.22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结果分析
根据我国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各地区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较低,但稳定增长。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高,有较大的发展的空间,同时 2013-2018 年我国各省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数值不断增大,2013-2015 年发展速度较快,最近两年发展速度相对放缓,但增长态势依旧显著。
(2)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呈区域性发展,区域差距有扩大趋势。根据2013-2018 年电子商务平均综合发展水平来看,位于前五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均位于我国沿海区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领先城市,享有便利的基础设施与更加合理化、高级化产业结构,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的发展。比较而言,沿海省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高于内陆省市,东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地区差异在逐渐扩大。
..............................
第 7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探讨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二是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影响。
首先探讨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结合已有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研究,本文认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国内供需结构的调整和国内技术水平和创新水平的提升,而电子商务正是通过影响这两大动力,进而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电子商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国内供需结构、技术水平或创新水平:一是电子商务有利于消除市场,增强市场辐射范围;二是电子商务有利于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三是电子商务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性,深化社会分工;四是电子商务加大服务业支撑需求,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五是电子商务有利于减少企业交易费用,增加企业研发投入。
其次采用 2013-2018 年各省份的年度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影响。首先,从发展基础、发展规模、发展潜力三个维度选取了 8 个指标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发现 2013-2018 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东部与中部、西部地区相比,电子商务发展平均水平区域差距有扩大趋势,中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平均水平略高于西部地区,差距相对较小。其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分解为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与质三个方面进行量化,并通过莫兰指数分别对其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的质与量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通过 LM 检验、Hausman 检验、固定效应检验,对模型进行筛选,实证结果显示,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的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质不存在显著影响,且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电子商务仅在中部、西部地区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高,并仅在东部地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