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电力论文范文5篇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9
  • 论文字数:321090
  • 论文编号:el2021061012040322246
  • 日期:2021-06-1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电力论文范文在哪里找?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对高质量的电源有愈来愈强烈的需求,电梯、照明、空调、计算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的接入,导致了低压供电系统谐波畸变的同时,也增加了电力系统中的无功损耗[2]。故而应在电力系统中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来补偿无功功率,如果电力系统所产生的无功功率无法得到精准有效的补偿,一定程度上会对电力系统造成如下不良影响:电网无功功率的不平衡会直接导致电网电压大角度偏移。如果电网电压偏高,不仅会对线路中电力设备的绝缘性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还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如果电网电压偏低会导致接触器、继电器的吸力减小,电动机转动速度减慢、堵转或者无法启动,严重时甚至会损毁电力设备,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电网电压不稳定对照明影响很大,电压低于正常值会使照明光线减弱或者出现闪烁现象,影响用户的日常生活。本文为大家提供了5篇关于电力方面的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电力论文范文一:直流电力线通信阻抗匹配方法及阻抗匹配耦合器研究

 

DC-PLC存在着与AC-PLC类似的问题,例如电力线信道的输入阻抗具有位置和时变特性,导致PLC调制解调器(发射机/接收机)与电力线信道之间存在着阻抗不匹配,降低了信号的功率传输和通信的可靠性。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以“阻抗匹配”为研究出发点,设计适合于DC-PLC应用背景下的阻抗匹配耦合器及自适应阻抗匹配系统:(1)对直流电力线信道的阻抗模型进行研究,针对电力线信道阻抗的频率和时变特性,在传统耦合变压器的基础上,设计一种适用于DC-PLC环境下的窄带DC-PLC可调阻抗匹配耦合器,该耦合器提供多个可供选择的匝数比,并能够根据电力线信道(网络)输入阻抗的动态变化,实现PLC发射机/接收机与电力线信道(网络)之间的动态阻抗匹配,进而提高信号的功率传输,改善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为了减小耦合器的实现成本和体积(避免使用变压器),研究了电力线信道的特性参数模型,并对电力线信道特性参数模型进行简化和等效,简化了电力线阻抗的计算方法。针对可穿戴设备、LED照明控制系统等低压DC-PLC应用,通过无源元件设计了一种实现成本低的窄带DC-PLC带通阻抗匹配耦合器。该带通阻抗匹配耦合器以较为准确的电力线阻抗(而不是平均电力线阻抗)来设计阻抗匹配电路。因此,减小了耦合器的制作成本和体积,并提高了阻抗匹配的准确性。(3)针对单个L型网络存在匹配禁区以及三元(Π型和T型)网络在复共轭匹配条件下元件值没有唯一解,不能满足VPLC复阻抗匹配的要求等问题,本文根据基于谐振和吸收的T型网络复阻抗匹配方法,设计了T型和Π型阻抗匹配网络,并将所设计的T型网络转化成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实现成本低的车载电力线通信T型阻抗匹配耦合器。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1.1研究意义
    1.2阻抗匹配电路设计前的权衡
        1.2.1增益与插入损耗之间的权衡
        1.2.2效率与实现成本之间的权衡
        1.2.3带宽与衰减之间的权衡
        1.2.4阻抗匹配范围与匹配网络结构之间的权衡
    1.3AC-PLC中的阻抗匹配研究现状及其分类
        1.3.1基于阻抗匹配方法
        1.3.2基于可变元件/结构
        1.3.3基于实现成本
        1.3.4基于带宽
        1.3.5基于阻抗类型
        1.3.6基于元件类型
        1.3.7基于电压等级
        1.3.8基于信道类型
        1.3.9基于传输模式
    1.4DC-PLC主要应用领域及阻抗匹配研究现状
        1.4.1车载电力线通信及阻抗匹配
        1.4.2基于DC-PLC的光伏监测系统
        1.4.3基于DC-PLC的LED照明控制系统
        1.4.4基于DC-PLC的可穿戴设备
    1.5DC-PLC与AC-PLC的差异分析
    1.6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低压窄带直流电力线通信可调阻抗匹配耦合器研究
    2.1引言
    2.2窄带DC-PLC可调阻抗匹配耦合器设计
    2.3DC-PLC系统模型及接收机侧最佳匝数比的选择
        2.3.1DC-PLC系统模型
        2.3.2接收机侧最佳匝数比的选择
    2.4数值分析与仿真
        2.4.1数值分析
        2.4.2仿真结果及分析
    2.5最佳匝数比选择的指导原则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低压窄带直流电力线通信带通阻抗匹配耦合器研究
    3.1引言
    3.2DC-PLC系统模型
    3.3电力线特性参数模型的简化及阻抗计算
        3.3.1电力线分布参数模型的简化
        3.3.2电力线阻抗的测量与近似计算
    3.4低压窄带DC-PLC带通阻抗匹配耦合器的设计过程
        3.4.1耦合电路
        3.4.2阻抗匹配电路
    3.5仿真结果及分析
    3.6实物测试及分析
    3.7本章小结
第四章车载电力线通信复阻抗匹配方法及阻抗匹配耦合器研究
    4.1引言
    4.2三元网络实—实阻抗匹配方法
        4.2.1T型网络实—实阻抗匹配方法
        4.2.2型网络实—实阻抗匹配方法
    4.3T型网络复阻抗匹配方法
        4.3.1感性VPLN输入阻抗时的T型网络设计过程
        4.3.2容性VPLN输入阻抗时的T型网络设计过程
        4.3.3T型网络负载Q的选取
    4.4型网络复阻抗匹配方法
        4.4.1感性VPLN输入阻抗时的Π型网络设计过程
        4.4.2容性VPLN输入阻抗时的Π型网络设计过程
        4.4.3Π型网络负载Q的选取
    4.5T型匹配网络转化为一种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的VPLC耦合器
        4.5.1典型的三元网络以及在VPLC中的适用性分析
        4.5.2T型匹配网络转化为一种T型VPLC阻抗匹配耦合器
    4.6仿真结果及分析
        4.6.1感性VPLN输入阻抗时T型阻抗匹配耦合器的性能
        4.6.2容性VPLN输入阻抗时T型阻抗匹配耦合器的性能
    4.7本章小结
第五章车载电力线通信T型自适应阻抗匹配系统研究
    5.1引言
    5.2VPLC系统模型及自适应阻抗匹配系统结构
        5.2.1VPLC系统模型
        5.2.2T型自适应阻抗匹配系统结构
    5.3T型自适应阻抗匹配系统
        5.3.1测量单元
        5.3.2阻抗匹配单元
        5.3.3控制单元
    5.4仿真和性能分析
        5.4.1T型匹配网络的性能
        5.4.2T型自适应阻抗匹配系统的阻抗匹配过程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电力论文范文二:基于博弈论的微电网能量管理

 

本文充分研究分析了电力公司、微网和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微网中考虑了风、光等分布式单元发电功率。通过分析微电网在博弈中的不同地位在微网、电力公司和用户之间进行了建模,通过求解得到了最有利于三方的使微网效益达到最大化的策略,解决了微网能量的分配问题,保证了微网的稳定运行。博弈中利用逆向归纳法、拉格朗日乘数法来求解,最后进行仿真保证了策略的可行性。本文考虑的微网是包括风能、光伏等对环境比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因此用户对微网具有较高大的喜好度,而且微网还可以在主电网电能紧张时与之并网,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本文主要成果如下:考虑了微网中分布式发电单元和储能系统,利用电力公司、微网和用户的收益和成本函数,建立了微网作为主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微网与电力公司共同作为主方优先发布自己的电价,用户作为从方观察到主方发布的电价决定向电力公司和微网的购电量。最终达到博弈均衡求得微网的最优电价和效用值,及用户的最优购电量,从而优化了微网的能量.利用三方收益和成本建立效用函数,建立了微网作为从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此博弈中微网与用户共同作为从方,电力公司作为主方具有先动优势首先发布电价,微网作为从方观察到主方发布的电价信息后再确定自身的电价,用户在收到主方与从方发布的电价信息后决定向主方从方微网的购电量。通过三方博弈达到均衡,得到了微网随电力公司电价发生变化时的最优效用值。最后通过微网作为主方和作为从方来比较。微网作为从方和电力公司之间有双向的信息交流,通过仿真可以看到在微网的最优电价和效用值较作为主方时大大提高,其中效用值提高到了750,较作为主方提高了47%,并且用户的购电量也更快趋于微网的最大发电量,在用户需求电量为110时向微网的购电量达到最大值。
电力论文范文
电力论文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本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微电网研究现状
    1.3博弈论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1.4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微电网系统结构与建模
    2.1引言
    2.2微电网结构
    2.3能源系统数学模型
        2.3.1风力发电
        2.3.2光伏发电
        2.3.3柴油机发电
        2.3.4燃料电池发电
        2.3.5储能系统
    2.4本章小结
第3章微网作为主方的Stackelberg博弈能量管理
    3.1引言
    3.2Stackelberg博弈和Nash均衡
        3.2.1Stackelberg博弈
        3.2.2Nash均衡
    3.3微网作为主方的Stackelberg博弈优化问题
        3.3.1利润函数建模
        3.3.2优化模型
        3.3.3博弈过程分析
    3.4Nash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3.5仿真分析
    3.6结论
第4章微网作为从方的Stackelberg博弈能量管理
    4.1引言
    4.2微网作为从方的Stackelberg博弈优化问题
        4.2.1利润函数建模
        4.2.2优化模型
        4.2.3博弈过程分析
    4.3仿真分析
        4.3.1三阶段仿真
        4.3.2二三阶段仿真比较
    4.4结论
第5章总结与展望
    5.1总结
    5.2展望
参考文献

 

电力论文范文三:基于需求响应的楼宇微网协调控制

 

本文针对于需求响应下楼宇微网协调控制的研究,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发展的一个分支,是从建筑楼宇整体的用电协调控制水平上进行的分析与研究。首先,针对当前楼宇微网的运行结构,本文将电动汽车V2G运行技术、储能/储热与微型燃气轮机发电为后备电源融入到楼宇微网中,参与协调楼宇微网的运行控制。其次,依据用户的用电需求制定微网的协调控制策略,实现对微网内各系统设备的协调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楼宇微网协调控制的发展,凸显了用户参与微网协调控制的互动效果及特点。最后通过采用灵活的协调控制策略维持楼宇微网稳定、有效的运行。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研究了当前建筑楼宇微网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楼宇微网的构成进行模块化的划分,并对各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相应的原理介绍,建立数学模型。(2)针对于楼宇微网及用户侧进行需求响应分析,主要对楼宇微网与电力用户进行参与需求响应能力的研究,简单的介绍了电力用户侧的几种需求响应类型。具体的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需求响应下的特点及作用,并结合楼宇微网的重点电动汽车模块进行了简单的举例分析,剖析了电动汽车用户V2G模式运行下的运行潜力与充/放电需求。(3)制定楼宇微网协调控制策略。结合微网内各模块运行特性,对楼宇微网进行运行模式与各模块运行控制的分析,制定工作执行决策,并分析了楼宇微网的两种运行模式。详细的介绍了对楼宇微网中各模块系统的控制方式。对制定的协调控制策略运行模式进行举例分析,对几种常规下的运行模式采用Simulink仿真进行分析验证。(4)搭建了楼宇微网系统实物仿真验证平台,采用储能双向变流器、磷酸铁锂电池组、RLC可编程负载、固体相变蓄热式电锅炉、光伏模拟器、蓄电池组等现有设备搭建楼宇微网仿真模型,对上述楼宇微网内所划分的各种负荷及微源模块进行模拟运行仿真。通过组态软件搭建好的上位机平台,依据制定好的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对光伏发电输出功率、用户基本负荷、电动汽车充放电与储能/储热等系统的模拟运行。根据平台对控制策略下实验方案的模拟验证与相应的测试分析,证明了该协调控制是可行的。
电力论文格式
技术路线图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建筑楼宇微网研究现状
        1.2.1建筑楼宇微网概述
        1.2.2建筑楼宇微网研究发展现状
    1.3国内外需求响应研究现状
        1.3.1需求响应概述
        1.3.2需求响应研究发展现状
    1.4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建筑楼宇微网架构及部分模块组成
    2.1建筑楼宇微网系统结构与传统运行模式分析
        2.1.1孤岛运行工作方式
        2.1.2并网运行工作方式
    2.2微网各模块组成分析
        2.2.1光伏发电模块分析
        2.2.2储能系统模块分析
        2.2.3储热系统模块分析
        2.2.4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分析
        2.2.5电动汽车模块分析
    2.3本章小结
3楼宇微网及用户侧负荷需求响应分析
    3.1电力负荷需求侧响应基础性分析
        3.1.1基于价格型需求侧响应
        3.1.2基于激励型需求响应
    3.2电动汽车模块V2G模式下需求性分析
        3.2.1电动汽车V2G建模分析
        3.2.2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状态需求性分析
        3.2.3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析
    3.3本章小结
4基于需求响应的楼宇微网协调控制策略
    4.1楼宇微网协调控制管理简介
    4.2楼宇微网协调控制策略
        4.2.1并网运行控制模式分析
        4.2.2并网运行下协调控制策略
        4.2.3孤岛运行控制模式分析
        4.2.4孤岛运行下协调控制策略
    4.3楼宇微网重点模块控制策略
        4.3.1光伏发电控制
        4.3.2储能系统控制
        4.3.3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控制
        4.3.4电动汽车V2G控制
    4.4楼宇微网协调控制仿真及分析
        4.4.1并网运行状态下“低谷电价”时段模式2运行仿真
        4.4.2并网运行状态下“平电价”时段模式4运行仿真
        4.4.3并网运行状态下“高峰电价”时段模式3运行仿真
    4.5本章小结
5楼宇微网系统实物仿真验证平台搭建
    5.1实验平台简述
    5.2上位机设计
    5.3搭建实验平台与测试
    5.4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电力论文范文四:建筑配电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设计

 

本文设计一种以二极管箝位型三电平拓扑为SVG主拓扑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对其建立了基于abc坐标系和dq变换下的数学模型。采用改进后适用于电压畸变的qpii无功电流检测法进行无功电流的检测,设计鲁棒性强,易于操作.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模拟仿真平台并且基于STM32F407IG芯片搭建实验平台,对本文总结如下:(1)明确了系统的整体要求和技术指标,设计完成了针对建筑配电侧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2)本文设计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补偿效果上达到预期要求,可以实现稳定线路末端电压、有效改善三相电路不平衡的现象、提升配电侧的功率因数。(3)从提升电能质量的角度来分析,本设计装置可以做到无差补偿,相对传统的投切电容组补偿,无论是精度还是速度上都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具有更好的柔性特性,对建筑配电系统配电侧无功功率的补偿效果更加理想。(4)本文设计的静止无功发生器响应时间约为0.05s,补偿后直流侧电压保持稳定,幅值波动在系统允许的误差范围(1%)之内,能够满足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的要求,结合仿真结果说明本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并且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本装置能够稳定运行的前提是电力系统三相平衡的理想状态下,同时所有开关和元器件均为理想工作状态,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因为三相不平衡,使用环境恶劣导致元器件处于非理想工作状态时,可能会使得本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情况。由于上述因素,在硬件实现阶段对系统元器件的选取要更加严格,尽量选择优质且鲁棒性好的元器件,对于控制策略也需要针对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无功补偿技术发展现状
    1.3SVG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SVG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SVG控制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本章小结
2动态无功补偿理论及方法
    2.1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2.1.1SVG简介
        2.1.2SVG基本工作原理
        2.1.3SVG无功补偿装置的三种运行模式
    2.2SVG拓扑的选择
    2.3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分析
        2.3.1SVG无功补偿装置数学模型建立
        2.3.2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
    2.4SVG的无功电流检测法
        2.4.1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原理
        2.4.2p-q无功电流检测法
        2.4.3i_p-i_q无功电流检测法
    2.5本章小结
3系统总体设计与算法设计
    3.1系统总体设计
        3.1.1系统结构
        3.1.2主控系统设计
    3.2系统各控制模块设计
        3.2.1PI控制器设计
        3.2.2锁相环设计
        3.2.3电流内环控制设计
        3.2.4恒电压外环控制设计
        3.2.5恒功率因数外环控制系统设计
        3.2.6直流母线电压外环控制系统设计
        3.2.7单元均压控制系统设计
    3.3本章小结
4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软、硬件设计
    4.1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4.2元器件选型
        4.2.1STM32F407IG控制芯片
        4.2.2功率器件选型
    4.3采样电路
    4.4辅助电源电路
    4.5保护电路
    4.6IGBT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
        4.6.1IGBT驱动电路设计
        4.6.2IGBT保护电路设计
    4.7软件设计
        4.7.1主程序设计
        4.7.2采样程序设计
        4.7.3PWM程序设计
    4.8本章小结
5基于Simulink的补偿仿真模型分析
    5.1仿真工具MATLAB/Simulink简介
    5.2SVG仿真模型参数设计
        5.2.1直流侧储能电容选择
        5.2.2LCL滤波器参数设计
    5.3SVG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5.4SVG系统仿真模型在负载平衡条件下的仿真
    5.5SVG启动冲击电流的抑制
    5.6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6.2展望
参考文献

 

电力论文范文五:抚顺地区继电保护设备远方操作系统设计与应用

 

本文设计的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是基于抚顺地区电网的现有运行调控操作实际需要,基于国网公司各层级专业管理部门的规范、标准和反措要求,在调度端和厂站端各厂家设备的通信上采用了可通用的通讯规约,对于远方投退功能软压板、远方修改保护定值和远方调整定值区的实施方案做出设计。采用数据模型文件自行建模并且采用人工维护的保证方式,先由系统对定值数据依据数据模型进行符合性判断,根据差异程度不同上报告警或提示错误,交由主站端自动化专业维护人员处理,使用系统减少了变电站日常的维护量,提高了变电运维的工作效率,是调度专业操作的强大支撑。远方操作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是远方操作功能的实现,操作过程中保护运行的稳定性是设计需考虑的基础问题,本文设计了周密的防误操作的双确认机制,规定了严格且规范的操作步骤,在命令和数据传输中也进行了报文校核。严格限制了调度端操作人员、厂站端运维人员的操作权限。在远方修改保护定值和远方调整定值区过程中对定值进行模型校核,在调度端与继电保护数据库存储模型进行比对,比对合格才可完成后续操作。本文设计的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已在抚顺地区电网完成试运行,经部分厂站运行情况良好未发现风险,建立并完善了远方操作的工作流程,建立了继电保护数据库,通过流程设计提高了调度专业和现场运维各专业的工作配合度,推动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程度。根据现有使用的数据,本文设计系统可以稳定的完成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进行远方投退功能软压板、远方修改保护定值和远方调整定值区的工作,极大提高现场运维的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下一步会加大推广力度,实现在抚顺地区电网的全面使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的实现机制分析
    2.1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的功能分析
        2.1.1保护定值修改机制
        2.1.2保护的复位机制
        2.1.3保护的定值区切换机制
    2.2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2.2.1国网公司的远方操作使用规定
        2.2.2厂站端设备的适用性分析
        2.2.3厂站端监控系统的适用性分析
        2.2.4软件功能应用需求分析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继电保护设备远方操作系统设计方案
    3.1继电保护设备远方操作系统架构
        3.1.1总体结构及各组成部分
        3.1.2网络安全威胁及防护设计
        3.1.3远方操作的“双确认”设计
    3.2通信规约的扩展与应用
        3.2.1104规约的扩展使用
        3.2.2远方切换定值区的规约使用
        3.2.3扩展104规约使用功能分析
    3.3调度端远方操作系统的功能开发
        3.3.1调度端远方操作系统的架构与功能
        3.3.2继电保护设备定值模型维护
        3.3.3投退功能软压板的功能设计
        3.3.4切换定值区的功能设计
        3.3.5远方修改定值的功能设计
    3.4远动机的功能开发
        3.4.1远动机的功能及架构
        3.4.2远动机技术及改造需求分析
        3.4.3远动机定值项调整技术
    3.5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开发
        3.5.1保护装置的远方操作流程设计
        3.5.2保护装置的闭锁时间和运行时间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继电保护远方操作系统的试点应用
    4.1变电站设备配置
        4.1.1变电站设备配置基本信息
        4.1.2远方操作系统厂站端验收项目
    4.2系统使用流程设计
        4.2.1定值流转阶段
        4.2.2远方操作阶段
        4.2.3报告阶段
    4.3系统的实际应用实例
        4.3.1远方投退功能软压板实例
        4.3.2远方修改定值实例
        4.3.3远方修改定值区实例
    4.4远方操作系统应用效益分析
    4.5远方操作系统重点技术分析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