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控制权配置视野之上市机构股权激励效用概述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7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505291947436571
  • 日期:2015-05-2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作为剩余索取者拥有不完全契约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公司决策权。但是在现代企业中,股东将公司大部分决策权委托给了董事会,除了保留公司重大决策权,比如投票选举公司董事、修改公司章程等,使企业能更快速地依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调整,增强在同类企业中的竞争力,发挥规模化生产的优势。而企业的董事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只保留了公司重大事项决策权以及经理的监督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雇佣等的直接决策权授予了经理层。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聘用拥有专业知识的职业经理人,以提升公司的价值,并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公司的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都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分别掌握着公司三个不同维度的控制权,因此公司内部的控制权主要配置在股东、董事会及经理层三个层面。公司的决策权被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合并掌握着,其中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股东大会决定公司经营管理重大事项,董事会是企业的重要决策机构,而经理层则掌握着决策执行权,股东大会的权利基础是由股权比例决定的,因此,股权比例决定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三个层面的权利分配。事实上,经理层并不是剩佘索取者不拥有剩余索取权,但在现代企业里经理层拥有了足够的控制权,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经理层会利用充分的控制权满足自己的私人利益损害股东利益,即代理成本。为了降低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让经理层参与公司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效机制,赋予经理层一定的股权,让经理层参与公司剩余索取权的分配,便应运而生。
………


1.2研究意义
西方大量企业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釆用了股权激励模式对经理层进行激励,从西方国家股权激励的的实践结果可以发现,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股权激励运用得当就能起到长期激励的作用,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相反,股权激励运用不当便会带来道德风险,管理层利用股权激励为自己谋私利,产生一些消极效应。总体而言,国内外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股权激励实施效应展开研究:一方面是研究股权激励的正面效应,这曾是股权激励效应的主流研究方向,国内外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则研究股权激励的负面效应,目前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上述两方面的研究,涉及控制权的文献,均是将控制权作为控制变量,并单独衡量某一方面的控制权的影响,而从控制权配置角度来研究股权激励实施效应的文献则寥寥无几,因此系统地研究控制权配置特征及控制权配置模式对股权激励偏好行为的影响,来反映股权激励的实施效应是很有必要的。公司控制机制由作为外部控制的控制权市场和作为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控制权配置共同构成。但是国内外文献中有关控制权的研究,无论理论还是实证均以作为外部控制机制的控制权市场为主体,有关内部控制机制的控制权配置研究的较少。本文将深入控制权内部,对控制权配置进行研究,从控制权在股东、董事会及经理层三个层面的配置研究控制权配置特征,并结合上述三个维度的控制权配置构建控制权配置综合模型,为系统研究控制权配置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框架。股权激励作为减少代理成本的激励机制,是通过赋予经理层一定股权,让经理层拥有剩余索取权,使经理层和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但当股权激励与不同控制权配置模式相匹配时,则会出现不同的激励效果,若股权激励与控制权配置恰当,股权激励就能发挥其激励效果降低代理成本,若控制权配置不当,股权激励便会成为经理层寻租的工具。因此,从控制权配置角度研究股权激励的作用机制,可以为规避上市公司盲目实施股权激励提供理论参考。
…………


2.文献综述


2. 1控制权配置相关研究
企业控制权配置实际是把终极控制权、决策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的权能在股东、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进行有效分配和组合的过程,构成企业控制权配置的核心和基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别由所有者和经营者所控制,因此企业控制权的分割与配置成为公司治理的必然。现有研究中的相关提法虽有差异,但多数研究都比较认同控制权的多层次理论;一般认为企业控制权包括现金流权、一般控制权和核心控制权三个层次,其中核心控制权是一种或然权力,其状态决定了一般控制权的配置。研究显示,控制权的拥有和行使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持股比例决定名义控制权,而管理者往往掌握企业实际控制权;王季(2009)通过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三个核心主体控制权配置类型的划分和整合,提出18种公司控制权配置类型,并分析不同控制权配置类型的公司治理效率;徐细雄,刘星(2012)从控制权视角考察了企业核心控制权、一般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交互关系。
……….


2. 2股权激励相关研究
股权激励(Stock Option Incentive)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认同和推广,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公司希望通过股权激励将高管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长期利益结合,避免高管行为的短期化倾向,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相关文献主要从委托代理理论(Morgan &Poulsen, 2001)、剩余索取权理论(Alchianetal., 1972)及人力资本理论(Schultz,1961)等视角阐述了股权激励的实施动机,而相关研究(Hideaki etal.,2005; Marciaet al., 2008; Angie, 2009;宋增基,蒲海泉,2003)也发现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可能有相关关系,且资本市场对股权激励计划具有一定的积极反应。不少研究显示,股权激励本身也可能属于内生变量,公司的规模、所属行业、发展阶段、内部治理机制及内外部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股权激励效应。文献主要有两种观点:公司价值决定经营者持股水平,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相互影响。公司自身的各种特性,包括规模、风险、成长性等因素都会显著的影响到股权激励的实施。Himmelbergetal. (1999)发现公司规模、研发投入水平及公司特有风险对管理层持股水平具有负向影响,而营业收入则有正向影响;Milleretal. (2002)认为股权激励的实施规模和程度,特别是在薪酬契约中的比例与公司本身的风险程度密切相关。
………..


3.理论分析......... 35
3. 1控制权配置主要层次......... 35
3.1.1股东层面控制权配置 .........35
3.1. 2董事会层面控制权配置......... 36
3.1. 3经理层面控制权配置......... 37
3.1.4公司控制权配置综合模型......... 38
3. 2股权激励效应主要表现......... 39
3.2.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特征......... 39
3.2.2股权激励的长期业绩效应......... 42
3.2.3股权激励的短期市场效应......... 45
3.2.4股权激励效应的应用约束......... 46
3.3控制权配置模式对股权激励效应的影响......... 49
3. 4本章小结......... 53
4.控制权配置对股权激励偏好的影响.........   55
4.1研究假设 .........55
4. 2研究设计......... 60
4. 3描述性统计......... 67
4.4实证分析......... 72
4. 5本章小结......... 81
5.控制权配置对股权激励短期效应的影响......... 83
5. 1股权激励效应的度量......... 83
5. 2研究假设 ......... 85
5.3研究设计......... 87
5.4描述性统计......... 91
5. 5实证分析......... 93
5. 6本章小结......... 93


6.控制权配置对股权激励长期效应的影响


6.1研究假设
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所有者按照其所持的公司股份比例享有相应旳收益权,同时依据“资本多数决”的决策规则,可以通过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行使其表决权,最终形成有效的企业决策。一般来说,股东大会决策中只有出席股东大会股东表决权的多数通过才能生效,多数指赞成股东持有的股份超过半数的绝对多数以及在持股不足半数的相对多数,表决权的核心是大股东的支配性地位。事实上,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大小是由其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决定的。一般来说,虽然单个股东所拥有的表决权与其所持有的股份数量成正比,但是并不一定对企业具有控制性影响,只有当其持有股份比例达到法定的关节节点以上时,其表决权才能具有相应的控制性特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拥有对公司控制权,更容易引发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有利益冲突和认知冲突(周仁娟,高开娟,2012) 34。Hart (1995)研究发现,当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1时,存在利用投票权提高自身利益以及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等自利行为。大股东这种自利行为与管理层股权激励所追求的目标相冲突,将会影响管理层决策的制定及实施,降低股权激励效果;Burkart (2003)研究发现,大股东获取私有收益必须通过与管理层的合谋完成,并且通过建立大股东与管理层合谋模型,证明了大股东与管理层合谋侵害小股东利益现象;潘泽清(2004)构建博弈模型,证明了大股东与管理层合谋现象降低了企业业绩水平。合谋情况下大股东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甚至出现大股东与管理层相互掩饰窃取小股东利益,导致股权激励效果不佳。认知冲突是指管理层受到与企业业绩挂钩的激励后,管理层非常关注决策的正确与否,当管理层与大股东之间对决策存在不同认知时,对决策正确性充分关注的管理层不会与大股东达成妥协,即使达成妥协,决策旳执行力度也会降低(Eric Vanden Steen,2005)。这种管理层与大股东极度紧张的关系不利于股权激励效果的实现。因此,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股权激励效果越差。#p#分页标题#e#

……….


结论


本文首先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三个层面对控制权配置进行划分,并结合三个层面提出控制权配置综合模型,对控制权配置与股权激励偏好及股权激励效应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然后使用深市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2年的最新数据,分别从大股东特征、董事会结构及总经理状态三个方面,实证检验控制权配置特征与股权激励偏好的影响,并对股权激励偏好最强的控制权配置模式进行检验;最后以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深市公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的公司为样本,从大股东特征、董事会结构及总经理状态三个方面,实证检验控制权配置特征与股权激励效应的影响,并对股权激励效应最优的控制权配置模式进行检验。主要的结论如下:
(1)理论分析显示,独立或制衡的董事会,内部出现权力的制衡,外部体现权利的独立,是公司效率相对有效的治理模式,股权激励效应最高。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30%,经理层由董事会选举产生,不由大股东控制时,将会出现最佳的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三权分控与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此时.由于权利制衡的强化,会不断的挤压各权利主体实施单独寻租的空间和能力,各权利之间的制衡使得股权激励效应最高。
(2)股权激励方案公告能够产生积极的市场反应,但是公告前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况。说明市场能够识别股权激励消息的公布,并产生积极的市场反应,但是由于存在内幕交易现象,使得股权激励消息提前泄露。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