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财务危机预警就是通过建立一个适合企业运营发展的有效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分析,及时告知管理者企业出现的问题。而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企业的一些财务数据及报表资料,运用相对应的数据化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的一个系统,在预测的同时,分析研究出现财务状况的原因,发现在企业的营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醒高层管理者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的财务分析系统。目前来看,我国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西方财务危机预警理论的很多方面。由于在我国的上市企业中,制造业公司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此我国绝大多数学者,在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分析时,主要面对的企业是制造业上市企业。因为道路客运企业在我国交通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状况,尤其是近年来运输行业整体的快速的发展趋势,体现出了道路客运企业专属的行业特征与其自身独特的财务特性。而传统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对道路客运行业的适用性不强,在具体应用时出现很大偏差。因此,专门进行道路客运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无论在理论上、实务中还是对社会的发展状况的影响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财务预警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中期的西方,到了 20 世纪后半叶公司林立,企业危机形态更是复杂多样,危机爆发的频率越来越高。随着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危机出现的周期越来越短,财务危机预警也越来越受重视,财务预警的研究也显得越发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出现了大量公司,但是每年又有大批公司消失,西方学者开始关注这些破产企业,并从中发现财务危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而引发了对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深入探索。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西方学者从定性和定量两种思路出发提出了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的不同方法和模型。定性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以标准化调查法、管理评分法和四阶段症状法为代表,从定性方面对财务危机进行预警,由于这些预警方法受个人影响较大,主观性过强,学者的研究开始逐渐转向定量模型的研究。伴随着数理统计的发展,关于财务预警的定量分析逐渐发展并不断完善。线性模型包括一元模型和多元模型,Fitzpatrick(1932)[1]对公司财务指标进行逐一分析,寻找能够显著区别财务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的指标,这种思路的特点就是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只分析单个指标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股东权益/负债和净利润/股东权益这两个指标在正常公司和财务危机公司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这也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元模型。Beaver(1966)[2]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立面分析、两分法检验及一元预测模型的研究方法和概念,并以 79 家企业作为样本,结合 30 个财务指标进行一元判定分析。
…….
第二章 财务危机预警理论概述
2.1 财务危机的界定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它是指由于财务上出现状况而导致整个企业经营状况不良甚至发展为经营失败的一个动态过程。一个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往往表现为收入下降,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降低,现金流逐渐减少,企业慢慢丧失对到期债务的偿付能力,最终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因此,财务危机的本质特点就是企业因失去现金流而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Beaver(1966)在研究中,将破产清算、延迟支付优先股股利、银行透支和无力偿还债券四种情形定义为财务危机。Deakin(1972)在研究中将财务危机定义为破产、丧失偿付能力或资不抵债被清算。Carmichael(1972)则将财务危机的具体表现概括为低流动性、权益不足、匮乏资金和拖欠债务四个方面。George Foster(1986)在他发表的《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中指出,财务危机指的是企业出现严重的资产折现问题,从而迫使企业在经营方式或存在方式等方面做出改变。Ross(1999)[36]在研究中从企业失败、法定破产、技术破产、会计破产四个方面来定义财务危机。从国外学者对财务危机的定义当中,可以看出都破产被视为企业财务危机的标志之一。一般而言,破产是企业整体经营失败的最终结果,是财务危机最严重的形态。因此,财务危机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破产,即财务危机是企业破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西方学者还提出了许多关于财务危机的其他表现形态,从企业的经营、债务、资本、权益等多个方面定义财务危机的概念。
………
2.2 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可行性
财务危机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盈利或者亏损,有的企业盈利却依然面临财务危机,有的企业亏损却财务状况良好,因此财务危机预警不能只关注盈利能力,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综合进行评价。对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就是以企业具体财务报表信息为基础,选取一些敏感性程度高的指标建立预警体系,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动对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状况随时监控和预测警报,使管理层能够有所准备,提早做好防范措施。之所以能够通过分析具有显著性的财务指标的变动来预测财务危机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财务指标内在包含的企业经营信息,另一方面是财务危机本身具有渐进性的特点。这两个原因使以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预测企业财务危机成为可能。财会理论认为: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各个财务指标所提供的信息能够综合反映一个企业的现实财务状况和近期经营成果,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成果能够在这些指标上得到直观的展现。对使用者(管理者、投资者或其他)而言,通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比率和比较分析就能了解企业具体财务情况,如通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指标得出企业流动比率,该比率较直观地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企业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已知的话还能计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用以了解企业的资产利用情况和长期偿债能力。报表分析能够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效益状况、持续发展能力和实际运营状况等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这些方面的能力研究综合得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价。因此,之所以能够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就是因为财务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管理状况,对财务指标进行单项和综合研究,实际上都是在全面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
……
第三章 道路客运企业现状及财务风险因素识别....18
3.1 广东省道路客运企业的发展现状.... 19
3.1.1 广东省道路客运市场情况概述..... 19
3.1.2 广东省道路客运企业现状....... 20
3.2 道路客运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3.2.1 道路客运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21
3.1.2 道路客运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22
3.3 广东省道路客运企业财务风险因素识别..... 23
3.4 本章小结........ 26
第四章 基于熵理论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 27
4.1 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总体框架....... 27
4.1.1 模型构建的目的..... 27
4.1.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8
4.1.3 模型构建..... 29
4.2 广东省道路客运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设置........ 29
4.3 基于熵理论的财务危机预警实证分析........ 34
4.4 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37
4.5 本章小结........ 42
第四章 基于熵理论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及研究——以广东省道路客运企业为例
4.1 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总体框架
在财务危机预警领域中学者研究主要对象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样本容易获取,财务数据经过会计事务所审计可信度高,危机公司特征也相对明显,而非上市公司由于具有数据获取难度大,会计信息人为失真可能性高,危机公司难以区分的特点,很少有学者进行研究,且已有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财务危机预警理论方面,很少有学者采用非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广东省道路客运企业中的非上市公司,构建基于熵理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为了从财会方面对道路客运企业进行预警。模型构建以传统财务预警模型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道路客运企业的行业特点加以改进,建立更加合适的预警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采用道路客运企业的财务报表、会计数据等与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密切相关的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构建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财务指标波动进行分析,提早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或隐患,企业经营者能够利用所建立的预警模型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据此了解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风险状况,从而对企业经营进行预警,在危机发生前或者萌芽期将其扼杀,化解风险。
#p#分页标题#e#
……..
结论
论文通过对财务危机预警领域现状进行梳理,比较分析了线性回归模型、离散型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在该领域的应用及不足,随后,对熵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本质特征进行了论述,指明在财务危机预警领域使用熵理论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对道路客运企业财务危机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找出 12 个影响企业财务危机风险的财务指标,围绕企业偿债能力、财务效益、资产运营及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建立道路客运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指标体系,并结合广东省 40 家道路客运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给出 12 个指标的权重值和 40 家企业的综合负熵值,验证了熵理论在财务危机预警领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本文中通过分析道路客运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警源,选取相关指标建立道路客运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选取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各指标的熵值和权重,并以此给出企业的综合负熵值。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该模型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一旦企业出现综合负熵值低于合理水平或者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波动,经营者应该提高警惕,尽可能早的消除隐患。众所周知,财务危机管理对管理者来说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性工程,想要有效地降低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动态地分析及预防财务风险。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