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倏忽三十多年,纵观代写论文民营企业盛兴忽衰,有的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甚至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有的举步维艰,销声匿迹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世人皆知,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是每个企业永恒的梦想,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来说更是如此。既然现代企业制度己经趋于成熟,民营上市公司是否就应该打破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摆脱中国社会特有的“家文化”伦理基础,彻底地摆脱家族企业的阴影呢?众多学者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例如:美国《商业周刊》(2006)对入选S&P500Index(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公司近10年的表现进行了调查,结论是家族企业的表现明显优于非家族企业,与目前时髦的公司治理理论背道而驰;无独有偶,MeD。nough(1999)比较了220家企业的资金结构和运作方式,证实由家族创立并控制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利益空间和更高的增长率。我们也不难注意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有着家族烙印的民营上市公司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着,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500强企业中,40%的上市公司由家族所有或经营,沃尔玛、福特、丰田、索尼、奔驰、菲亚特……这些声名显赫的家族企业不绝于耳。
在我国,民营企业投资只占我国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5%,但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600k;与此同时,自1992年6月2日第一家民营企业一一华源实业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交易到2008年底,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己达562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约35%,成为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交叉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人文条件和经济条件,是我国经济发达、开放度高、综合实力强的地区之一,其成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长三角地区只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60/0的人口,却创造了占全国20%的国内生产总值、25%的财政收入和30%的进出口总额。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长三角地区涌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内的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为民营上市公司的新一轮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我国证监会(2001)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这是我国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规范的大胆尝试,对民营上市公司更具指导性和启发性。由于我国社会普遍存在“家族主义”和“泛家族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以及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等,总体来说,我国立法对于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还是保留了相当的弹性。目前,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民营上市公司都处于家族治理和现代公司治理的临界点,只有家族治理的强弱之分和现代公司治理的程度之别,没有本质的区别。方太集团掌门人茅理翔立下任人唯贤的“死规矩”,希望走出家族束缚,但直到上市也不得不承认“不搞家族制不行”。改革开放至今,国营、集体企业在中国的吸引力是不容质疑的,动用家族成员是企业保证初期的人力资源需求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创业者己积累了相当的管理经验,甚至很多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但在情感、道德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大多数民营上市公司仍然摆脱不了家族的影子。
与此同时,财务绩效是目前最直接、最客观的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时期内财务运行状况和结果、揭示其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和成长空间的有效工具,通常情况下,以财务指标的形式出现。财务指标是指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具有直观性和针对性的特点。民营上市公司通过对三大报表的披露,使各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的情况。因此,基于财务报表的财务绩效评价,反映了企业的投资收益与风险,决定着民营上市公司能否吸引投资;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等级,决定了企业能否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反映了企业的成长潜力和战略方向,决定了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随着民营上市公司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入,治理结构的变革也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揭示了治理结构各变量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明显的影响。目前,针对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很少,因此本文测量研究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联性,达到完善治理结构和提高财务绩效的目标,有深刻的现实背景。
2文献回顾
2.1核心概念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概念。尽管关于民营企业的概念界定问题,目前仍在广泛的争论和探讨,但大致存在三种从不同角度的代表性的观点:第一,所有制视角,非国有企业即为民营企业。该观点认为,民营企业的界定应以所有权的归属为依据,是与国有企业相对应的概念范畴,即当一个企业非国有就可以认定为民营企业。第二,经营者视角,私人掌握经营权的企业即为民营企业。该观点认为,民营企业的实质在于实际的经营控制权,凡没有政府直接干预的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企业均属于民营企业的范畴。第三,产权使用人视角。以上两种定义尽管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忽视了企业经营剩余索取权的问题。这种观点认为,当企业的产权使用人是普通的“人”(即社会经济人),而不是政府或政府代表时,就可以界定为民营企业。这样民营企业的实质是在不改变原有产权关系的前提下,由产权使用人独立自主地经营管理企业,即产权使用人拥有经营决策权、资产处置权、劳动用工与报酬分配权。参考以上三种观点,本文所要讨论的民营企业即民有企业,其基本特征是产权由自然人或社会法人(民营法人)所有,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完全由自然人或社会法人(民营法人)组成的民营企业;二是由自然人或社会法人(民营法人)直接或间接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可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筹资,广泛地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从而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将公司股票在交易所公开上市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而在上市之后,民营上市公司一般会脱去家族企业的外衣,以公众公司的形象出现,但仍有很多民营上市公司保留了家族治理的特点。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概念界定,目前理论界仍未达成一致,但基本可以概括为四种观点:第一种,制度安排说。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指对董事会结构和股东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是指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制度安排。第二种,组织结构说。公司治理结构是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三者形成的制衡关系。第三种,相互作用说。公司治理结构实际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基本机制,由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阶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构成。第四,决策机制说。这种观点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公司非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
3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理论...................... 32-44
3.1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模式..................... 32-35
3.1.1 美英治理模式的特点概述 .....................32-34
3.1.2 德日治理模式的特点概述 .....................34
3.1.3 东南亚治理模式的特点概述 .....................34-35
3.1.4 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对中国的启示..................... 35
3.2 长三角地区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35-40
3.3 长三角地区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40-44
4 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 44-61
4.1 实证研究框架与假设 .....................44-52
4.1.1 实证研究框架设计 .....................44
4.1.2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44-46
4.1.3 研究变量的选择 .....................46-48
4.1.4 研究假设的提出 .....................48-51
4.1.5 研究模型的建立 .....................51-52
4.2 描述性统计结果..................... 52-53
4.3 实证结果分析..................... 53-61
5 改进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建议..................... 61-65
5.1 有关股权结构的建议..................... 61-62
5.2 有关董事会结构的建议..................... 62-63
5.3 有关激励方式的建议..................... 63-65
结论
根据本文的规范性研究和实证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1)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可以提高财务绩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通过回归分析的结论可知,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对治理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除了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以外,其他治理结构指标均与财务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通过合理地调整治理结构可以促进财务绩效的提升。#p#分页标题#e#
(2)完善股权结构,有利于提高财务绩效具体来说,提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鼓励更多的股东参与董事会,有利于提高财务绩效。尽管有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指出,分散的股权结构有利于上市公司提高治理效率,但从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分散的股权显然并不适合长三角地区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目前来看,较高的股权集中度不仅没有影响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有利于财务绩效的提高。与此同时,参与股东大会的股东总人数越多,说明更多的股东会积极关心或影响公司成长,而非“用脚投票”。鼓励更多的股东参与董事会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还有利于提高财务绩效。
(3)完善董事会结构,有利于提高财务绩效具体来说,扩大董事会规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有利于财务绩效的提高。作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尽管被家族或个人控制,但仍发挥着积极作用,董事会规模扩大,可以为集思广益,提高董事会的治理效率,从而有利于财务绩效的提高。独立董事的存在有助于制衡控股股东,监督经营者,维护所有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能为董事会提供客观判断,从全体股东利益出发,监督和监控公司管理层。但由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完善,这些作用无法体现,因此盲目增加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并不能提高财务绩效,反而会流于形式,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应从保证独立董事独立性和完善独立董事市场等方面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从而使独立董事发挥作用,促进财务绩效的提升。董事会会议次数适当增加,可以保证有效监督高级管理人员的治理行为,对民营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控,与此同时,可以促进董事关心企业发展,集思广益。因此,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有利于财务绩效的提高。
(4)完善高级管理人员激励方式,有利于提高财务绩效具体来说,提高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引入股权激励制度,有利于提高财务绩效。尽管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激励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但不容否认的是,薪酬仍然是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的重要手段,有着其他激励手段无法取代的效果。目前民营上市公司的激励形式比较单一,非家族成员的持股比例低,没有建立起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使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调动员工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家族上市公司应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建立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
参考文献
[1]M.C.Shanker&J.H. Astraehan .Mythsand Realitieshttps://www.51daxielunwen.com/cwglxnlw/ Family Business Contri butionsto the USE eonomy[J]Family Business Review,1996(vol19No.2)
[2]张厚义.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No.6[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2005
[3]曼柯•奥尔逊(美).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陈郁译)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Adolf Berle&Gardiner Means.The Modem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M].1933:301-411
[5]杨浩.现代企业理论与运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81-89
[6]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王彦华译)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16-207
[7]袁涌波.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2005
[8]王奇杰.基于公司治理的管理审计探讨[J].财会通讯,2005年5月
[9]李静.中小板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7
[10]周雪飞.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风,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