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润的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演进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企业制度变革而形成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更加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区分为“股东至上”模式和“共同治理”模式,这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管理决策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也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目标的三种主要观点
(一)利润最大化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学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企业在经营决策时,运用的量本利分析、因素变动分析、敏感系数分析均是建立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之上,通过这些分析,企业才能明确地知道该在哪些方面加强经济核算,降低产品成本,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进行多样化经营。企业资产存量的重组和增量的优化配置及其企业的兼并和分立,也是遵循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但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暴露出其不足。如由于没有考虑利润与风险的配比,往往使企业财务管理者因盲目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而导致长期利润很低甚至为负数。同时,利润最大化也没有考虑取得利润的时间价值因素,尽管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利润绝对数较高,但除去通货膨胀和机会成本之后,实际利润却很低甚至为负数。虽然,利润最大化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财务管理中得到了一些发展,如在考虑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考察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帐款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等。但是,由于这种目标的固有缺陷,将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仍是不足取的。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目前中西方财务管理学界比较公认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所谓“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是指企业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合法的经营,使企业的净资产不断增值,使企业所有者的财富达到最大的程度,使每股收益最大。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较,无疑是进了一大步。它不仅克服了其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等缺点,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资本保值与增值的要求。但是,也存在着下列缺点: #p#分页标题#e#
第一,“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一个十分抽象而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从非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才能确定,因而难以准确地予以确定。再从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虽然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显示,而股票价格的高低实际上不可能反映上市公司股东财富的大小。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管理人员所把握。
第二,由于上市企业大都相互参股,其目的在于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或者说,法人股东似乎并不把股价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追求的唯一目标。
第三,“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如债权人、经理人员、内部职工、社会公众等所希望的利益目标发生矛盾。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具体内容包括:1)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2)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3)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4)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5)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6)关心客户的利益,在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上有较高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顾客的要求,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7)讲求信誉,注意企业形象的宣传;8)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
“股东财富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转变是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又一次飞跃:
第一,“企业价值最大化”扩大了考虑问题的范围。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职工等等,对企业的发展而言,缺一不可。“股东财富最大化”容易仅仅考虑股东利益,忽略了其他关系人的利益。
第二,“企业价值最大化”注重在企业发展中考虑各方利益关系。如果把企业的财富比做一块蛋糕,并分属于企业契约关系的各方———股东,经营者,债权人,职工等等。从逻辑关系上看,当企业的财富增加后,各方利益都会有所增加,都会较好地得到满足;同时,这又有利于企业财富的增加,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 #p#分页标题#e#
第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与理财主体理论是一致的。理财主体就是具有独立经营权和财权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为理财主体财富的增长。
第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国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更强调职工的利益与职工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所以,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仅仅局限于股东这一个利益集团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
然而,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我国当前还只能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国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完善,证券交易还不规范,股票和债券价格,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真正价值;2)在我国,法人股禁止上市流通,企业真正的大股东并不能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获利;3)追求股价的最高化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正常的经营轨道,如迎合股市的大趋势作出某种决策,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企业,而是为了股东对某类题材的炒作;4)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相脱离,容易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选择;5)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式计算复杂,且大多使用估计,实际上使企业难以操作,实用性不强。因此,在现阶段我国企业仍应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而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努力方向。
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公司治理结构
无论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还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都必须通过建立一套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1999年5月,由2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理事会通过了其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的规定: 1)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 2)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所有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若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3)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4)治理结构框架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5)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以上几点是关于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最为核心的要素,公司的目标,也就是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还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如果从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角度来说,前者不妨称之为“股东至上”模式,后者叫作“共同治理”模式。 #p#分页标题#e#
(一)“股东至上”模式的完善
“股东至上”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广泛流行于西方国家。其出发点是,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如何设置一个对经营者行为最优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其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努力工作。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有效的制度,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一,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二,优化资源配置,管好用好资金。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企业的发展趋势,尽力做到既满足企业经营的正常需要,又合理地、节约地使用资金,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第三,建立内控机制,加强财务监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财务管理人员既要懂法,更要会用法;既要掌握政策,更要用足政策;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纠正经营偏差的自控措施,严格防范违法经营事件的发生,避免造成股东财富的流失。
第四,建立预警系统,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重大的财务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反复进行可行性的论证,既要考虑收益,更要考虑风险,并采用科学的方法测评风险出现的概率,协助企业决策部门作出科学的经营决策。
(二)“共同治理”模式的建立
企业在本质上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或者说是一张“契约网”,是由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组成的特殊契约,而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企业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关系。共同治理模式反映了企业治理结构的共决性,有助于保持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合作,从而逐步成为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抉择。我国在“共同治理”方面已有诸多实践,如在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引入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债权人参与企业行为的监控,实行利润分享制度和员工持股制度等。我国《公司法》还明确规定监事会中应有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公司研究决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等。随着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为时不远。 #p#分页标题#e#
三、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其他因素
(一)管理决策因素
1•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这是决定企业报酬和风险的首要因素。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审议制度:在确定项目方面,实行“统一规划,民主集中和专家评审”的可行性论证办法;在使用资金方面,实行“投资预算,总量控制和封闭追踪”的专款专用办法。资本结构是所有者权益与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要使企业的总价值最大,就是要寻找一种最佳的资本结构,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所采用的工具是“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用该方法可以检验各项融资计划在不同的息税前盈余(EBIT)水平上对每股净收益(EPS)的影响。当EBIT数额超过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强的计划将产生较高的EPS,反之。当EBIT数额低于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财务杠杆作用较弱的计划则可带来较高的EPS;其次是要找出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的最佳资本结构。
另外,未来增长率和销售的稳定性,商业风险,管理当局的控制能力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态度,也将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在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也应一并考虑。
2•投资报酬率与风险。本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企业的盈利总额不能反映股东财富,在风险相同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大小要看投资报酬率。为提高投资报酬率,必须对“货币的时间价值”有所研究,找出适合于对资金筹集,投资,使用和回收进行研究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如采用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作出权衡,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风险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和风险程度(可用变异系数计量),因此,企业可采用多角经营和多角筹资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多经营几个品种,可以在盈利和亏损产品之间相互补充,减少风险,多渠道筹资,可以把投资的风险(当然也包括部分报酬)不同程度的分散给债权人,以求最大限度的扩大企业的财富。
(二)外部环境因素
1•法律环境。目前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企业组织法规,财务会计法规,财政税务法规等等。财务工作人员应该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可依,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p#分页标题#e#
2•经济环境。企业要能正确的预见政府经济政策的导向,充分利用国家对经济行为的优惠、鼓励和有利政策,才能趋利避害。
商业竞争、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等外部因素,都将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存货库存、设备添置、债券投资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必须及时调整生产经营,适应经济政策,以迅速提高应变能力。
正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实现资本大众化,分散经营风险,企业要尽可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对于还未上市的企业,要争取公开发行股票,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促使企业价值有市价可循,这也将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J].会计研究,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