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选取基础化工类企业——联创股份进行案例研究。并购方联创股份控股股东以自身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并购轻资产类的企业,利用收益法做高标的估值,进行高溢价并购,刺激股价上涨,对外宣称改善公司当前所处的经济困境。
1 绪论
1.4文献综述
1.4.1 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手段
自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非流通股可在市场中流转,控股股东利用此方法在市场中减持套现,由此便使得股价成为了影响股东财富的重要因素。由于控股股东持有大量股票,且能够在市场上流通转让,便更能刺激控股股东采用多重路径获得超额收益。
有学者将控股股东的掏空手段进行如下概括。周泽将等结合前人的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掏空路径大致分为关联交易、资金占用、现金股利以及盈余管理等方面[1];马超在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研究述评中结合国外学者的研究将股东掏空路径归类为对资产、现金流与所有者权益的掠夺,其中对于资产的掠夺主要体现在大股东的非公允关联交易上,对现金流的掠夺主要是资金的直接转移与占用,对所有者权益的掠夺可分为关联贷款、现金股利和定向增发[2];刘刚和朱佳悦在研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时,将掏空路径分为资金占用、减持股份、关联交易等[3];李俊毅在研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一文中将掏空路径概括为通过关联交易将劣质资产高价卖给上市公司,将优质资产低价剥离出上市公司、操纵股价低价购入上市公司股权、高位减持套现等[4]。综上,本文将选取关联交易、现金股利中的高送转与高位减持、并购活动中业绩承诺盈余管理、资金抢占与对外担保等掏空手段进行分析。
3 联创股份案例概况
3.1 公司概况
联创股份在2003年成立,并于2012年上市,上市时,联创股份又名山东联创节能新材料有限股份公司,简称联创节能,是一家基础化工类企业。而聚氨酯新材料的特性是保温耐热,可用于建筑节能、冷藏保温等领域。李洪国以其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45.85%的高份额持股比例成为联创节能的实控人及控股股东,而邵秀英持股17%,魏中传持股8.88%,张玉国持股7.45%,在联创节能发行前,如表3.1所示,公司已经形成了以李洪国为首的一股独大的局面,股权结构过于集中。
5 联创股份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动因分析
5.1 保留企业的上市资格
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前提在于,要先保留住企业的上市资格,才能进行后续如刺激股价上涨进而减持套现等资本运作手段以谋求超额收益。
从表5.1中可以看出,联创股份在上市后连续两年出现扣除非经营性损失的归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尤其是第二年业绩出现大幅下滑,除了营业收入较2013年增加67%外,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减少70%、75.9%、89.27%,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85亿元,公司日常经营活动表现欠佳,为了维持上市资格,选择跨界并购的手段规避退市危机。
7 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教训与防范对策
7.1 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教训
联创股份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涉及的主体分为控股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本小节内容着重对控股股东自身、投资者及监管机构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的维护多方利益。
7.1.1 控股股东树立资本运作的正确理念
对上市公司而言,经由联创股份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事件,虽然以套利为目的的资本运作的确是高收益,但同时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控股股东作为上市公司内部人,比大多数中小股东和外部投资者拥有更多内部交易信息,因而能够通过自身较大的决策权进行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不仅没能帮助上市公司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反而使原本的主业逐渐被削弱,并低价甩卖资产,同时将高价收购的跨界资产最终也通过关联交易被低价处理,上市公司的营运资产规模逐步缩水。此外,由于高溢价收购,采用现金对价或现金与股权对价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得企业的资金链遭受短缺风险,面临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的中小股东的利益也随之受损。
对市场来说,由于控股股东发布利好消息这一资本运作的目的不纯,导致外部投资者盲目投入资金,市场对于联创股份的态度也由积极转为悲观,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转。
并购套利以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仅能为事件实施者带来短期高额收益,而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实施者还需要承担道德风险、监管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即使前期套取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中的巨额收益,但很难保证种种恶劣事迹不被时间的侦察而水落石出,正义虽迟到,但永不会缺席。因此,只有先树立正确的资本运作观念,将道德意识标准化,一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不仅能获得丰富的长期收益,个人所面临的风险也会降低。
8结语
8.1 结论
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终会被市场所惩罚。人有逐利性的特点,但应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不可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之上,否则会自食其果。随着时代的发展,控股股东常见的掏空方式逐渐被监管,但逐利心理会驱使人们寻找新的掏空路径获取超额收益,并购活动便成为较为隐蔽的掏空方式之一。大多数企业通过并购进行多元化经营或跨界转型,以缓解发展瓶颈的困境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并购的确为企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时间成本上的优势,也为企业获得了客观的短期收益。资本市场上大多以实现协同效应为目的的并购,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导向进行后续资本运作。但正因并购的种种优势,难以让市场或监管部门发现其是控股股东进行掏空的一种行为。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公司的行为来看,并购不仅仅只有效率观,还有存在被滥用的行为。本文以联创股份为探讨对象,研究并购如何被控股股东用作掏空上市公司的方式,以及掏空对上市公司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采用收益法对轻资产型的标的公司做价值评估,做高其估值,而后对外公告将以高溢价的形式收购并购标的,从而刺激股价的上涨;其次让业绩承诺为高商誉做护航,以此保障并购方的利益,这又一次向外界传递并购方的实力,维持股价上涨,同时控股股东和董监高在高位精准减持套现,并辅以信息披露违规做掩护;再次,在标的公司业绩下滑,可回收价值贬值后,才对新增的巨额商誉计提减值准备,从根本上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大大亏损,并且在不利消息公布前夕,控股股东和董监高们顶着监管处罚也要减持套现。最后,假借调整资产结构,优化企业经营绩效,通过关联交易低价买卖资产,损害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从上述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联创股份实施跨界其实是个人逐利化的体现。因此,可以看出,高溢价并购、高商誉、高业绩承诺可以是控股股东为刺激股价,高位精准减持套现,掏空上市公司所采取的手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