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信息性盈余财务管理影响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7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101719264817959
  • 日期:2018-10-1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上市公司也经历了不断规范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证券市场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是资本市场发挥基础资源配置作用的主要依据,而盈余信息作为会计报告的核心是广大投资者亟待了解的。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他们需要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投资者一般会以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作为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资料信息。投资者要求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其向外披露的报告盈余是投资者和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财务报告是联结上市公司与管理者之间的桥梁。由于现行会计报告制度中公认会计准则存在诸多局限,这使得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还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原因,这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两权分离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本质原因。目前企业管理者能够操纵盈余是因为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监管者对公司发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不到位也为其存在提供了空间,而出现了管理者操纵盈余的不同动机。企业管理当局可能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出于不同的动机对盈余进行管理,盈余管理的动机大致可以分为机会主义动机和非机会主义动机两种类型。其中非机会主义动机中有效契约观和信息观两种盈余管理动机能够对企业产生有利的影响。投机性盈余管理认为管理者通常为了自身利益,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经营企业,试图通过操控盈余的方式来误导投资者。而信息性盈余管理则认为管理者将盈余操控视为一种将公司盈余信息传递给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一种手段。从投机性盈余管理动机来讲,盈余管理是消极的,将会导致证券市场上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但从信息性盈余管理动机来讲,上市公司管理者会通过发布财务报告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和公司潜在收益等内部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盈余管理是具有积极健康的作用,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会对投资者产生有利的影响。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对相关盈余管理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发现先前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主要以投机性动机为主,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大多数是盈余管理对财务报告质量的消极影响,研究结论和建议大多数是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抑制。本文首先对盈余管理的不同动机进行划分,从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出发,将投机性盈余管理与信息性盈余管理加以区分,并对公司治理特征变量和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对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加以分析。尽管信息性盈余管理研究视角在先前的文献中早已被提及,盈余管理的信息传递动机确实存在,但对信息性盈余管理进行实证分析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见。其主要原因是缺少适当的对信息性盈余管理和投机性盈余管理加以区分的方法。本文运用上市公司发布的季度财务报告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季度财务报告中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和年度报告中的年度盈余,构建了可测量的信息性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进行公司治理对信息性盈余管理的影响加以检验。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够提供新的盈余管理研究动机视角,而且对丰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从理论上为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指明方向。
 
1.2.2 实践意义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与企业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企业内外各方利益相关者都广泛关注各个企业的会计盈余信息。管理者会基于不同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因此,管理者也有动机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行为,或者说他们愿意在季度报告中使用操控性应计利润传递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和潜在收益的内部信息,以此能够增强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决策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准确全面的对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行解读,那么会计信息就更可能正确的被外部利益相关者运用,这对投资者经营决策是极为有利的。公司治理能够提高管理者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和有用性,因此,本文对公司治理结构代理变量对信息性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发现上市公司投机性盈余管理行为较弱的公司一般都拥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能促使公司管理者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预测性。本文通过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盈余管理程度,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因此,能够对市场监管者、标准制定者和投资者产生政策意义。同时,能够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发展,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
 
2 文献综述
 
2.1 盈余管理定义综述
国内外学者尚未对盈余管理的定义达成共识,由于管理者进行盈余操控的目的各不相同,盈余管理的定义被国内外学者分为两种不同的观点:“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我国盈余管理研究学者也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定义,认为管理者为了获取私人利益或提升公司价值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达到对自身有利的结果。提高企业绩效和公司价值是经济收益观下盈余管理的普遍观点。美国学者 Scott(1997)对盈余管理定义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一般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其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1]。另一位美国会计学家 Katherin(1989)认为盈余管理是为了获得个人利益而有意对财务报告进行干预的过程[2]。盈余管理信息观认为,管理者通过财务信息作出经营决策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盈利,这一重要属性被称为会计数据的“信息含量”。另一位会计学家 Shipper K(1989)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计划交易时使用专业判断变更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3]。我国学者孙铮、王跃堂(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者运用会计政策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途径[4]。魏明海(2000)指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有意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达到某些私人目的的披露管理[5]。秦荣生(2001)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当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时,企业通常会以自身效用最大化或者以企业效用最大化为目的进行选择[6]。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重组管理活动或交易来控制公司盈利的目的。但是,公司的这种盈余管理不会损害公司的价值[7]。上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进行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进行的一种中性行为。这些活动全部是在相关法律和一般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确认或者平滑利润。从经济收益观角度看,扭曲财务数据的财务报告收入与实际收入存在偏差。但是,这些装饰收入最终以财务报告的形式转化为信息向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传递。所以,我们不应该仅从经济收益观的视角看待盈余管理,更应该从信息观的角度去理解盈余管理的含义,将盈利信息看作是管理者运用判断投资决策信号,会计数据信息含量的属性更加明显。
...........
 
2.2 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基本都是以盈余管理的动机入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公司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首先要研究盈余管理动机。大多数现有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研究都是基于盈余管理机会主义动机研究视角,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侵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投机性行为,但这种观点忽略了信息性盈余管理积极健康,对公司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有利的一面。因此,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不仅仅是投机性的,也可能是非机会主义的动机。Holthausen(1990)在文献中介绍了两种盈余管理的非机会主义观点:有效契约观(Efficient Contracting Perspective)和信息观(Information Perspective)[8]。盈余管理的这两种观点提出以后,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尝试从实证的角度对有效契约观和信息观进行实证检验,这些实证研究结果为盈余管理非机会主义动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结论。目前国外学者对盈余管理非机会主义动机的实证研究较多,但国内学者关于盈余管理非机会主义动机的研究还不多见。Holthausen 同时还对管理者进行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和非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比较。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方法的选择,将盈余管理区分为投机性行为,信息性行为和有效契约行为。其中,信息性行为和有效契约行为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盈余管理动机,有助于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向外部投资者传递更加真实的盈余信息。非机会主义动机是盈余管理动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实的企业经营管理中是否真实存在非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动机还需要实证的检验。#p#分页标题#e#
.............
 
3 理论研究.............. 14
3.1 信息性盈余管理定义........ 14
3.2 盈余管理的动机..... 15
3.2.1 有效契约动机......... 15
3.2.2 信息传递动机......... 15
3.3 理论基础...... 16
4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9
4.1 公司治理结构对信息性盈余管理影响理论..... 19
4.1.1 公司股权结构对信息性盈余管理的影响......... 19
4.1.2 公司董事会对信息性盈余管理的影响............. 19
4.1.3 公司监事会对信息性盈余管理的影响............. 20
4.2 研究假设...... 20
4.2.1 股权结构角度......... 20
4.2.2 董事会角度............. 21
4.2.3 监事会角度............. 22
5 实证研究.............. 23
5.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23
5.2 变量的选择和定义............ 24
5.2.1 信息性盈余管理的衡量.... 24
5.2.2 信息性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模型检验......... 25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26
 
5 实证研究
 
5.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本文是以沪深证券交易所 2014-2016 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所用的样本数据来源于2013-2016 年度财务报告,年度数据资料主要是从 CSMAR 数据库获得,公司治理相关数据主要从上、深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发布的上市公司季度报告中获得。本文通过以下方式对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1.删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样本;2.剔除 ST 和*ST 的公司;3.因为企业异常的财务状况会对整个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要将数据异常的公司样本剔除;数据的整理和回归分析采用 Stata12 软件形成最终的样本数据。本文将管理层的信息性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定义,分别比较公司当年前三个季度的季度操控性应计利润和公司年度盈余,得到公司管理层可能存在的信息性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样本具体样本分布如下:本文通过筛选整理后共得到 2715 家 A 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表 5-1 为单个季度上市公司季度操控性应计利润与年度盈余方向一致的情况,而上市公司当年前三个季度操控性应计利润都与年度盈余方向一致的最终样本为:一季度 1917 家,二季度 1502家,三季度 1751 家。盈余管理的研究历史较早,但对信息性盈余管理的研究模型国内外学者还未达成统一意见。盈余管理程度的不可直接观测性是进行盈余管理研究的主要困难,因此,以操控性应计利润对选定样本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验,这是现有的主要研究方式。对于信息性盈余管理的衡量,本研究在参照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应计利润分离法估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并通过定义将投机性盈余管理和信息性盈余管理加以区分。由此估计出管理者进行的信息性盈余管理的程度。因此,本文在衡量信息性盈余管理时也应用Jones 模型分离正常应计利润和非正常应计利润。
...........
 
结论
 
本文以 2014-2016 年我国沪、深两市全部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 2013-2016年的公司财务数据,研究了公司治理对信息性盈余管理的影响。对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如下:第一,股权制衡度与信息性盈余管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白重恩(2004)研究结果表明除大股东持股外,其余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公司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54]。王化成、佟岩(2006)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其他股东持股比例的越高,对控股股东的制约作用越强[57]。本文认为,以上研究结论证实了股权制衡有助于降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监督大股东操纵管理者行为,从而抑制投机性盈余管理动机,促使管理者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行为,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第二,股权集中度与信息性盈余管理相关性不显著。La Porta(1999)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和管理者进行控制时通常会运用失真的会计信息[58]。本文认为股权集中度具有的两面性可能导致实证结果不显著。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利益,大股东有足够的动力来监督和控制公司的经营行为。但在股权过于集中在大股东手中时,也可能带来大股东利用控制权的优势侵占公司利益。第三,董事会和监事会活动整体上与信息性盈余管理相关性不显著。有学者指出,大多数董事会会议都是围绕日常业务讨论进行的,从而限制了外部董事有效管理经理的机会。所以,相对被动的董事会在遇到问题时,通常会被迫从事高频董事会活动。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发挥治理效用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起到监督作用。在涉及监事会方面先前学者进行的实证研究对提出的假设支持力度不显著。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