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选题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普遍较高,大部分中小股东相关利益保护的法律还不健全,致使公司控股股东利用自身控股优势,通过粉饰公司财务报表,出具虚假出资报告以及进行地下交易等方式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相关研究表明,在一些ST或准ST公司中,75%以上的公司存在中小股东的利益被控股股东侵占的行为,在部分退市公司中,控股股东的现金流量侵占行为更是成为其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不仅在国有控股或者大型公司中,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也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是2008年中捷股份(002021)因为控股股东侵占资产行为而被处罚的事件。该公司由于关联方交易、资产的收购与出售以及资金的大量占用而掏空公司大量资金,从而发展成资金不足以及公司严重的经营困难而无法正常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在当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仍然活跃存在着,并且在部分地区和公司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这种行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于此,关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议题也在当前的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关于中小投资者保护与现金持有量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基于此,本文从控股股东资产持有偏好的角度来分析投资者利益保护对投资不足和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措施和切实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谈谈自己的初步见解。
…..
1.2研究意义
中小投资者保护和公司现金持有量都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近年来,由于新兴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市场监管力度的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频繁发生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隧道行为” “掏空行为”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型上市公司需要关注或者说不得不关注的重点问题。诸多的理论与实践证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是关乎公司命运乃至整个资本市场兴旺与繁荣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中小投资者保护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良好的中小投资者保护能够增加公司内部人掠夺投资者的成本;同时,良好的中小投资者保护也有利于抑制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的行为,使公司保持合理的现金流量,增强现金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增强企业运营的灵活性和敏感性,这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者,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越到就越有利于健全公司内部机制,从而从整体上推动公司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增长。通过阅读和研究以往的研究文献,笔者发现:关于中小投资者保护这一议题,大部分研究者关注的是中小投资者保护与公司股权结构、中小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盈余管理、中小投资者保护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方式、中小投资者保护与股利政策,以及中小投资者保护与企业价值关系等问题。这些相关的研究从实证方面证实了中小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性,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参考。本文选择另外的研究角度,从控股股东资产持有偏好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小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在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变量选取上,本文选取樊纲等人在2011年所提出的市场化指标和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这两个指标,分别从外部和内部来衡量中小投资者保护,以期从更为全面的视角去研究中小投资者保护的问题。
……..
2文献综述
2.1关于控股股东的文献综述
在当今中外财会学术界的重点研究议题中,一个不容忽略的议题就是关于公司管理层与治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早已从最初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拓展到不同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其中关于公司的控股股东(所谓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和利益冲突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在现代公司结构中,关于股权集中或者高度集中的问题普遍存在,并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自然发展为制约当前中国上市公司市场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阻碍。从那以后,关于控股股东(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动机、方式、严重性以及这种行为所带的影响,学术界展开了广泛并且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早在1986年,Shieifer等人就通过调查和分析早期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在公司治理方面,当控股股东积极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和相关决策中时,他们具有对公司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提醒的动机,并且也被赋予了相关的权利,那么其结果就是对公司的经营也会起到比较明显的促进效应。①关于这一说法,从1989年由Sheehan和Holdemess所做的相关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
2.2关于控股股东侵占方式的文献综述
有关控股资产侵占方式的文献,本文主要总结了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2010年,朱松,陈超和马媛通过搜集我国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数据,通过研究和分析认为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对关联资产的侵占是互相的,即上市公司首先占用控股股东的资源,这是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成立和运行的一种支持方式;另一方面,控股股东也对上市公司的资源进行了占用,这种占用就是控股股东攫取公司利益的一种方式。本文关于控股股东的资产选择就是后者,即控股股东对公司资源的侵占。2004年,刘峰和贺建刚通过研究发现,控股股东通过对其所控制的公司的关联资产侵占来谋取自我利益。通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險道”行为的存在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拥有较高持股比例的控股股东利用自身的控制权优势来攫取公司利益的可能性更大,而对于那些持股比例相对较低的控股股东来说,最佳的资产侵占方式并不是“隧道”行为,而是通过担保、股权转让等方式来侵占公司资金。此外,李蔽、王克敏等在2009年也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攫取公司资产的行为作了类似研究。
……….
3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17
3.1相关概念界定......... 17
3.1.1控股股东......... 17
3.1.2中小投资者保护......... 17
3.2理论基础......... 19
3.2.1权衡理论......... 19
3.2.2信息不对称和优序融资理论......... 19
3.2.3委托代理理论和自由现金流理论......... 20
3.3中小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分析及假设......... 21
4实证研究设计......... 26
4.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26
4.2研究变量定义......... 26
4.3回归模型......... 28
5实证结果分析......... 30
5.1适度投资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30
5.2投资不足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30
5.3现金持有量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33
5实证结果分析
5.1适度投资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变量数据特征的最基本的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各变量数据的集中趋势以及离散程度等。对于适度投资模型,可利用statal2.0软件进行相关的回归,得出每个公司的适度投资水平,将其与当年公司的实际投资支出相减后,得出回归的残差。在本文研究的4125个样本中,投资不足数额的样本为3328个,过度投资数额的样本为797个。表5-1给出了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样本中一些变量的基本特征。从表中可以发现,从均值上来看,在投资不足的样本中,现金持有量(Cash)的均值显著高于后者,这说明,控股股东偏向于选择投资不足,从而将现金持有量提高。
……….
结论
本文从控股股东现金资产持有偏好的角度出发,考察中小投资者保护与公司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衡量上,本文选用市场化进程指数作为衡量外部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指标,用内部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作为衡量内部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指标,然后用这两个指标分别分析和研究其与公司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最终分析控股股东的资产选择情况,以便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公司投资不足的数额随着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改善而降低。利用市场化进程指标来衡量外部中小投资者保护,可以发现,市场化指数较高的地区投资不足的数额也较低,说明外部中小投资者保护能够抑制投资不足;另外,我们用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作为衡量内部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越大,对现金资产的选择倾向就越大,内部中小投资者保护就越差;研究发现,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增加,投资不足的数额也就增大,相反则减少,这说明内部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投资不足越低。综合这两个指标,能够得出以下结论:较好的中小投资者保护能够有效的抑制投资不足。#p#分页标题#e#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