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1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影响证券市场有效运转的主要障碍,是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而信息披露正是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的重要装置,是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公司公开发行新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上市公司公开增发股份、股票暂停或终止上市等都依赖于特定的财务指标1,上市公司为了实现融资需求或避免退市需要达到一定的盈余目的,产生了盈余管理的动机,而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其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说,适度的盈余管理并非坏事,但盈余管理不当或者滥用盈余管理行为,则会成为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甚至演变为财务造假2,从而损害投资者利益,阻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逐步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关联方交易、利润操纵、隐瞒信息、粉饰报表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信息透明度的缺失”,这就需要监管机构完善并严格信息披露政策以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信息披露“阳光”化。目前,我国相关监管机构和部门已逐步建立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通过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信息披露规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并对其违规行为建立了相应的惩罚体系,使得信息披露更加透明和公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利于抑制管理层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
第一, 研究完善的信息披露政策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探讨信息披露政策的有效性。
第二, 根据真实盈余管理动机将上市公司分为微利上市公司和非微利上市公司,以此研究对于不同真实盈余管理动机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政策对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如何第三,根据产权性质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以此研究产权性质对信息披露政策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
2.文献综述
2.1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披露的文献综述
纵观国内外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披露呈负相关关系,即信息披露越充分可靠,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Glosten和Milgrom (1985)实证研究了公司信息披露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会随着公司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而降低。Welker (1995)关于信息披露政策对股票流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即当信息披露政策较好时,以股票买卖价差衡量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从而市场流动性增加。Diamond 和 Verrecchia(1991)以及 Kim 和 Verrecchia(1994)的研究均表明,增加自愿性信息披露不仅会减少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会减少不同类型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反过来会改善公司股票流动性,使其对机构投资者更具吸弓[力。Lang和Lundholin(1993)研究发现,对于规模大、业绩好、盈余与报酬关联度弱的公司,信息披露水平更高。他们使用盈佘与报酬的相关性来衡量信息不对称这一指标,盈余与报酬关系越弱,那么通过强制性盈余披露获得的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越少,因而其余信息不对称越高。他们将该结果解释为当存在较高信息不对称时,为了减轻逆向选择,公司有更大的动机披露更多的信息。该研究结果同样表明了好的信息披露会减少信息不对称。Lang和Lundholm (1996)通过研究还发现,公司拥有越多的信息披露政策,分析师跟进决策就越多,分析师盈利预测就越准确,个体分析师之间预测偏离程度就越小,预测修正的波动性也就越小。而如果个体分析师之间的预测偏离程度能有效衡量信息不对称,那么就意味着更多的信息披露政策会减少信息不对称。
………
2. 2盈余管理与信息不对称的文献综述
学者们通过分析模型表明,盈佘管理与信息不对称呈正相关关系。即较高的信息不对称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而信息不对称较低时,盈佘管理行为也更少。Dye (1988)假设存在股东世代重叠现象,售股股东允许管理层按照一定的盈余管理策略创造一个良好的群体购买印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在其模型中,管理层相比股东拥有信息优势,因此在这种环境下信息不对称是盈余管理的一个必要条件,Trueman和Titman (1988)也得出这样的研究结果。Schipper(1989)指出,分析模型中盈余管理必须满足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允许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无法通过改变合约安排而消除的沟通障碍(沟通障碍是指管理层不会分享所有私人信息)。这是因为,在投资者掌握比管理层更少的信息环境下,其不可能完全了解公司的业绩和发展前景,这样管理者就更可能灵活地操控报告盈余,从而随着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管理层酌情进行盈余管理的能力也增加。当信息不对称高时,利益相关者没有足够的资源、动机或者可获得的相关信息去监控管理层行动,于是引起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
3.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17
3.1信息披露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17
3.2信息披露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20
3.2.1信息披露政策的概念界定......... 20
3.2.2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 21
3.2.3信息披露政策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23
4. 研究设计......... 26
4.1研究假设......... 26
4.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0
4.3变量设计 ......... 33
4.4控制变量的选取......... 40
5.实证结果及分析......... 42
5.1描述性统计......... 42
5.2相关性分析......... 43
5.3多元回归分析.........46
5.4稳健性检验......... 51
5.实证结果及分析
5. 1描述性统计
为了便于从整体上了解和分析所研究样本公司各变量的变化,本文对各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为了减少极端值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本文对主要的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缩尾(winsorize)处理。表5.1是有关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5.1可以看出,异常经营现金流(AbCFO)和异常可操控性费用(AbDisx)的中值为负,异常生产成本(AbProd)的中值为正,说明样本企业釆取了销售、费用和生产三种操控方式以增加盈余。样本企业信息披露政策指标(drank)的均值接近1 (良好和优秀),说明从整体来看,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较高,信息披露政策较好。在公司业绩方面,样本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均值为6.74%,说明上市获利能力还比较低,而且从其最小值和最大值可发现各样本企业之间的盈利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在公司财务杠杆方面,流动比率(CR)的均值为1.6873,比较接近理论值2,可见样本企业具有较高的短期偿债能力;该项指标最小值最大值差别较大,说明各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存在较大不同。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均值为39.85%,说明总体来看,样本企业成长性较好。
…………..
结论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论证信息披露政策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通过多种实证方法,以不同的变量衡量真实盈余管理,证实了真实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政策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也就是信息披露政策对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结论有:
第一,通过全样本回归发现,信息披露政策对真实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对不同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费用操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销售和生产操控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披露政策在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这种有效性尚未得到完全发挥。
第二,本文根据真实盈余管理动机将样本企业分为微利企业和非微利企业,结果发现非微利企业显著影响了信息披露政策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
第三, 本文根据产权性质将样本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结果发现国有企业显著影响了信息披露政策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
总之,信息披露政策对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于不同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真实盈余管理动机和产权性质能够显著影响了信息披露政策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换言之,信息披露政策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这种有效性尚未得到完全发挥。#p#分页标题#e#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