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对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需求增加,高等教育从以往的“英才教育模式”向“大众教育模式”转变,但是在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并没有相应得到提高,高校的发展规模与教育投入之间的问题开始显现并且日益严重,高校资金紧缺问题也日益严重,并已经成为阻碍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2012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首次实现了 4%的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仍然面临着经费紧缺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分析探讨高校财务管理绩效问题,对缓解高校科研、教学等资金压力是有必要的。高校教育管理与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财务管理是这一体系的核心,关系到教学、科研、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它对高校的管理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绩效和本科教学绩效评估等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在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优化收支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方面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高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颁布,学校在预算编制和财务决算方面也会相应改变,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就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需要根据新的高校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具体财务工作的内容与特点,对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进行研究与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1.2 文献综述
孟凡红[1]通过分析国内和国外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理论研究,阐述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指标内涵,通过建立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部分高校财务绩效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财务绩效的实证分析,并进行排序比较和评价。赵言秀[2]在文中首先分析了高校在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运行机制、高校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了绩效导向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控制措施,如建立健全高校绩效考核评价制度,落实绩效目标及建立成本会计系统,完善高校成本核算制度等。张界新[3]在文中借鉴英国有关绩效管理策略新方案的思路,分析高校管理绩效水平较低的原因,提出了高校财务管理新模式及实现路径。徐丽馨[4]在她的研究中运用聚类分析和复相关系数法优化、筛选指标体系,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方法选出最具一致性的赋权方法,采用肯达尔一致性系数检验组合评价分析结果,用定量的数值体现评价结果,从而比较完整全面的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姜华[5]的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的筛选方法,确定了基于“投入—产出”的绩效评价模型,对省属本科高校进行了绩效评价。张秀红[6]在其研究的文章中指出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是计算综合指标的 2 种常用方法,2 个方法各有特色却也各有局限性。层次分析法在权重的确定过程中主观成分相对较重;主成分分析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有效性也值得商榷。讨论了 2 种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改进后的层次分析法。张鹏[7]在论文的研究中说明主成分分析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不但可将多指标问题转化为少的综合指标,而且能给出较为客观的权重,并说明了主成分分析方法数据具体处理步骤。
………..
第二章 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概述
2.1 概念的界定
绩效,其基本涵义是成绩和效果。可以定义为“个人、团队或组织从事一种活动所获取的成绩和效果”。绩效就是结果,就是收获,就是进展情况,是投入了要素之后的产出,付出了成本之后的收益,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投入产出情况。绩效强调结果导向,注重的是责任和效率,企业通过加强绩效管理来提高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绩效的理念由企业引入到政府管理领域,一些国家开始逐步探索对公共支出开展绩效评价。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府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共财政支出管理透明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公共支出效益、部门支出责任和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更加强烈,在这一背景下,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评价结果为导向的财务绩效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应运而生,随后被许多国家借鉴。近年来,我国围绕加强财政管理、推进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17]。绩效评价是指以结果为导向,根据整体战略把组织管理过程各要素整合起来的一系列计划、管理、监测和检查程序。它包括了目标设定、目标达成以及结果评价的系统过程,代表了一个组织整合各种资源以接近目标的行为和程度。内容包括评价指标和标准,评价指标是绩效评价的载体,即通过指标显示绩效水平;评价标准是对客体进行分析评价的基准,是确定绩效结果的参照系统[18]。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是指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客观的综合评价。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是准确衡量高校财务管理绩效的标准,指标的正确选取对绩效评价具有较大影响。
……….
2.2 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公共财政是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缺陷。其中有关公共产品理论的阐述,它提出将社会总产品划分为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产品。其中,公共产品是指充分满足非排他性及非竞争性,由社会公共部门供给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商品以及服务,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马斯格雷夫(Musgrave)提出[19]。“非排他性”是指,公共产品供给后,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需求。“非竞争性”是指,公共产品不会排斥任何人对它的消费,即使消费人群逐渐增加,边际成本亦不会改变。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财政框架中教育财政最基本的核心理论。该理论认为,当市场调节处于失效状态时,公共经济和政府介入调控及提供公共产品。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教育财政的支出主要应当用于提供教育中的公共产品,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高等教育即不直接具有非竞争性,又不具有非排他性,但是,高等教育给教育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的社会效益。因此,在研究高校财务的绩效问题时,首先应当明确高等学校生产公共产品的绩效,用以把握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本质。
………
第三章 省属农业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9
3.1 省属农业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9
3.2 省属农业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9
3.3 层次分析法下省属农业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11
3.4 省属农业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基本模型.....16
3.5 本章小结.....22
第四章 省属农业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实证.....24
4.1 该省属农业高校概况.........24
4.2 该省属农业高校财务管理绩效具体评价与分析.......28
4.3 该省属农业高校财务管理绩效改进对策建议.....29
4.4 本章小结 ......33
第五章 总 结 .......34
第四章 省属农业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实证——以某省属农业高校为例
4.1 该省属农业高校概况
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所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该农业高校从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现代农业出发,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社会服务职能,已经探索出面向“三农”,以大学为依托,以示范区、专家大院等为载体的新型农村科教服务之路。形成以下符合自身发展的基本特点:
1、通过构建优势学科,坚持学科群对接产业链。瞄准产业、行业发展需求,构建了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的,博士点学科等优势学科为主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人才培养和地方特色产业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
2、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工程,发展农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3、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为重点,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开展农民培训班,学校还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项目,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能力。
4、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工程,建立农村科技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探索了“专家团队+示范基地+农技推广员+企业+农户”的成果快速转化模式。#p#分页标题#e#
………
总 结
高校财务管理绩效综合反映了学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利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进行评价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也是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论证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方法以及高校财务管理绩效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资料文献后,对相关概念、理论进行研究,学习如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利用掌握的财务数据资料,了解学校的整体能力,全面分析和客观反映高校的财务管理状况。
2、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根据财务报表数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某省属高校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该高校存在的问题,揭示学校的发展潜力与优势,针对问题提出方法建议,从而促进高校长远可持续发展。
3、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进行学术方面的分析研究,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掌握的知识门类较少,文中肯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仍需不断修正完善。在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仍需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实际不断深入研究。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