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知识经济;人力资本;会计;
一、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深远意义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已经到来,并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形成、发展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与财务管理在许多方面已显示出不适应性。会计(经济管理服务、提供经济决策信息的手段)、财务管理(价值管理的手段)、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形态的重大变迁。因而,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投资的增减、价值大小和利用效果等方面信息的人力资源会计与以人力资源价值为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理当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流。
(一)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的比重越来越低,活劳动的比重越来越高。从而使人力资源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经济资源,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在会计核算时仍旧只考虑物力资源而不顾及人力资源,就无法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无法激发企业的活力,因此作为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人力资源会计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财务管理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本,因而从人力资源价值的角度对企业资源进行分配也成为必然。
(二)人力资源投资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投资的主流形式。
为了反映从物业投资为主到人力投资为主这一投资形态的重大转变,会计就必须对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经济效果等进行评价、确认、记录、计量。而财务管理必须为人力资源的投资进行规划、决策、控制、评价。
(三)人力资源管理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为了对人力资源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获得关于人力资源全面、有效、相关可靠的信息,尤其是关于人力资源价值增减动态方面的信息就至关重要。
而财务管理的内容在新经济条件下,一种崭新“泛财务资源”理论正在形成。即财务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物质资本的硬资源,还包括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软资源。知识是新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大批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将成为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和主要动力,智力资本投资管理将显得尤其重要。
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对传统会计核算和传统财务管理的创新
(一)对会计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会计的目标是向有关利益集团提供他们进行决策的相关信息,而所谓相关信息的内涵和外延目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投资者关注的将不再是单一的、关于物质资本的财务信息,而是要求企业披露其所拥有的软资源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有利于保持企业长期战略性竞争优势的信息。事实上,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掌握的知识、技术、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和管理能力正成为一个企业优劣和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会计应该能够及时进行调整,提供有关人力资源信息来满足决策者的需要。财务管理的目标,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这一日标是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的。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物质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上升,不同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均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要求。
这一重大变化,决定了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其经济利益不仅仅归属于股东,而且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货币资本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员工成为企业的平等利益相关者,他们既是合作者又是利益的对立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人是并列的经济主体,其经济利益是同质的,所不同的仅仅是与企业所建立的契约形式不同。从理论上讲,企业的利益是组成企业的各主体利益的综合表现。利益相关者的目标构成了企业目标。所以知识经济时代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应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从实现形式上看可划分为“有效增加值最大化”和“增值分配均衡化”两大目标。企业增加值从价值构成看,即V+M,工资是常规劳动必要价值V;M是剩余价值,可以分为社会平均利润的常规剩余劳动和超额利润的创新劳动剩余价值△m。△m是一项闪闪发光的人力资源价值指标是重中之重。
(二)对会计基本平衡式和财务主体的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站在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角度,人们不得不对现行的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反思。首先,这个方程式是以工业经济时代“两权分离”为时代背景的,方程式左边体现的是经营权,方程式右边体现所有权。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处于动态和变化之中。现行的会计方程式无法反映。其次,现行的会计方程式,是“股东权益”最大化的集中体现,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既是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的经济实体,又是各种利益的关联者,如政府、股东、债权人、劳动者等组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者。而现行会计方程式未反映“劳动者的权益”,仅反映“所有者权益”。
传统经济模式下财务主体通常以企业边界为限,企业实体成为财务主体的直接的表现。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信息、知识成为企业的主要的资产,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条件已经不再适用,财务主体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也不再仅仅是通常所讲的投资者,财务主体更多的被解释为“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项合约”,知识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构成了财务主体。
(三)对会计要素和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首先,在会计要素方面,现代会计中的资产要素所包含的内容偏窄,确认和计量不科学,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人力资源对价值增值过程的贡献已经逐渐替代了财务资本而成为第一位的、决定性的。因此在这一条件下,会计应该及时将人力资源这一价值增值的驱动因素纳入会计范畴,作为相应的会计要素进行核算和管理。
其次,在财务管理内容方面,企业经营离不开资本,资金是资本,知识也是资本,知识经济时代拓宽了资本的内涵,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本。因而,知识资本也成为投资决策的效益远大于以扩大规模为模式的投资效益,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不是筹资以扩大企业的规模效益,而是筹集知识以发挥企业的知识效益。也就是说,是以知识投资作为基本的投资取向,以是否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积累、增加人力资源的积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作为对投资方案的评价标准。
(四)对分配方式的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剩余价值的分配领域将出现一场划时代的革命。以人力资本为产权特征的企业比资本雇佣劳动为产权特征的企业将更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承认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意味着剩余劳动价值的分配领域,既要承认按物力、财力的资本份额分配,又要承认按人力资本份额的分配。这场分配领域的革命,必将对传统会计核算方式带来历史性的挑战。作为财务管理对利润分配的管理将由按资、按劳分配转向按“资+知”分配。在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人力资本最大者将拥有最重要的财务治理权,也同时拥有企业最大的剩余索取权。“按贡献分配”将成为收益分配的主要形式。设计报酬计划将是财务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知识经济时代正确地确立劳动者权益是人力资源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的核心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陷于困境,政府为使企业能尽快脱困而绞尽脑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缺资金?缺资源?缺技术?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产权问题。而劳动者的权益问题更是关键中的关键。一直以来劳动者权益没有被传统的会计正确科学的确认而导致企业财务报表未反映人力资源的信息,但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的差异带来的未来现金流的差异却是客观存在。这一表现在企业财务报表外的信息却被理性的投资者捕捉,于是,投资者纷纷开始偏离企业报表中的资产的价值数据,将资源投向其认定为人力资源价值高的企业。从而,企业的投资价值与企业报表中资产的价值的巨大差异出现了,并呈现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日益扩大的趋势。最有说服力的是微软和因特尔的例子。这两家公司的账面价值之低与其市场价值之高,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劳动者产权大小及比例如何确定?收益如何分配?这是知识经济社会中新型企业面临的需解决的问题。#p#分页标题#e#
(一)劳动者权益的确定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带来了产权关系的重大变化。如果说产权观念的产生是产权关系的第一次革命,而产权的多元化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产权关系的第二次革命的话,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产权关系将迎来他的第三次革命,那就是劳动者将凭借他们的劳动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产权主体。
由于人力资本不可分割的属于其载体,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其人力资本拥有“自然”的控制权,而且人力资本所有者自身代表的先进生产力、管理能力、和掌握的知识不可能“自然”地贡献给企业,企业要想合法地使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就必须像使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投人的物质资本的同时、必须赋予他们(债权人、所有者)一定的权益一样,也必须使人力资本所有者也成为某类权益的所有者!
那么,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何类权益持有者呢?笔者比较赞同“人力资本是混合权益的索取者”的观点。因为:一方面人力资本所有者平时从企业定期取得固定报酬,所以体现为固定权益的索取者;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对人力资本一定程度上具有排他性的占有特性,企业合法地占有人力资源的超额效用即利润。所以,企业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类型是介于固定权益求偿权和剩余权益之间的混合权益。
(二)劳动者价值的组成及分配
根据马克思《资本论》的观点,劳动者的价值是有V+M组成:工资是常规劳动必要价值V;利润是剩余价值。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智力将成为社会财富的关键,因而,利润应分为两块即社会平均利润(常规劳动剩余价值)和超额利润(创新劳动剩余价值)其中创新劳动剩余价值是企业价值的首要源泉。
利润的分配应按照利润的构成进行两步分配:
首先,由于已按月发工资(常规劳动剩余价值),保证了员工最低收人;所以社会平均利润(常规劳动剩余价值)在纳税后,应全部按资分配,保证投资者的最低收益。这是初步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本论文来源于会计论文网(/cwgllw/ )第二,超额利润(创新劳动剩余价值)在纳税后,小部分按资分红,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大部分留成,按企业领导班子和创新者的个人业绩,论功行赏,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创新。这是第二步按劳与按资分配相结合。但是,在这步的按劳分配时,即超额利润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