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企业财务会计的内部监控措施
【摘要】笔者依据《会计法》及《内部控制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出企业内部会计监控重点要把握好五个方面,每个方面有五个关键点,即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监控“五五法”。
【关键词】财务会计 内部监控 职责
一、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监控要明确
“五类人员”的职责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并做到职责明确,这是内部财务会计监控的核心。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监控要明确单位负责人、财务主管人员、一般会计人员、相关业务执行人员及内部审计人员职责,做到权责分明。
(一)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为内部财务会计监控的主体。单位负责人要依法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控制度,通过制度委托、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章办事,严格把关。
(二)财务主管人员。财务主管人员包括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财务科长等人员,内部会计监控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财务主管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应做好对财务主管人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业务理论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考核和培养,达到全方位的综合性素质。
(三)一般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应当在内部会计监控中依法对违反制度的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四)相关业务执行人员。相关业务执行人员要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不能兼任不相容的职务。
(五)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要自觉遵守财经法纪,认真履行职责,对内部财务会计监控进行评价和修订。
二、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监控要抓好“五项工作”
(一)按照组织结构控制原则,实行财务会计主管委派制。针对大型企业集团下属单位多现状,可向下属单位委派财会主管。明确规定由财会主管对所在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为使委派工作能取得切实成效,应注意突出三点:一是运用“外部人”理论,使财会主管在所在单位具有独立性;二是参照“职责分离”原则,在维护集团利益的前提下对所在单位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三是授予财会主管以报告权和联签权。
(二)按照会计记录控制原则,推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首先根据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制度》及行业会计制度,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作了明确规定;其次是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统一使用指定核算软件,还对硬件的操作管理和软件的管理作了规定。
(三)按照资产保护控制原则,建立资金结算中心。资金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是内部会计监控的重点。根据资产保护控制原则,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对集团各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短期投资进行集中管理。#p#分页标题#e#
(四)按照预算管理控制的原则,执行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并对企业内部实施控制和监督的有效手段。制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层层分解落实,严格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单位按季编制预算计划和上季度预算分析报告,凡某项指标执行差异率在"#$以上的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办法。
(五)按照员工素质控制原则,建设财会队伍。一是实行财会队伍“准入制”;二是实行岗位轮换制;三是实行定期培训制。
三、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监控要做到“五个结合”
(一)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审计相结合。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产物,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促使审计工作从全面详细性审计发展为制度基础性审计。内部会计制度与社会审计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社会审计在评价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性和实际执行的有效性审计中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帮助企业完善会计制度体系。
(二)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审计相结合。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带有很强的强制性,虽然机构齐全,但常常制度不完整,业务不规范。近年来,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出现的大案要案中,多是在公司负责人的授意和强令下作出的,内部审计形同虚设。所以只有将内部审计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避免内部审计失控。
(三)内部会计控制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搞活内部机制逐步成了一些企业的中心环节。而要搞活内部机制,一方面应理顺企业制度与国家经济制度的关系;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会计控制与经济责任制的有效结合,实际上是把衡量、考核、评价企业工作业绩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上的责任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此作为企业内部严密的管理系统,从而达到完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内部会计控制与物流控制相结合。内部会计控制不仅是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相关记录报告的控制,而且是对物流的控制,即对物品的购、销、存全过程的控制。内部会计制度与物流管理有机结合,针对企业资产流转设计会计控制制度,能有效地控制物流,提高对资产的管理水平及控制能力。
(五)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原则相结合。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应与公认会计原则相一致。一方面减少内部会计控制与公认准则的方法、程序、原则上的偏差,从而达到制度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内部会计控制重点在于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和资产记录的安全性,如果控制不严密,财务报告就可能出现偏离公认会计原则现象,影响财务会计报告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通过对内部会计控制与公认会计原则的结合,可以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完整性和严密性。#p#分页标题#e#
四、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监控需重点把握“五点策略”
(一)不丧失控制的授权。只要进行授权管理,也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控制问题,因为授权者需要知道被授权事项的完成情况,否则就有可能失控。因此,要做到既能充分地授权,但又不丧失控制。
(二)使授权者了解情况。为使授权者不脱离实际,必须要使授权者了解情况,其关键是要了解高层管理需要哪些方案信息,以及如何保证提供信息。
(三)在控制中使用参谋人员。控制中使用参谋人员,主要是利用他们提供有用的建议,也就是在制定控制标准,客观评价、实施事前控制和纠正行动方案时,利用参谋人员的建议,把控制做得更好。
(四)通过领导行动加强控制。实施标准能自己说明其含义。被控制的人从实施标准中就会了解到什么是必须做好的工作,什么是无关紧要的工作等等。监督者是坚决维护标准,还是忽视标准,他们在方案的执行中使控制具有真正的含义。因此,通过领导的行动加强控制十分必要。
(五)平衡控制结构。任何一项控制的效益都将部分地取决于现有多少其他控制正在运用之中。控制也并非是越多越好,控制数量的增加也可能导致“生产力递减”。没有什么简单的法则可以用来警告我们何时控制过多了,控制过剩的标准点取决于各项工作的性质、授权的程度、企业的传统、实施控制的方式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但很清楚的是当我们考虑任何一项控制时,首先都应当想到整个的控制制度。对任何一项控制制度,都要分析其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正面作用和反面作用,尽可能地保持各项控制的平衡。其次是要充分注意控制结构要与管理结构层次相结合,要与计划目标层次相配合,要有利于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
五、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监控应关注内控局限性的“五个表现”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单位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可以说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就很难组织起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活动,也就谈不上现代化的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财务收支的有效合法和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还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以及企业经营决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内部控制也同样存在其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实施企业财务会计监控应关注内控局限性:
(一)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即使具有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地要按照其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决策更是起决定作用。决策出了问题,贯彻决策人意图的内部控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控制效能。#p#分页标题#e#
(二)如果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串通作弊,与此相关的内部控制就会失去作用。内部控制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将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处于不相容职务上的有关人员相互串通、相互勾结,失去了不同职务相互制约的基本前提,内部控制也就很难发挥作用。
(三)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也会影响内部控制功能的正常发挥。内部控制是由人建立的,也要由人来行使的,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在心理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未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经常误解、误判,那么再好的内部控制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
(四)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问题也会影响其效能。控制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复杂,相应的控制成本也就越高,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时,企业必然要考虑控制成本与控制效果之比。当实施某项业务的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而产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这样某些小错弊的发生就可能得不到控制。
(五)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而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置的,而且一旦设置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经济业务,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临时控制(如实行专门的审批、报告和执行程序来处理临时性或突发性业务)则可能不及时,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