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讨论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财务管理体制变革的要求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58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109250841122367
  • 日期:2011-09-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讨论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财务管理体制变革的要求

【摘要】 实践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财务管理体制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研究财务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本文从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涵义的进一步理解入手,论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财务管理体制的关系,讨论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财务管理体制变革的要求。

【关键词】 经济可持续发展 财务管理体制 投融资体制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fill and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which concentrates on people, overall coordinationand sustainability, we have tomake sure the scientific internal implic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econo-my. From the angle of institutionalarrangement, the financialmanagementsystem explores the influences that finance hasmad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economy. Based on the further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tific implic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economy, thispaper st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economy and financialmanagement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requirementfor the change of financial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y Financialmanagement system

一 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涵义的进一步理解  
进一步理解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涵义,必须全面和准确把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完整内容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  
(一) 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完整性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理念三方面发展的统一,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部内容,体现着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完整性。  在可支配资源的种类和规模既定的条件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取决于整个社会劳动者体力和智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表现为人们利用可支配资源的手段和方式的改变,即技术创新;主观上表现为人们对改造自然的认识的提高,即科学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定的条件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首先取决于科学发展,即取决于人们对改造自然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生产关系的改善也包含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的作用。市场主体之间经济利益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关系,不但要通过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来实现,而且要通过制度创新和观念更新来实现。各项经济制度的实施,以社会经济理念的进步为必要条件。经济理念是社会成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形成的共识,主要包括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制度规范、思想观念三方面内容。其中,经济制度是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经济理念联系起来的纽带,经济制度不但包括维护生产关系的政策法律规范,也包括保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法律规范。科学发展、制度创新、观念更新,都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改善的重要因素,都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p#分页标题#e#
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完整性,不但是指经济发展包含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理念三方面内容,而且是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理念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在市场经济中,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理念三者之间之所以能够统一起来,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或宏观经济效率的实现,以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和需求结构的提升为必要条件,整个社会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客观上要求潜在的社会需要充分转化为现实的社会需求,如果需求不足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就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较快发展。解决需求不足问题,恰恰需要解决大多数普通劳动者以及贫困群体的需求不足问题。这正是逐步缩小贫富差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而建立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不仅符合消费决定生产的一般经济规律和等价交换的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也符合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  
(二)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来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本质是人类自身能力的再生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本位”的实质是由其特殊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从社会生产的角度观察,只有劳动才是能动的改造自然的要素,因而劳动者自身能力的再生产或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生产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劳动者作为社会生产力中最主要的因素,其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实现社会经济主体共同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动力;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目的来看,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来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根本目的也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从人的多种经济角色之间的关系来看,经济发展以人为本所指的具体对象,可以进一步归结为以消费者群体和劳动者群体的利益为本,实现广大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广大劳动者收入最大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可以指个人的全面发展,又可以指社会成员共同的全面发展或整个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理念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经济主体共同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不仅是指以个别经济主体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立足点,而且是指以社会经济主体共同全面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尤其是以广大消费者和广大劳动者的经济利益为根本立足点。这就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  #p#分页标题#e#

二 经济可发展的对经济发展实践的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有利于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经济可发展对经济发展实践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发展;二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一) 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完整性,在实践中必须坚持推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理念的全面发展  
社会财富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目标,更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经济增长速度提高或GDP增长,不等于经济增长质量提高。GDP仅仅是社会产品价值总量的统计指标,反映不了产品质量、经济增长质量、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不能当作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考核指标,更不能当作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考核指标。在推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要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国民经济在优化结构、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适度的较快增长。为了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不但要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重视生产关系的改善和经济理念的升华。既要通过加快制度创新、观念更新和科学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社会财富的增长,又要通过不同阶层居民之间利益关系、不同地区居民之间和城乡居民之间利益关系以及国际经贸关系的改善,不断扩大内需,增加国内消费,从而使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促进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和经济地位趋于平等,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趋向和谐,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二) 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始终坚持把社会经济主体共同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生产关系改善程度的统一,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理念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经济理念属于经济发展的主观因素,科学发展、制度进步、观念更新最终体现在生产力发展和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的经济关系之中。建立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考核指标体系,不但要重视社会生产的考核指标,更要重视社会消费方面的考核指标,以考核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选择衡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客观性指标,重点考核居民的生活水平。社会成员只有全面提高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才能逐渐缩小经济主体之间竞争力的差距,才能使竞争的残酷性得到遏制,逐步形成人与人之间分工、协作、互利、平等、和谐、友善的良好社会关系。所以,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注意选择能够反映居民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的考核指标。  #p#分页标题#e#

三 财务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财务管理体制是一定经济管理体制下,国家宏观财务制度安排的总和,包括财务投融资体制、收益分配制度、资本金和成本管理制度等内容。财务管理体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财务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企业微观经济组织的投融资和收益分配活动来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投资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企业投资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因其实现会改变社会再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并创造市场需求和供给,影响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而对宏观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稳定有重要的影响。首先,企业投资规模的大小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造成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其次,企业投资方向的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造成宏观经济产业部门结构、产业地区结构的不平衡和资源利用结构性浪费,这些都会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最后,企业投资效益直接影响或决定着宏观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投资制度是关于投资活动参与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主要解决投资的责权利问题。投资制度在内容上包括:投资决策权的结构与层次、投资运行方式和投资过程中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投资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一方面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方式上,另一方面表现在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增长结构上。一国经济增长既可以通过少数地区快速增长和多数地区缓慢增长的途径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和农村经济缓慢增长的途径来实现。多年来,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实际上就是以地区差距扩大和城乡差距扩大为代价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扩大以后,经济增长相对较慢的地区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造成结构性的居民购买力低,反过来又制约着发达地区和城市经济增长,进而影响全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增长。我国经济增长既可以主要依托国内市场需求拉动,也可以主要依赖国外市场需求拉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如果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将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灾难,很难保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是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难以承受的。况且我国经济增长是为了满足国内居民的消费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外国人的消费需要,对外开放是改善国内资源和技术约束条件、加快社会财富增长的途径和手段,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国内居民的消费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有利于保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问题,都与我国投资制度在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定位有着密切关系。  
(二) 融资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本基金分流”理论,一方面,企业资金运动同社会各方面的经济活动密切联系:企业资金运动是社会资金运动的基础,社会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结构,又反过来制约企业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结构;另一方面,企业资金运动和社会资金运动又存在一定的背离:二者因各种特定原因在数量变化与时间占用上呈现某些反向变动,当国民经济资金总量一定时,企业资金占用量与社会资金占用量存在此增彼减的关系。企业融资受既定经济环境特别是金融市场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企业融资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  #p#分页标题#e#
融资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融资制度首先体现了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投资拉动的高速增长下,政府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社会资金供给充裕,企业资金融通较易,容易导致投资过热,需求拉动的可持续增长下,政府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社会保障资金供给充裕,企业竞争充分;融资制度还有利于推动市场体系的健康和完善,包括在市场结构、市场机制、市场规则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 收益分配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收益分配在广义上指企业收入的分割和分派,包括员工工资、银行利息、财政税收和股东红利等,狭义的分配仅指税后净利的分配。收益分配制度解决不同的利益主体在企业经营成果的要求权方面的制度安排。收益分配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①收益分配制度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定位,是国民经济片面的高速增长,还是国民经济内涵的持续增长;②收益分配制度反映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企业经营成果的要求权,体现了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从而反映了不同的经济发展观;③收益分配制度协调不同的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关系,反映社会消费水平的发展和分配格局的调整。  

四 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财务管理体制变革的要求  
我国财务管理体制变革的历史演进伴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发展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而变化。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阶段中,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都具有其自身的历史适应性,但也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应,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表现在:重GDP增长,轻理顺分配关系, GDP虽然大幅增长,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了,达到五倍之多,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零点四警戒线;重资本要素贡献,轻劳动要素贡献,中国资本不足,所以鼓励投资,鼓励货币转化为资本,鼓励并保护资本参加收益分配,但劳动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重物质资本投资,轻人力资本投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发达国家高达百分之七到八,中国则在百分之三左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百分之四的水平。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要求:一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发展,二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财务管理体制上,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以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为突破口,在社会财富分配的制度安排上发挥财务管理体制的功能作用  
把缩小社会公众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必须提高人力资本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提高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尤其是提高低工资水平;改变“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收入分配模式为“共同治理模式”,强调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创造财富的共同属性,把劳动、土地、资本都视为无差异的创造财富的要素,既然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那么,财富的分配理所当然地按照各种生产要素对社会财富增长的贡献进行分配。  #p#分页标题#e#
提高农村扶贫标准、提高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标准,使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促进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和经济地位趋于平等,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趋向和谐,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要向弱势群体倾斜,向农民倾斜,向低收入者倾斜。为此,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二) 以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为突破口,在社会资源的配置的制度安排上发挥财务管理体制的功能作用  
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投资体制改革,主要依托国内市场需求拉动,满足国内居民的消费需要,通过宏观调控,优化产业行业结构、产业区域结构、产业城乡结构、产业内外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和效率,保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融资体制改革,丰富融资渠道,规范融资市场,发展融资工具,保证金融安全。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国家在教育经费的支出,提高到占GDP的百分之四到五之间,要鼓励企业培训投入,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实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和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上。  
以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为突破口,在国有资产产权和收益的制度安排上发挥财务管理体制的功能作用。  
重新确立国有资产在宏观调控和财富分配上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发挥国有企业在自有知识产权创新和扩大社会就业中的作用。  
加强国有资产财务监督和管理,探索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创新模式和方法,实现国有资产在社会经济宏观调控、经济效益提高、经济结构优化、社会财富合理化分配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复初,郑亚光.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郭复初.财务通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8.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