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财务管理视角下善待员工增加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能促进企业创新吗?分析--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51520235418909
  • 日期:2019-04-2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方法主要通过对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企业创新绩效、以及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与企业创新绩效效应这三大块研究领域文献梳理。定量方法则通过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 2003-2014 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获得结果,对假设进行验证和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06 年,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长期发展战略,第一次从国家层面的高度将阐明了科技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成为我国谋求进一步跨越,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要素。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应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可以看到,“人才”与“创新”将成为未来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目标,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核心要素,是未来持续性增加投入和培养力度的重点领域。
 “互联网+”时代到来,使得数据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信息技术产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等,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企业与高校频繁合作,以浙大网新集团和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创新型孵化器遍地开花,进一步加快了“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进程,一方面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目标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通过孵化平台,大力激发了人才创新的动力。
研究领域方面,员工权益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在企业对员工的态度上,以英美为代表的“股东至上”治理模式和以日德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对企业发展的优劣之争是学术界长期探讨的命题。“股东至上”模式认为,股东是企业剩余风险的唯一承担者。因此,企业应以股东利益最大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无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权益(Moerland,p.w.1995)。然而,“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提出供应商、投资者、员工、顾客等均以不同形式向企业注入资本,企业不应仅对股东负责,还要将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纳入考量范围,才可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智力密集型的信息技术产业,哪种治理结构更能激发企业创新潜能成为值得探讨的命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信息技术产业将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承担我国大部分的自主创新任务。作为人力密集型产业,增加对员工的投入是否能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将成为信息技术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量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文献集中对企业整体社会责任投入的衡量,但资源如何在员工、顾客、股东、债权人等社会责任维度中分配,才能达到最优化配置效率,仍是令管理者困惑的问题(龙文滨、宋献中  2013)。近年来,慈善捐赠、环保投资/补贴等社会责任投资维度的研究亦开始涌现(李四海等 2012;唐国平等 2013),而在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内部利益相关者维度的社会责任投资的研究较少。
此外,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发布的《2016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利技术动向分析报告》显示,在 2011-2015 年间,我国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大幅度上涨,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成为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评价。
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一方面揭示激发员工的创新动能的机制,挖掘企业创新潜力和空间,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向“利益相关者”具体维度研究推进,为企业对内部员工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研究增加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投资,是否可真正的帮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有助于竞争中脱颖而出。
............................

2  文献综述

2.1 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分析
“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是指为了改善员工环境、提高员工待遇而进行的针对性的投资。“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粗略的划分可以分为货币性投资和非货币性投资。早期,学者们聚焦于从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的其中一个点切入,研究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投入的效应,尚未对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所含内容做出详尽全面的展示。随着 KLD 数据库1的发布,“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的内容体系以“五强五弱”共十条表述得以确定,成为了学者们评价企业承担员工维度的社会责任状况的重要基础。
早期,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所带来的效应尚未被正确认识。传统观点认为员工是一种没有任何技术的劳动力,员工的地位相当于公司的原材料。在这个观点下,员工福利是一项浪费型的支出,因为他违反了管理层最小化支出最大化收入的目标(Taylor 1911)。然而,
随着技术变革的发生,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学者们开始研究员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
起初,学者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为研究基础,研究企业环境对员工心理资本的构建和影响。心理资本即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已有文献通过分析实地调研及调查问卷所得资料及数据,研究得出一个积极的、员工友好型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地培养员工们积极向上的心理。换言之,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员工可以积极的面对碰到的工作上的挫折,在遇到失败时及时想出补救的措施,从失败的阴影中迅速恢复并投入新的工作(Luthans and Jensen, 2002; Luthans et al., 2006; Luthans and Youssef, 2007)。因此,通过建立员工“积极向上”和“迅速恢复”的精神力量,拥有员工友好型环境的公司对失败的容忍性更加大,并且在创新活动中更加能克服所遇到的挫折和困境。
20 世纪初,随着“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概念的普及和发展,学者们开始解构企业层面社会责任承担状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雇员关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并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整体层面进行考虑。
........................

2.2  企业创新绩效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文献分析
创新有助于经济增长(Solow, 1957; Aghion and Howitt, 1992),并且是公司的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Porter, 1990, 1992)。目前,解构公司特征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
在股权投资方面,Lerner et al.(2011)以私募股权投资角度切入,从 Capital IQ 数据库中筛选出投资交易中没有用杠杆的样本,以及无担保人的交易作为私募股权交易的样本;在创新绩效方面,Lerner 选择在交易前三年和后五年内成功获得专利授权的企业为样本基础,以该企业的专利引用量作为创新成果的评价。实证表明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其专利引用量更大,创新绩效更高。Aghion et al.(2013)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得出当公司拥有较高比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通过有效降低投资创新项目所带来的职业风险,来促进管理层创造更好的创新绩效
进一步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将有效降低公司管理层因业利润下滑时被解雇的风险。 进一步,学者们重点研究了股权投资者的性质。Tian and Wang(2014)通过构建模型评估风险投资公司在不触及风险预警线的范围内继续进行风投的趋势,以此来评价其失败容忍度。实证表明,比之于公司受到失败容忍度较小的风险投资者的资本注入,拥有失败容忍度较高的风险投资者资本注入的公司,其创新绩效更高。Chemmanur et al. (2014) 将风险投资资本进一步细分为公司创投资本(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以及独立风险资本(Independent Venture Capital)。分组回归后发现,拥有公司创投资本(CVC)资本支持的企业,其创新绩效更高。究其原因,学者分析指出相较于独立风险资本,公司创投资本更加了解及掌握所在行业知识和趋势,并且公司创投资本失败容忍度更高,因此其投资的企业,更倾向于用所得资本投入创新项目。#p#分页标题#e#
在收购方面,Becker-Blease(2011)以收购保护条款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企业收购保护有利于管理层构建了一个长期,关注价值增值的投资战略,从而推动公司从事创新活动。Sapra et al. (2014) 通过模型构建,研究得出公司创新绩效和收购压力之间呈 U 型关系。当外部收购压力非常小或非常大时,管理层倾向于投资创新性较强的项目。于前者而言,投资创新性较强的项目可以使管理层获得更高的报酬;于后者而言,管理层可通过创新性较强的项目来获得收购溢价。当外部收购压力介乎于中间时,期望的失去控制(权)损失对于创新项目和非创新项目影响重大,并直接影响收购溢价。因此,管理层更加倾向于选择非创新性的项目来控制风险。
.............................
3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20
3.1  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与企业创新 ........................................ 20
3.2 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与企业创新竞争力 ........................ 23
4  定义变量与模型设计 ............................ 24
4.1  样本选择 ................................... 24
4.2  变量定义 ..................... 24
5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 30
5.1  描述性统计 ..................................... 30
5.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31

5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了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重点研究信息技术产业的员工型社会责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版)》,本文以沪、深交易所上市的信息技术产业企业(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03-2014 年数据为研究样本。
为让数据具有可比性,本文选取了截至 2012 年已经上市的企业,即每个企业至少包含两年可比数据。剔除 ST 企业后,最终,样本中包含 382 家企业,获得 1306 个观测值。


......................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 CASS-CSR1.0》,构建了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衡量体系。并基于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 2003-2014 年的专利授予数据和财务数据,研究了企业的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投入对企业创新产出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
第一,本文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产业中,当企业改善对员工的待遇时,即企业增加其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的投入,可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绩效。
第二,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角度出发,研究表明,员工型社会责任投资的增加,对企业实用新型产出绩效,以及发明专利产出绩效的提高有显著影响;然而,对外观设局产出绩效则无显著影响。上述发现佐证了我国目前信息技术产业“以实用新型和专利产出”为竞争优势的发展趋势,证明善待员工,可帮助企业有培养和形成成核心竞争力。
第三,更深入的对投资方向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非国有企业中,货币激励和非货币激励,均可作为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绩效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然而,在国有企业中,非货币激励才是企业的投入重点,由此实现国企创新产出绩效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