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关注点在于H铁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的研究不足在于:获取相关数据的深度不足。例如该企业的三起安全事故中具体的原因由于操作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准确获得,而企业现行的监测设备无法全程监测,使得事故的分析无法精准地进行。
第1章绪论
1.2.1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研究
(1)安全生产理论方面对该问题的研究
在国际上已有很长的历史,如Farmer、Chamber等人在1929年就发现企业的经营体制不完善导致了工伤的产生,并由此产生了“多发”的思想。“意外多发趋势”的观点是,为了避免意外事件的产生,企业应当通过削减雇员的人数来达到预防意外事件的目的。海因里希是美国的一位工程师,他在对美国的安全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事故原因链”的概念。随后,Gibson、Skiba等分别建立了轨道穿越(spatial crossing)模型[1]。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发展洲际导弹时提出的“系统安全性”概念,W.C.Johnson等学者对其进行了充实,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安全性”的理论与技术体系[2]。
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整体体系论”与“复杂范式”,强调将各种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事物与人之间的最佳分配,并对其进行优化。在我国,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很少,而在其理论上的研究却比较多。刘文通过建立企业的安全韧性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了理论和方法上的转型和创新,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的抵御风险的水平[3]。高青基于“前因-行为-后果”(ABC)行为分析方法,完善了“人因-行为-后果”(HFACS),并基于集中对分析(Set to pairing analysis)方法,构建了基于“集合”的制造企业安全风险评估体系[4]。张华采用了多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成因和整改措施进行了探讨[5]。王秀明、刘希扬等回顾了我国典型的交通安全事件致因模型、双致源理论和突变模型等典型的交通安全事件原因模型,并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6]。曾耀文认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在企业的经营中占有很大的地位,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管理对企业来说更加的关键,是确保企业的科学和秩序的科研生产和经营的前提;以人为本的企业的安全管理可以促进公司的发展,降低意外的发生率,从而提升生产力。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在现代企业中,以人本思想为导向的企业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7]。
第3章H铁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3.1企业简介
H铁矿企业(简称H企业)是一家拥有矿业勘查开发、新能源产业、化工冶炼、物流贸易、酒店等产业的综合性现代企业集团。该企业成立于2017年9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总部位于北京;拥有包括中国深交所主板上市企业在内的50余家参控股企业,业务遍及北京、内蒙、四川、西藏、新疆、安徽、浙江、福建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现有员工7000余人,总资产达260亿元;在有色金属采选、销售业务基础上,重点布局白银等稀贵金属,并通过不断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开展矿山综合利用,着力构建以传统铁矿石板块为基础以矿山综合利用为辅助,三位一体的业务集群。企业通过深挖潜力及横向并购的方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向着“将企业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矿业企业”的美好愿景稳步迈进。
H企业长期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矿地和谐为基本目标,积极打造“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现代化绿色矿山企业。
第5章H铁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确定与实施
5.1方案优化设计原则和目标
5.1.1优化设计原则
根据体系安全理论研究,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方面。对于H企业来说,要结合铁矿企业的特点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通过系统地分析建立起准确有效的安全生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其构建原则应遵循如下内容:
(1)科学性原则。从H企业的安全影响因素的情况来看,企业从建立以来就没有再调整安全影响因素。而企业的生产已经从过去的人工模式向智能模式转变,这就要求企业全面评估安全体系各个因素的科学性,结合各个岗位来确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影响因素指标。同时,还要广泛征求企业从董事长、分管领导、专业科室到一线岗位工人的意见及建议,利用好企业之前不断积累出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对影响因素指标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完善,最终在最大程度上给出能够快速、真实体现企业安全问题的指标体系。
(2)精细性原则。从H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可以看出,当前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内容是比较丰富全面的。所以,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的并不是提升安全管理的全面性或是安全管理的幅射面,需要不断发现企业安全管理的漏洞,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目标。
5.2具体优化方案及实施
确定了H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的原则和目标以后,就可以针对企业现行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优化方案,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管理优化方案真正帮助企业应对安全风险,为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行提供支持。基于此,该企业的优化方案也需要从方案、信息化体系建设、监督管理机制、流程管理和评价机制的建设等四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优化方案。
5.2.1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企业当前的安全管理机构采用的是条形结构。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也有利于形成从上至下的指令、工作布置等活动,下级可以及时向上级汇报相关的工作,形成上下联动的模式。但是,结合W.C.Johnson等人提出的系统安全理论的相关内容,现行的模式无法发挥每一个条块本身的力量,不利于强化安全管理的职责。对于H企业来说,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领导机构的责任,确保安全管理机构各司其职,共同发挥作用。
(1)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责任。改变现行由总经理担任安全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任,由领导的高层管理人员承担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的职责,明确分管安全的副总担任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这样才能强化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在安全管理事项重大决策、计划规划的拟定、重大事项的审议等业务,也有利于发挥副总的职责,让安全管理领导机构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设立从上至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在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执行安全管理领导机关的决议或安排的相关事项,向其负责。另外,各基层单位不再设安全管理领导机构,直接由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对接企业总部的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研究提出安全工作的总体规划,检查、监督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发现和监督解决危及安全的问题和隐患,适时开展专项督导检查,认真调研,提出强化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适时组织对各单位贯彻执行推进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及时组织分析整改;指导和督促各单位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逐级负责相关措施和安全有关台帐,健全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强化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消除和预防各类安全隐患。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H铁矿企业的安全事故的实际和安全隐患排查的情况,进一步开展安全管理体系的问卷调查,通过研究获得以下结论:
(1)从该企业现行的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的情况来看,形成了多层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基层班组。现行的这种模式是从上至下形成的一种垂直管理式模式,这种方式在不同的层级形成了管理体系,在安全生产委员会层级由总经理直接负责,其他副总也直接参与到其中。看起来很合理,也实现了各个层级的人员均参与进来,但是由于总经理实际负责的工作过多,而在安全生产委员会里没有一个常务或是专门负责的人员,实际上不利于开展相关的工作。
(2)该企业的监督管理体系未能落到实处,使得监督的效果并不明显,对于重点危险位置的员工操作流程缺乏全过程记录、存在无人对重点岗位监测、监测设备形成虚设的问题和安全管理人员在监督过程中不开展全程监督,这都体现了监督的缺位、不到位的情况。
(3)该企业的主要投入集中体现在集采设备、钻探设备的优化,对于安全管理信息技术和相关的新设备的采用还不是很普遍。在安全隐患的列表中也可以看到,企业还有很多场景没有实现24小时跟踪。而从调查问卷的情况也可以看到,企业现行还有很多场景、生产车间的安全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未能达到其需求,无法满足生产员工的要求。
(4)从该企业现行的安全管理流程来看,安全管理的流程是一个从上至下或是从进到出的过程进行。现行的流程管理过程中可以体现安全管理的要求和关口的控制。但是,从现行的安全管理流程来看,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是相互独立,不能体现安全管理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协作,也不能体现安全管理过程中岗位自身的职责和安全责任的履行。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