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通过评价工作,可以发现实际问题,为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决策提供帮助,使其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建筑公司应急管理能力,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挽回建筑企业安全事故的损失。
1绪论
1.2.4国内外研究评述
本研究旨在提炼出具有建筑行业特点的应急管理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建筑施工公司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针对评价结果分析提升策略。本文主要从国内外学者对建筑施工公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现状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目前,国内外研究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尚显不足,内容分散,缺乏统一框架与思路。国内有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法制、应急体制和应急机制建设等方面。当前研究多停留于理论层面,实际应用不足,实践指导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提升建筑施工应急管理能力是企业安全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针对建筑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开展的学术研究不多;现有应急管理理论多数是静态研究,而有关分阶段的、动态的、贯穿全过程的应急管理系统研究缺少,所以难以充分反映复杂的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研究的重点逐渐发生转移,即从单一的应急响应转向了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的全过程。应急管理评价方法持续进步,由单一方法向综合应用转变,新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并得到广泛应用。需要进一步开展建筑公司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并引入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建筑公司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是当前建筑施工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3 W建筑公司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3.1 W建筑公司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构建依据
建立评价体系要考虑国家法律法规对建筑公司在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方面的要求,这是任何一个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前提。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中有关建筑公司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管理等规定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梳理,分析对建筑公司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比如,可以从建筑公司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应急机构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切入,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指标。比如,国家安监总局对建筑施工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要求更严格,要求建筑施工公司在工地安全管理、安全责任、安全生产设施、应急管理等方面制定并落实具体措施。
本文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主要参考近十年建筑施工应急管理能力的研究成果如表3-1所示。
5 W建筑公司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措施
5.1加强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增强应急预案的适用性
W建筑公司的专业处置方案要建立在建筑突发重大安全事故预案的基础上。应急预案的评审、公布、备案及管理工作要符合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的制定,一方面要符合建筑施工突发安全事故的特点及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要明确预案中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实现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47]。W建筑公司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一般,虽然有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但预案是照搬应急管理机构的规章要求和其他公司的应急预案,所以应急预案适用性和针对性就差。
要改善这个情况,W建筑公司应当建立一个动态的应急预案更新机制,确保预案内容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的风险评估结果和现场作业的实际需求。这包括对潜在的紧急情况进行详尽分析,制定具体的应对步骤,明确各类应急情况下的职责分工和行动流程。同时,应定期组织跨部门会议,收集各方的反馈和建议,对预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更新后的预案应进行模拟演练,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估,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确保在真实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执行。
5.2建立稳妥的善后处置机制,防止事态蔓延建立
稳妥的善后处置是有效防止事态蔓延的处置关键和重要保障[48]。在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结束后,后期的安抚化解工作要及时跟进,这是善后处置的关键环节。W建筑公司面对重大安全事故,要做好善后工作各个环节的把控,对受伤人员积极安排救治,对死亡人员及受伤人员家属尽力做到安抚,同时公司要进一步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重大事故很可能造成员工及周围群众严重的心理创伤,因此需要安排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救助工作。必要时公司外聘心理咨询师等专家,辅助项目经理或部门经理完成善后处置工作,解决矛盾和纠纷,避免事态升级扩大影响。另外,在采取处置办法稳定局势后,要防微杜渐,坚持回访,巩固处置成果。在善后处置中观察人们的不满情绪是否得到平息,探寻受伤和死亡人员家属对处理结果的态度和反应是否满意,以防原有问题的再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W建筑公司成立的保险理赔组,要受应急小组的直接领导,要协助财务部门核算损失,积极申报保险理赔。
6结论与展望
6.2展望
尽管本论文在建筑公司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方面做了深入研究,但研究受限于条件和时间,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尚存不足,未来需深入研究改进,以期研究结果可以更加科学。
(1)在建筑公司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中,可能忽视了涉及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多种复杂因素,现有指标体系或存不全。需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突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相关内容,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例如,针对不同的安全风险情况和特定应急场景,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权重。
(2)本文所使用的两种评价方法依赖专家主观判断,可能影响评价准确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更为精确的量化评价方法和有效的数据收集方式,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3)尽管本研究对建筑公司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但实际应用中仍可能面临诸多挑战。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如何将本研究的成果与建筑公司的实际运营相结合,提出更具操作性的应急管理策略和建议。同时,还需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不断更新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急管理需求。
(4)本研究在建筑公司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尚未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建筑公司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差异性。未来研究应加强对这些差异性的分析,构建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以提高评价结果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