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依据景区内陆上观光和海上项目体验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了检查表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事故树分析法、风险矩阵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天涯海角景区开展了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对全面了解景区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准确评估景区安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兼具水陆环境景区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 1 章 绪论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1.1 旅游安全研究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国外关于旅游安全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研究的内容主要以社会动荡和交通事故为基础的旅游安全研究。在 1972 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巴勒斯坦的恐怖袭击所造成的 11 名以色列运动员死亡和多人受伤事件,使得旅游行业的专家将恐怖主义与旅游业联系起来[2]。1974 年,旅游行业研究协会召开了主题为“旅行研究在危机年代中的贡献”,该会议上旅游行业的研究者们一起对旅游安全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3]。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针对游客的恐怖活动和犯罪问题的增加,学者们开始更加注重分析具体的旅游安全事件。进入 21 世纪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环境和频繁突发的自然灾害现象,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旅游安全研究[4]。例如:Yoel Mansfield(2005)在书中对旅游企业在旅游、保险与安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说明,并就旅游安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5]。Aviad A.Israeli(2007) 对以色列、华盛顿等地的住宿业危机管理进行了具体的案例研究分析[6]。
1.3.1.2 旅游安全评价研究
旅游安全风险评价是研究旅游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国外学者在旅游安全风险评价方面更加关注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分析的研究。国外学者 PetrosilloIrene(2001)通过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旅游口岸的主观和客观风险,得出港口相对安全的运营环境[7]。Ghazali Musa,C.M. Hall,J.E.S. Higham(2004)针对前往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的游客进行调查研究,得出超过 80%的游客在前往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时经历了呼吸道疾病、肠道感染和高海拔反应等症状[8]。Bentley, Stephen, Keith(2007)认为政府部门应该评估旅游资源的安全风险情况,划定出风险等级并做出相应的安全预警[9]。Kwaku Adutwum Boakye(2012)认为给游客提供安全保障服务,能让加纳的景区比其他地方的景区更具有竞争力[10]。此外,还有外国学者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游客的安全意识,并通过数据对比的方式得出游客在景区的不安全感比他们待在空旷场所或房间时高得多等相关研究结论。
第 3 章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安全概况与评价方法选用
3.1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概况
3.1.1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环境概况
3.1.1.1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西南方向 23 千米处,景区总面积为16.4 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 10.4 平方千米,海域面积为 6 平方千米[42]。景区所在地区域地势开阔、地形起伏较大,北部地势较高为山岭,南部为大海,东部、西部地势平缓。景区场地地层较稳定,景区及附近未发现有全新活动断裂层,工程地质性能较好,对建筑抗震有利。
根据海南省气象局近十年的监测统计数据显示,天涯海角景区年平均气温25.8℃,极端最低气温为 5.1℃,极端最高气温为 35.9℃,景区年均温差较小。景区所在区域历年最大降雨量 1987.7 毫米,历年最小降水量 673.7 毫米,年平均降雨量为 1344.2 毫米,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降雨深度 604 毫米。集雨面积 19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 1344.2 毫米,降水量西部比东部少,径流分布自内地向沿海递减。景区年平均相对湿度 78%,降水量较为充足。景区范围常年以东风和东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 2.5 m/s,历年极大风速为 33.5 m/s,历年受台风影响个数为 77 个。每年 8-9 月份为易受台风影响的月份,平均雷暴日为 61.5 天,属于多雷区,景区所在区域属于易受台风和雷雨影响的区域。
第 5 章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安全对策措施
5.1 环境安全策略
5.1.1 加强外部自然灾害环境监测预警
针对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所在区域多台风、雷电、高温等气候特点及恶劣气候环境所容易造成的各种危害,景区应设立自然灾害防范信息收集中心,建立和完善自然环境信息采集系统以便随时了解灾害情况。同时,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采集可能发生灾害的类型、位置、强度和速度等信息为防范自然灾害决策提供依据。其次,景区在设计建造新的建筑物时需要经过相应计算并采取必要的抗风防雷等措施,对于雨水及暴雨带来的地面积水等问题,景区内应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雨水排放系统。同时,景区应设有专门负责自然环境灾害事故预警的人员,设有专门的应急队伍,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和救援物质,确保在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到来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通知景区内的人员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活动,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还需要对景区内的遮阳伞、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进行加固,并对景区内危险区域的人员进行及时的疏散引导。另外,景区应对救援队员和巡检人员进行自然灾害防范处理方法的培训,保证救援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对遇险游客进行初步救援和治疗。最后,应安排员工加强巡视,详细记录每一次紧急情况下的物资使用情况,并补充维持预定量。当自然灾害危害较大时,工作人员应劝阻游客到海滩游玩并说明原因,在危险地段增设岗哨,必要时在海岸线设警戒线。
5.2 设施设备安全策略
5.2.1 加快完善景区基础安全设施设备
配备天涯海角景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的设置有效的引导分流了入园游客,提升了景区旅游服务质量。当前,景区相关安全信息的发布主要通过入园门口处的LED 宣传大屏的方式来进行,其日常运作主要是通过与市气象局进行信息数据共享的方式向游客提供每日气象、气温、实时的入园人数等信息,让景区的管理者以及游客能实时了解景区的人员密度、自然条件等情况,合理安排入园计划。同时,今年景区的监控中心也已升级改造完成,设置了全新的智能监控中心,统一集中监测全景区的安全情况。而新的监控中心将原先分区设置的监控设备进行整合,景区管理者只需在系统的景区 3D 地图上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监控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在线情况。今后,景区应在原先智能防火监控(当温度地面温度达到一定热量,系统会自动跳出两个弹窗,一个监控视频,一个热成像视频,并且语音报告:“热成像火情信息上报”;同时防火监控可以自动巡航)、客流密度监控(可以统计景区某个区域的客流密度)、有客流监控(可以统计某个景点进出游客数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挥智能监控系统的枢纽作用,加快智能监控系统调试并投入使用。同时,景区还应当解决智能监控系统中的安全板块内容还相对分散,部分的安全全功能调试周期较长、未能及时投入使用等问题。因此,景区应在现有的智能系统中增设安全专项功能版块,并将景区原先缺失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纳入到该板块的建设,将全景区的消防安全控制系统和器材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实现景区运营安全。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以三亚天涯海角景区安全评价为题,依据系统安全理论从景区的环境、设施设备、人员、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对景区进行评价。首先,本文在分析三亚天涯海角景区安全现状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游客对天涯海角景区的安全意见,筛选出游客最关注的景区安全风险因素,再结合国内同类型景区的事故经验教训和事故案例中的高频安全风险因素,结合天涯海角景区实际情况,最终辨析出三亚天涯海角景区的主要安全风险因素。其次,依据景区环境、设施设备、人员、安全管理划分出四个评价单元,将辨析出的主要安全风险因素纳入四个评价单元分块进行安全评价,了解每个评价单元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和危害程度情况,确定出每个安全风险因素的危害等级,摸清景区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数量和危害程度情况等。再依据各单元的评价情况,对景区的总体安全情况进行评价。最后,依据总体安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三亚天涯海角景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实现三亚天涯海角景区的安全发展。通过调查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旅游安全是景区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特别是受近两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的影响,人们出行旅游更加关注安全问题。天涯海角景区因其特有的水陆结合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浓厚的人文社会环境相融合的特点备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但也因为景区兼具陆地与水路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得景区的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因此,本文依据景区内陆上观光和海上项目体验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了检查表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事故树分析法、风险矩阵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天涯海角景区开展了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对全面了解景区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准确评估景区安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兼具水陆环境景区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二,本文对天涯海角景区安全评价过程中,对天涯海角景区内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其风险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风险、旅游景区设施风险、人员聚集踩踏风险、旅游景区管理风险四大方面和淹溺风险、火灾风险、触电危害风险、踩踏事故风险、车辆伤害风险、船舶事故风险、高处坠落风险、爆炸伤害风险、机械伤害风险、物体打击风险、噪声伤害风险、突发治安事件风险、高温伤害风险、台风伤害风险、暴雨伤害风险、雷击伤害风险、地震伤害风险、生物危害风险等 18 个小方面。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