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论文哪里有?本文依托嵌入式理论,以嵌合为切入口,从共建共治共享三个层面分析嵌合共治在城市社区治理的适切性,探究嵌合共治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可行性;通过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结构—关系—功能—价值嵌合的分析框架,对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嵌合共治的动力和运行逻辑展开深入探讨。
第1章绪论
1.3.1.1国外研究
国外关于嵌入理论的研究,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卡尔•波兰尼(1944)提出的“嵌入性”概念,他认为对经济理论的分析要置于制度的框架之下,强调了经济主体的社会嵌入性①。在此基础上,马克•格兰诺维特(1985)提出以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为中心的解释逻辑,即把行为者视为嵌入于具体、动态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提出了嵌入分析的两种模式: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关系性嵌入”倾向于个体间的双向关系,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受到与其他个体关系的影响;“结构性嵌入”更加关注于社会网络的整体结构以及个体在网络中的功能,所处的社会结构会制约和影响个体行动①。祖京和迪马吉奥(1990)在格式理论基础上更深入的将嵌入理论细化,把嵌入的概念细化为四个维度,具体表现为结构、认知、文化与政治方面的嵌入,为理解个体、组织和市场如何与社会结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视角②。哈伯(1995)认为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相比,嵌入理论更能反映出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新古典经济学主张市场参与者是理性和独立的,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不受个人关系、社会结构的影响。而嵌入理论视角下的经济行为则是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体行动决策会受到社会关系网络的深刻影响,嵌入理论的运用有助于改变新古典经济学倡导的市场交易理性化和独立性的价值导向③。
随着嵌入理论不断发展和运用,其影响力日益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这一理论不仅在经济学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而且研究视角也逐渐扩展社会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领域。比如PeterEvans(1995)将其应用于国家与社会、官僚体制和基层治理领域,提出了国家和社会之间两种模式的合作关系,互补性和嵌入性。互补性指国家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以此来加强与社区居民的合作关系,维护国家和社会的互补关系;嵌入性指政府官员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不仅履行了自身职责,还塑造了自己作为社区一员的身份,使自身获得社区居民高度的认同和肯定,加深政府和社区的联系④。
第3章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嵌合共治的动力与运行逻辑
3.1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嵌合共治的动力
3.1.1党的政治立场与城市社区治理价值的内在契合性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之后,党的十九大就将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党的基本方略的各个方面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更是将“人民至上”凝练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经验之一,不断体现出党对人民利益的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理解和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首要任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再次强调了党始终不渝的人民立场。这些均表明了我们党始终如一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政治立场。
城市社区治理的内在价值也是契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城市社区治理是实现人与城市的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和城市持续发展。人民作为城市主体,在城市发展中既是受益方,也是推动方。城市社区治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尊重民意、维护民权、满足民愿、赢得民心作为服务理念,使治理成果惠及民众,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①。社区居民对治理效果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够及时将治理结果反馈到基层治理决策和政策的调整中,从而使治理与人民需求相契合。加之在现在的基层社会治理考核中,居民对治理结果的评价比重越来越高,居民的参与可以有效打破治理困境,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推动真正实现“一切依靠群众”。
第5章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嵌合共治的实现机制
5.1完善党建引领机制,把控治理方向
面对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分散化,治理资源碎片化等现实挑战,推进社区有效治理亟须一个实现资源整合和治理行动统一的核心主体。于是,基层党组织成为回应城市社区治理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示范和指引作用①。在社区治理中,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是其强大的统筹能力,通过党的组织网络汇聚多元主体的力量,形成治理共同体,共同促进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
构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嵌合共治机制,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的引领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和管理层面的优势转化为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的实际效能②,引导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治理,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具体到社区治理实践,应积极推进党建共建工作,凡是符合三人以上党员条件的物业组织、社会组织、驻区企业等应建立党支部;对暂不具体建立条件的,积极推动社区党组织联建工作,让其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中了解党建工作,或派驻党建指导工作组对党建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社区党建工作的全面推进。
5.2明确主体责任机制,厘清权责边界
城市社区治理是一项涉及多元主体的复杂工程,其中包括街道、社区党委、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推动社区治理的发展。嵌合共治下的社区治理实现治理主体间的良性互动根本在于要梳理和规范多元主体间的职责分工,明晰社区治理责任链条,让所有主体能够有效地参与和共建共治,激发其内在驱动力,找寻各方利益的出发点和平衡点,围绕责任理念达成社区治理共识,让具有异质性的多元主体形成体系,推进垂直管理和横向协作,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①。
街道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承担着政策和规则的制定,同时负责厘清基层治理事务中的职能边界,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建立起责任清单,明确各治理主体的优势和责任边界,更好地协调街道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社区党委作为党在社区的组织机构,其职责主要包括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领导和协调社区各项工作,推动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社会组织凭借其专业性和灵活性,在社区治理中提供公共服务、履行社会监督职责、参与决策等。居委会和业委会作为社区居民的代表,主要反映社区居民的意愿和需求,参与社区治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物业公司是服务的生产者或提供者,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同时还应积极与其他治理主体加强沟通,共同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题。嵌合共治通过创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和平台,拓展各个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多维空间,实现治理主体间的分工与合作,汇聚治理合力。
第6章结论
社区不仅是居民生活、交往的场所,更是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同时还是国家和社会连接的基层场域,那么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尤为重要。随着城市社会自治性、异质性和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社会和市场的关系被重构。治理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基层社会在党组织引领下,通过结构嵌合、关系嵌合、功能嵌合和价值嵌合构建出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种治理力量的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相互合作以及相互增权的治理嵌合体,衍生出嵌合共治新格局,不断推动社区治理新发展。为了使嵌合共治更好的发挥治理作用,需要不断完善党建引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机制、发展互信互惠机制、健全参事议事机制和深化科技创新机制,从而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
但是,所谓的嵌合共治社区治理共同体并不是牺牲个体的基本权利而谋求整体的利益,而是以每个治理主体的基本权利作为出发点,这也是现代社会的底线和原则。党建引领下的城市社区嵌合共治既不是政治层面对社会空间的挤压,也不是权力层面对各项事务的大包大揽,而是充分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实现多元治理主体耦合和合作,激发公共领域的“活性”,整合更多的资源,实现城市社区“善治”局面。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