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在深化“放管服” 改革征程上是没有完成时的,只有正在进行时,三都县及其他县级民族自治地方还需不断在强化组织顶层设计、升级服务内涵、探索创新服务方式等下功夫,服务便捷“再升级”,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营商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给人民群众带来切切实实的获得感,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奋进!中国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为了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绪论
(一)国外研究综述
通过阅读大量的关于“放管服”改革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放管服”改革这一概念,但是一直都有对“放管服”改革相关话题进行研究。其实这一概念在国内也就 2015 年的时候才正式提出,相关话题研究等种种迹象表明“放管服”改革这一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国外虽并没有直接称之为“放管服”改革,但从西方国家政府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改革运动中可以发现,都与“放管服”改革相关,甚至有非常类似的改革实践。通过这些改革实践的研究发现,他们围绕的话题依然与“放管服”改革相关研究相似,例如转变政府职能开展的政府改革运动的相关研究工作,对于我国学者研究“放管服”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之处;通过归纳梳理整理得出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在新公共服务、整体性政府和“流程再造”以及关于政务服务等四个方面的研究。
1.对于新公共服务的理论研究:当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体系,即新公共服务理论,有的学者又称它为服务行政理论。比如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罗伯特·B·登哈特所撰《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就明确表示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内涵应该包括:1.公民的角色是服务对象而非顾客;2.公共利益是政府的工作追求,要体现公共效益而非政府或私人利益;3.是政府应该重视公民权而非企业家精神;4.战略性思考和民主性行为是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5.政府要有责任担当意识;6.是政府担任的是服务角色,而非掌舵人;7.在重视生产率的同时更加要重视人。①“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欧洲最为盛行,其“管理主义”与“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争议。总的来说,管理至上学说更具较高地位,因为它基于管理学的角度,认为分权才是更好的管理方式,从而贬官僚主义而褒从私营机构中体现出来的管理技术。在欧文修斯的《公共管理导论》中,他从本质上论述了公共权力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共同点,其中包括都加入了竞争的机制。②再通过阅读作者为王义的《西方新公共管理概论》中了解到,他也分别从放松规制和分权方面论述了行政改革的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就改革的层面而言,在各利益主体之间,政府必须利用法治的权威寻求平衡。
第三章 贵州县级民族自治地方“放管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思想观念相对落后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要从以往的政府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必须以公共需求出发、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立足点来开展一切政府工作①,即要主张“为民服务”观念,摒弃“治民观念”和“为民做主”观念,强调政府职能重心在于“服务”,为民提供优质服务。那么“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重要举措要想强力推进,则根本在于改变政府管理模式,政府管理模式的改变取决于关键性源头——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根据实际的调查发现,仍然有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思想观念未能跟上,所以导致阻碍了改革向前推进的步伐,从而制约了“放管服”改革在贵州县级民族自治地方中的深入开展。
(一)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部分人员欠缺了“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的工作安排,不假思索,得过且过,甚至是应付差事。从整体来看,有些进驻部门对中心管理机构的监管要求落实还是不够彻底,人为地弱化其工作职能。比如会把一些在原来的单位上工作质量及素质都不高的人派至窗口工作,这就会产生“自己是原单位抽调过来临时应付差事”的心理。他们大都认为自己是因为在原单位受不到重用所以才被派过来的,再加上中心制度全,管理又严,所以就开始滋生对现有工作的抵触情绪。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因为有些窗口就一个负责人,所以遇到事假等情况,大都是从原单位调来同事顶替值班,一些窗口工作人员到本工作岗位的工龄很多都还是很短的,所以这样的人员流动频繁,工作人员容易缺失“归属感” ,难免多少存有点畏难情绪。所以导致并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没有深入研究改革政策,拿出务实的改革举措和为改革目标奋斗的精神,造成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章 优化贵州县级民族自治地方“放管服”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一、重塑服务型政府理念,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一)履行政治责任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观点,强调“公民是政府的服务对象,公共利益是政府的工作追求”①,所以政府主要的任务就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明确公民才是社会公共资源的拥有者。因此,作者认为政府必须以公共需求出发、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立足点来开展一切政府工作。所以在思想上,行政机关人员须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履行相应的政治责任与义务,切实做好自身分内之事,更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全面贯彻各项政策与措施,保障改革工作有条不紊的落地和推进。同时,还要转变意识,以“放管服”改革大局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面对公众,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面对企业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现实需求,敢于突破,竭尽所能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以为公民谋求更多的社会公共利益。
(二)履行社会责任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观点,政府的责任和改革的目标是要更有效的处理公众最关心的共性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不仅仅只是有政治责任,同时还需要承担起从公众的角度看待问题,满足公众的需求上的社会责任。“放管服”改革虽是由上至下而推动的,但逻辑起点依旧是“问题导向”和“用户导向”,这与改革的核心相呼应。所以在改革中,政府要必须坚持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认真履行社会职责。秉承“以人为中心”为服务原则,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为政策制定与开展的方向,真正达到便民服务的目的,更好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切实实为公众带来获得感和为社会谋求最大公共利益。
二、全面评估政策的落实情况,加强改革政策协同
(一)构建协同高效的改革执行机构
只有协同高效的改革执行机构才能顺利推进“放管服”改革。三都县应抓住州县党政机关改革的机会,认真整理近几年来因“放管服”改革给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增减情况,针对于哪些被弱化了的职能部门通过减少和增加机构编制、加大财政支持等多种方式以保持部门机构的协调。同时加大对基层的投入与监管,不断优化部门“三定规定”,明确各部门职能与职责,确保各部门的法律职责,以解决各部门协同不足的问题。针对三都县实际,可以向乡镇村机构编制资源倾斜,不断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水平。还应该围绕镇村政务服务平台硬件配置“五统一”、软件配置“五规范”,向县级政务服务平台靠拢,打造规范、一流的、协同高效的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提高并联审批和协同审批质量和效率,以便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二)继续坚持精准协同放权
“‘简政放权’是‘放管服’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首要环节”①。“放管服”改革相关一系列政策和改革工作的落实,关键在于需要贯彻上级行政权力事项取消、下放要求,保证被下放权力的落实,并在规定的时间和标准程序下切实做好承接工作,同时还需要相关的审批权限来实施改革工作,县级政府还需要了解州、县事权,针对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权利事项予以取消,除了州级投资重大项目,跨区域项目以外,州、县都可实施的项目可按照减少管理层级,强化属地管理原则下放至县级。推动“州县同权”;例如三都县目前助推的“生命全周期”五件事通办(是指围绕公民出生、教育、养老、看病就医、死亡这一生命周期实行一件事通办)和“跨省通办”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围绕与群众密切联系且高频的办理事项,如孕育、教育、就业、居住、出行、社保和养老等,向远在异地的办事群众提供异地办结的服务,这不得不针对这一系列事项所涉及到的权力进行及时的调整,依照“能放则放,一放到底”的原则实施下放,保证权力完全下放。还有,需要重点关注增强开发经济管理,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权限。
结语
在“放管服”改革中,县域作为改革的执行端,兼具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两种身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参与者,研究县域“放管服”改革对于构建基层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政府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共治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贵州县级民族自治地方都抓住改革的重要契机,也取得不同程度的改革成效。笔者通过典型的贵州县级民族自治地方进行具体、细致的实地调研,就三都县的改革探索实践,在此总结了三都县的几点经验做法以供其他县级民族自治地方参考:
1.敢于打破旧观念;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学习和发扬党的精神,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始终强调为群众实现利益最大化和提供更加满意的公共服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核心指标,积极率先引用李克强总理的“好差评”,聘用公众参与政务服务监督和市场监督,以及积极响应群众企业需求。
2.敢于为改革创新举:改革就需要不断实践,大胆为改革提出可行的、有创意的举措。例如编制完成了县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实行清单管理;在原来的“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再进行不断升级,增加了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为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创新举;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聘请监督员,鼓励公众参与政务服务监督和市场监督;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的集成套餐服务、企业定制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窗通办”以及“跨省联办”政务服务不断升级,实现群众办事“上一张网、进一扇门、到一个窗”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
3.实实在在为群众带来获得感:五减减轻群众企业负担,通过减层级、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切实减轻群众企业办事负担,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根据群众和企业的需求,以“企业定制”为机制,以“网格化”管理模式为基石,突出“集成套餐”服务,为保证全方位的服务,变“群众跑”为“政府跑”,还专门配套了“五服务”的服务机制,“五服务”包含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陪同服务、延时服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