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社会资本视角下民族互嵌对居民参与行为的影响思考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49855
  • 论文编号:el2021112920411126345
  • 日期:2021-11-2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MPA论文哪里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以实证为主,探究了居民对民族互嵌程度的感知是否会对居民参与行为产生影响、社区社会资本子维度中介作用和社区自治认知调节作用的具体路径。以被调查者自身及所在社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调查了解居民对社区民族互嵌的主观感知、社区社会资本、社区自治活动认知、以及实际参与社区活动和相关事务的情况,并通过了民族互嵌对居民参与行为的主效应检验。


第一章 绪论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社区居民参与相关研究

社区参与脱胎于西方民主社会的公民参与理论,学者们普遍认可了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要意义。例如,登哈特(Denhardt,1969)认为,社区政治效果的最大化离不开居民参与,一方面,居民参与有利于政府地位合法性的巩固提升;另一方面,居民参与是居民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使得政府不得不给予关注并做出回应[2 。本尼斯特(Benest,1991)进一步发现社区居民参与能够有效强化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3 。杰瑞米(Jeremy,2014)则更为刻苦地用十年时间专注于研究对象社区,深入剖析后得出:需要用整体系统的眼光同时考虑生态、制度、互动模式等对民族社区群众的参与行为的影响[4 。

在我国,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均对社区居民参与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讨。其中,社会学最先引入社区概念并将其看作一个调查单位进行研讨。社区被认为是最狭义的居委会,亦或是广义上的整个城、乡乃至地区[5  。早在上世纪末期,王刚(1999)基于市场经济全面启动,单位制松动弱化的时代背景,敏锐地重视起居民自治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趋势和意义。他将“社区参与”定义为“社区居民出于公共参与精神的心理动机,作为社区管理的客体和主体,参加社区各种事务的行为”[6  。学者们还从主体、影响因素等方面,围绕如何提高社区居民参与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思考。例如,王伟平(1999)强调青年作为具有年轻活力的群体,理应在微型社区的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如此一来,让最具“现代化”的群体带动促进社会的现代化[7  。王小章(2004)的实证样本数据表明,城市社区居民面对社区参与表达出较弱的意愿,想要缓解这个沮丧现状,则需对社区成员与社区的利益关联、情感认同两方面加以特别关注[8  。孙璐(2006)也相似地指出要通过建立制度的方式,强化居民与社区间的利益联结、加强社区认同,进而推动居民的社区参与[9  。张大维(2008)则强调从社会资本等方面破解居民参与难题[10 。

MPA论文怎么写

MPA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定

3.1.1 研究假设

1.民族互嵌与社区居民参与行为

多民族社区与普通的单一民族社区相比,具有居民民族组成多元的特性。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着相对显著的异质性,而高程度的民族互嵌则代表着这些异质性实现了有机融合。

第一,利益相连。而相比于多民族社区,民族互嵌式社区强调了不同民族居民共同生活背景下,认同彼此的利益连接,更少地区别“我族”与“他族”,认为互相嵌入的社区居住环境和人口结构,不同民族间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愿意为社区不同民族居民的共同利益和目标集结起来并达成一致意见,做出有益于社区建设的集体行为。

第二,文化包容。面对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民族互嵌式社区肯定了一种文化多元、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的开放态度,强调各民族文化平等的话语权和同等的生存权利。而非一厢情愿地认为存在某种“正统”的文化,而其他的“边缘”文化应该被其吞噬。相比于一味关注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不同”和异质性,也从更加辩证性的视角出发,去发现、找到各民族文化的“相同”和共通之处,促使各民族自由交往,共同投身社区活动和公共事务,减少居民在亲社区行为和公共性活动中的文化交际成本。

第三,集体构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不同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集体意识是民族互嵌式社区精神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契合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有益认知。在面临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冲突的生活场景,良好的集体意识能够有效弥合族际间的摩擦,汇聚各民族力量去完成集体目标的达成。在具体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情境下,体现为不同民族的居民共享社区公共服务、共建美丽整洁的社区环境、共同学习与各民族关系密切的政策制度、综合考量各方利益诉求,商议探讨关乎社区每一份子的公共事务,以及共同感受丰富的文娱活动对忙碌生活带来的良性调剂。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描述性统计主要分为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两种类别,意在揭示数据资料中所研究的各个变量在数量上的规律。通常会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统计量反映一组数据向该统计量集中的趋势。此外,偏度绝对值低于 3 且峰度绝对值低于 10,也能基本判定样本数据的正态分布[105 。

遵循上述分析方法,本研究中民族互嵌的 8 个题项、社区社会网络的 4 个题项、社区社会规范的 3 个题项、社区社会信任的 4 个题项、居民参与行为的 6个题项均通过以上描述性检验,数据未出现异常值,可对上述 5 个变量的平均值进行描述分析,见表 4.1。

MPA论文参考

MPA论文参考

..............................


4.2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可以研究民族作为定类变量,对于各项定量变量的差异,以探究民族互嵌式社区中,民族作为个人特征变量,是否显著造成了其对民族互嵌程度的主观评价、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水平、自治认知水平和居民参与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我们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民族对于本文 6 个变量之间的差异性,如表 4.4 所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对民族互嵌、社区网络、社区规范、社区信任、自治认知水平 5 项均未呈现出显著影响(p>0.05)。不同民族在社区自治的认知方面、居民参与实际行为方面及其社区社会资本三个子维度的积累存量方面,都表现出了一致性,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在民族互嵌变量上的 P 值为 0.029,在 0.05 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性,意味着不同民族的居民样本对于民族互嵌存在差异性。平均值的大小可以用来描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具体差异:少数民族的平均值(3.96),会明显高于汉族的平均值(3.74)。意味着少数民族对民族互嵌程度的评价更高。我们进一步对民族互嵌各个题项进行方差分析,以追溯汉族和少数民族对于民族互嵌程度评价的差异源自何处。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及探讨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以实证为主,探究了居民对民族互嵌程度的感知是否会对居民参与行为产生影响、社区社会资本子维度中介作用和社区自治认知调节作用的具体路径。以被调查者自身及所在社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调查了解居民对社区民族互嵌的主观感知、社区社会资本、社区自治活动认知、以及实际参与社区活动和相关事务的情况,并通过了民族互嵌对居民参与行为的主效应检验,分别探讨了社区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对民族互嵌与居民参与行为的中介影响,还通过分层回归,检验了社区自治认知在主效应及中介路径后半段的调节作用,汇总结论如下:

1.通过对样本的初步统计,本文有如下发现:第一,居民对于感知到的民族互嵌程度相对其他变量较高,意味着民族互嵌式社区中各民族居民的利益相连、文化包容,并且有着较高的集体意识,代表着民族互嵌式社区有着较为融合的社会结构。第二,居民参与实际行为在数值上处于各变量中最低的水平,居民参与的现实情况差强人意。第三,社区社会资本的三个子维度中,最低的是社区规范。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三者在样本中的均值水平排序如下:民族互嵌>社区社会资本>居民参与行为。这说明,相对于民族互嵌式社区居民较高的民族互嵌感知和良好的社区社会资本存量,其参与社区活动和事务的实际行动较低。第四,社区自治认知水平方面,居民普遍认同社区事务需要居民的共同参与,也知晓居委会主任的民选产生方式,但相较而言,对于居委会的自治属性和与街道办的关系,能做出准确认知的人数变少,整体而言,对《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了解不足。

该统计结果与我们实地调研了解到的现实情况相吻合:民族互嵌式社区居民即便有着较高的民族嵌入度和良好的社区社会资本存量,但并未完全有效地转化为社区居民参与实际行动的情况。这在以往的研究中也能得到印证。例如,单菲菲(2019)对西北地区四个民族互嵌式社区进行了问卷测量,肯定四社区普遍具备的和谐民族关系基础,但社区各族居民较少将参与意愿付诸于现实行动[109  。由此,我们有必要正视和解决居民参与水平不高的现实问题,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能力水平和实践行为,充分发挥民族互嵌式社区居民参与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