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社会治理视域下平安广州建设之MPA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8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11022120819650
  • 日期:2019-12-2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古以来,平安就是国家与百姓对于安稳生活的一种最朴素向往,提及“平安”的古代典籍也比比皆是,比如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四库全书》中,“平安”一词就出现了高达 3200 余次[1]。关于“平安”的话题其实一直经久不衰,作为一项影响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执政者们始终对其抱有高度的关注。得益于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连续四十年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迎来了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转型。在持续的社会转型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层面。而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等,影响社会平安的问题也在逐步显现,突出表现为群体性事件多样多发,刑事犯罪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公共安全事故频现等等。
社会稳定的大前提就是平安,这也是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的基本要求,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何谈稳定。而一个普遍的共识是,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否则再多的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都只是空中楼阁。因此,为了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平安中国这一重大战略目标。随着工作向纵深开展,平安建设的内涵日益丰富,领域不断拓展,标准不断提高,对平安建设的思考与研究也在逐步地深入中。在 2013 年 5 月 31 日于江苏举办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阐述了平安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将其定论为极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并把平安建设工作从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延伸到维护国家安全各个领域,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平安建设在诞生之初,是以基层创安活动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的,而后经过漫长的发展,现在国内的学者研究后形成的普遍共识是:不论意涵如何变化,平安建设都是发展和创新了之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它的新举措。国内目前就平安建设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安建设的内涵
有学者将平安建设视作一个集合概念,并结合中国语境从剖析平安的涵义将平安建设界定为社会运行状态,这种状态具有秩序化、理性化、稳定化及和谐化四大特征(朱际民,2004);也有实务界的工作者从平安建设工作的包含范围,将其界定为涵盖了政治、经济、食品药品、生产以及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平安”建设体系;还有学者从平安建设与其他类似概念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区分的角度,对平安建设的内涵作出相应的阐释。
2、平安建设的影响因素
葛冰和郑垂勇(2010)充分挖掘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的深层次因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分布在政治领域的制度建设与执行、经济领域的贫富差距与经济安全和文化领域的价值观念三个方面。于才年认为能对平安建设状态产生最具体直接关联的因素主要存在三个层面:刑事犯罪、利益纷争和社会生成问题.
3、平安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
朱际民学者(2004)以政治系统的稳定为中心,纳入政治环境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市场经济运行系统、社会越轨行为控制系统和公众平安感受系统形成基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六大维度。陈岩学者(2010)从影响平安的因素出发,建立包含社会平安制度的建设与执行、社会治安安全、社会经济安全、社会卫生安全、资源与环境安全以及社会重大安全事故六大指标的平安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王占军学者(2018)根据平安建设的要求,结合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将平安指标体系设定为直接指标(侵害性指标、防范性指标及心理感受指标)、关联指标(社会法治指数和社会发展保障指数)和影响指标(食品、卫生和环境)。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概念内涵
由于存在着将“平安”与“稳定”、“治安”等概念混淆误读的情况,真正从其内涵出发对平安建设进行界定的有价值的研究不多。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主流观点来自于才年、朱际民等学者,他们将平安界定为一种兼具“稳定、秩序、理性与和谐”四大特征的社会运行状态,并从集合概念的角度出发,将平安建设定义为“在政府的倡导和努力下,通过民众广泛参加,形成一种四大特征兼具的良好社会环境”。新形势下,原先对于平安建设的界定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结合当今政府的话语体系对其进行新的解读,才能更加贴近当下实际。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些讲话中,平安和社会治理总是同时出现,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平安与社会治理两个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不容分割。鉴于此,笔者将平安概念置于社会治理理论的大框架下进行解读,推演出平安应是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走向善治的题中应有之义。故平安包含了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和人民安居乐业三个层面的内涵,从这三个层面的内涵出发,结合新时期的现实需求,可以将平安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四点:稳定、有序、法治、和谐。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平安建设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安等诸多领域的稳定与安全建设工作,并将其定义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公民和企业等主体协同参与社会治理,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公众对于平安的需求,构建“党政主导,社会共治”的治理体制,并逐步形成稳定、有序、法治、和谐的社会运行状态。
...........................

二、理论基础
(一)社会治理的产生及定义
作为治理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理论本身的框架范围十分宏大。西方的社会治理理论在公共管理改革的潮流下应运而生,由于研究角度和应用领域等等的不同,学术界对其内涵的界定也千差万别。在我国的政治话语和语境下,社会治理被定义为“在执政党领导下,由政府组织主导,吸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治理主体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治理活动[1]”,这种阐释其实已经十分接近协同治理的概念意涵。我国的学者郑钧蔚在对社会治理的内涵及特点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点:公共管理权力的重新配置、不同利益的充分表达和整合、政府的自我调适和重新定位以及公民社会的培育和成长[1],揭示了社会治理理论的实质是对政府还权于社会的研究。
(二)社会治理的特征
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符合当今民主化潮流下对于多元主体共治的倡导,相比较社会管理而言,社会治理所具有的的特征非常鲜明,主要有:治理主体的多元,相较于社会管理所提倡的管理主体的单一性,社会治理明显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培养;网络式治理模式,这一特征在如今的社会治理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传统自上而下工作指示链中增加了横向主体之间的联系与配合,使工作更加高效;治理方式的多样,由于引入了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治理手段也由原先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着更加丰富多样的公共管理手段拓展。
............................
第三章   平安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广州实践 ......................................... 16
一、平安建设的历史演进 .................................... 16
(一)地方实践的兴起 ....................................... 16
(二)中央对平安建设的确认 ................................ 17
第四章   平安广州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32
一、平安广州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
(一)法治建设的体系和机制不够完善 ............................ 32
(二)权益保障的覆盖面仍需不断拓展 ................................. 33
第五章   新时代平安广州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 ............................. 40
一、做好平安广州建设的顶层设计 ................................. 40
(一)巩固平安广州建设的基层基础建设 ................................ 40
(二)健全平安广州建设的运行机制 ..................................... 40

第五章  新时代平安广州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

一、做好平安广州建设的顶层设计
(一)巩固平安广州建设的基层基础建设
1、全面优化综治工作中心平台#p#分页标题#e#
鉴于综治工作中心面临的财权不适配、权力交叉及人员非专业化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改进:首先,对街(镇)权力进行合理划分,使其在明晰自身工作职责和范围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以基层人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明确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权利义务范围。其次,考虑到基层工作的繁杂性,在科学划分其工作范围的基础上给予其相匹配的财权及人事权,使其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以便于有条不紊地处理平安广州建设的基层任务。最后,针对执法队伍人员不专业的问题,进一步推动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积极引进现代化人才,同时注意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通过党组织建设对执法人员加强思想教育与工作培训,完善其工作的考核评估制度,切实提升其工作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2、不断加强网格化信息管理
要完善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首先要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科学划分不同的区域,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大对于网格化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可以聘请相关的专业人才,专门从事这项工作,打好基础,促进信息的科学整合和共享,有效实现多功能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其次要从设立刚性的监督考核、绩效评估机制入手,对于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整合划分,将责任依职能范围落实到个人,实时跟进工作的展开情况并予以公开,形成压力。由于平安建设面临的很多都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因此一些始终无法得到解决的疑难杂症,要在系统梳理其发生原因及解决困境的基础之上,迅速及时地将其上报,由上一级政府部门就此类问题展开针对性地统筹工作,确保群众的诉求都能得到回应。
..........................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